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米族     
普米族普米族自称“培米”、“普英米”、“普日米”,汉族历史文献称之为“西番”或“巴苴”。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自称,正式称为“普米”。普米族人数较少,1990年人口普查,仅有29657人,分布在滇西北的兰坪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县、永胜县...  相似文献   

2.
一个世纪,一个让祖先惊奇的梦普米族一百年回顾文/尹善龙这是一个多次迁徙、历尽艰难险阻与坎坷崎岖、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民族。据史料记载:普米族古代自称“拍米”、“普米”、“乒米”、“舂米”,汉文史籍依其自称而写作“木”或“白狼木”,至晋代以他称而...  相似文献   

3.
不到3万人的普米族聚居在云南滇西北高原上.其中近2万人分布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的雪门坎雪山东麓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泸沽湖畔,其余分布在丽江等地. 我们普米族自称“普米”,是“白人”的意思.我们民族古代崇拜“白额虎”,自古以白色为善.普米人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逐渐告别了“结绳数豆记事”的历史.如今,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工程师、记者、作家、医生和教师.但因我们普米人性格过于内向,不善与外人接触交流,所以,至今还没有自己的专家学者,也没有自已的电影电视剧作.  相似文献   

4.
普米族,是大家比较陌生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共有24,000余人,其中90%居住在滇西北的兰坪、宁蒗、丽江、维西、永胜各县,靠近云南的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也有少量分布。普米族象高山上的青松一样扎根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多居住在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  相似文献   

5.
瑶族的习俗     
1、历史 姓名和语言 自称“勉”的民族被其他民族称为“瑶”。它的全名自称是“Iu Mlen”(瑶人)。名称的第一部分写作“Iu”或“Yu”,但发音是“Ee—ye”,有些人认为“瑶”可能是这个术语的误用。在越南他们常被认为是来自中国术语“野蛮人”的“蛮”。  相似文献   

6.
当你来到普米村寨,不管去到谁家作客,在他家主火塘正后方的神龛中,都供立着一块刻画着古拙而原始图案的石块,这就是普米族火崇拜的标志——“仲巴拉”。 “仲巴拉”,也叫“阿鲁詹巴喇”,系普米族语,汉译为火祖母或始祖母之意。不仅普米族视她为吉祥、幸福之神,摩梭人也把她尊为吉祥的祖母神。其图案的意蕴,是普米族民族史和宗教史的凝汇。画面正下方,是一朵盛开的红色莲花,是普米族传说中人类诞生的母  相似文献   

7.
(一) 瑶族人口213万人,是中华民族重要成员之一。 长期以来,瑶族民间流传着:“先有理,后有朝”或“先立瑶,后立朝”的谚语,揭示国家未形成之前,这个民族群体胚胎已经产生,历史相当悠久。 瑶族称谓众多,支系复杂。根据史书记载和民间常用称谓,自称有91种,他称419种。民族群体形成,以自称“尤棉”或“荆门”即他称之盘瑶为主体,结合其他支系,构成一个复杂的、奇异的民族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8.
禁猎     
《中国民族》2008,(11):71-71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有“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鄂伦春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狩猎为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及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位普米族作家的怒族“嘎求”文/尹善龙在三百里长的怒江和独龙江两岸,无论在机关还是到乡下,无时不听到“嘎求”,无处不碰上“嘎求”。尤其对于象我这样来自雪帮山下的普米人来说,“嘎求”听起来格外亲切,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只有兄弟民族人民信任你、爱护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云南省傣族自称tai~2“傣”,各地的傣族还有他自己的称呼如:tai~2nam~4“水傣”、tai~2l?n~5“白傣”、tai~2?εu~1la:i~2“花腰傣”等,但统称为tai~2“傣”。 海南岛黎族的自称为?ai~1“黎”,虽然各地的黎族还有不同的方言变读,如:t?ai~1、dai~1、thai~4等,但?ai~1“黎”是黎族的一个共同的民族自称。  相似文献   

11.
知识荟萃     
普米族与“汗归文”普米族所称的“汗归”,相当于汉族中的和尚。汗归文,也可叫做“汗归的专用文字”,是由33个字母组成的藏文。据考证,它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前,由藏区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组成。随着吐蕃王朝的日益强盛,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后,这种简单的象  相似文献   

12.
缅甸的哈尼族──阿卡杨六金哈尼族是个跨界民族,分别居住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及泰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哈尼族的自称和他称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基本一致。本文拟对缅甸哈尼族的情况作一介绍。族称与人口分布缅甸哈尼族自称和他称有“平头阿卡”、“尖头阿卡”、...  相似文献   

13.
那乃区及那乃文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苏联的那乃区属哈巴罗夫斯克边区,那里居住着那乃族人。那乃族和我国的赫哲族是同一民族。他们也将自己称为赫哲人,其意为“居住在河下游的人,”民族自称“那乃”意为“本地人”或“此地人”。在苏维埃政权指政时期,这个名字得到了广泛传播和社会上的普  相似文献   

14.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克钦是其中一个人数较多的民族。“克钦”、“康卡”等是缅族、掸族(傣族)对他们的称呼。本族自称“景颇”,意思是“一个人”。同中国云南省境内的景颇族系同一民族。克钦族是蒙古人种,克钦人的古老传说提到该族的发源地是“玛壮信克亚蓬”,原  相似文献   

15.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古代又称其为“星回节”。关于它的起源,各民族说法不同:彝族是为除虫害、庆丰收;彝族支系撒尼人则是为庆贺撤尼英雄用羊角火烧死欺压撒尼人的魔王;白族是为纪念白  相似文献   

16.
撒拉东迁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1954年正式定名为“撒拉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名成员,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循化街子有骆驼泉和白石骆驼,据说是当初尕勒莽率领族人东迁到达这里时的遗迹。近年来,这里修葺一新,骆驼泉四周种满了松柏、果树和鲜花,成为民族历史文物和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7.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乌德盖人的传统精神文化(上)林树山,姚风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乌德盖人自称“乌德埃”、“乌德赫”。该民族沿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右侧支流居住在今俄属滨海边区和哈巴罗夫边区,人口约2000人,操乌德盖语。其传统宗教信仰的特点是崇拜自然力和动物,颇信...  相似文献   

18.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全国共计有一千二百多万人,聚居在广西、云南、广东,少数分布在湖南、贵州。壮族的自称计有二十种左右,自称“布壮”的居多,分布在广西的宜山、南丹、罗城、忻城、柳城、柳江、鹿寨、象州、武宣、来宾,贵县、马山、都安、融安、永福、阳朔,临桂等近二十个县。壮语“布”是人的意思,“壮”是什么意思,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依哥族迁居泰国已经有60多年。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从缅甸和老挝移居过来的。中国内部的战乱和民族歧视,迫使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他国。泰国边境地区丰富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使依哥族居民的生活逐渐稳定,因此,他们长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起来。依哥族除了自称外还有他称,他们自称“阿卡”,泰国和老挝人称他们为“依哥”、“哥”、或“卡哥”。中国人称他们为“哈尼”。依哥族语言属藏缅语族倮倮语支,同么瑟族、傈僳族语言相似。他们曾经居住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普米族的叭子(奴隶),从生下来就没有离开过云南宁蒗小凉山的森林,除了山上的石头和地主的鞭子,我什么也没有见过。今天,我竟然来到了我们金太阳住的地方——北京,并且跟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一起站在天安门前观礼,我的眼泪怎么能不淌,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在那旧社会里,我们那里是土司统治的天下,我们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