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5):24-27
1921年下半年,在共产党员沈定一等人的领导和发动下,浙江省萧山县的衙前村农民组织起衙前农民协会,发表了宣言和章程,短短的几个月,萧绍地区有82个村建立了农民协会,有十余万贫苦农民投入了这场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运动,开创了中国现代农民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陈永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决农民问题,曾积极领导浙江萧山、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又领导农民掀起以两湖为中心的中国农村革命,并在政策和策略上予以正确的指导。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乃至以后的一系列斗争,终于彻底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要彻底解决农民问题,尚需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戴鞍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清王朝建立后,沿袭明代成法,规定每年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和山东八省,额征漕粮四百万石,经京杭大运河输往北京,以满足其官俸、军饷和宫廷糜费的需要。漕运的推行,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向来受到清政府的重视,所谓“漕粮为天庾正供,俸米旗饷,计口待食,为一代之大政。”时至清末,仍有“中国之大政有三:曰运漕,曰治河,曰行盐”的说法。地处东南沿海、物产丰富的浙江,是明清时期有名的重赋地区之一,也是征纳漕粮的主要省份。有清以来,浙江每年额征漕粮六十三万石,仅次于江苏,在有漕八省中位居第二。而这六十三万石漕粮,连同随漕征收的耗米、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确定农民的土地政策,开展农民的土地斗争的过程中,既给予它理论上的正确指导和实践上的积极帮助,但也因自身对中国实际了解不够与某些错误而有所干扰和影响。深入探讨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土地革命的思想及其贯彻,将有益于我们全面而正确地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一在党的创立时期,列宁和共产国际初期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民土地政纲的重要依据之一。列宁早在1907年就对俄国的土地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他在论述土地国有化问题时指出:要在俄国建立起真正自由的农场主经济,“必须废除全部土地——无论是地主的土地或份地——的‘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王国维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描写人生、注重形象、强调典型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这些思想已初具现代典型论的雏形。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理论为参照系,王国维的典型思想在描写社会人生上侧重个体人生,在形象塑造上注重意志在性格呈现中的作用,在倾向性流露和评价标准上侧重审美之维的特质,又具备自身的特殊性。从史的角度看,王国维的典型思想开了中国现代审美典型理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引言 如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日本这个国家是由具有氏族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和共同劳动诸特征的原始公社蜕变而来的。据史学家称,日本国家形成于公元一世纪末。后来,原始公社在大化改新(公元六四六年)中解体了。大化改新规定一切土地为国家和天皇所有,确立了班田制度。植根于农业的大化改新的结果,是氏族社会分化出贵族、自由民和奴隶诸社会阶级。奴隶劳动这时成了社会经济的基础,自由民眼看向奴隶转化,而农民也在方兴末艾的土地私有制的重压下受着日益残酷的剥剥。从此,引起了庄园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现代中国,在启蒙运动与农民运动既相拮抗又相对流的历史总进程中,就地位之重要,影响之广大而言,恐伯没有一个人可以与毛泽东相媲。毛泽东既是启蒙运动造就的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又是二十年代以来席卷整个中国的现代农民运动、农民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指挥者。他曾经努力将启蒙精神注入农民运动,又曾经试图用农民运动来改造启蒙。他一生的思想与实践,以及他所发动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的理论与现实,都常常胶结在这二者的冲突与互融之中。而这一切,又深深地根植于毛泽东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不可分的、异常复杂的关系之中。因此对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题作专门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与活动,而且,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启蒙运动的现代命运。 相似文献
8.
湖北鄂西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在抗日战争中,是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和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是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当时担任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的陈诚,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文化活动,鄂西的共产党员同广大群众,对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能够冲破了反动派的压迫,击垮了一切反动的文艺活动”。鄂西这段进步文化斗争的历史篇章,在现代文学史中,理应占有庄严的一页。为了给现代文学史的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史料,我们编写了这篇《鄂西抗战文化斗争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工人和农民,对于上海、汉口及其它城市的中国工人和农民的革命斗争,致以衷心的敬意,同时,对于同日本、英国、美国及其他各国的帝国主义者和资本家進行的英勇的斗争,表示异常关切。你们对那些帝国主义者,尤其是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所给的打击,直接、间接地帮助了日本的无产阶级。因此,你们的斗争,不仅仅是为了从帝国主义鉄蹄下解放自己,而且援助我们,强化我们的运动。帝国主义者惟恐在你们的国度内失去其地位,对于你们越来越施以惨无人道的暴 相似文献
10.
李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1,(1)
中国的劳动运动,从民国七八年以来,日见发展,这是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并行的。这十多年之间,各处的产业劳动者的同盟罢工层出不穷,直到最近,还是一样。中国劳动运动的性质,一面是经济的,同时又是政治的,他们迫于生活困难,不得不要求经济的地位的改善,迫于民族生存的威胁,不得不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最显著的如二七运动,是反抗封建势力的,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运动是反抗帝国主义的,他们在过去的历史上,已经表示他们确是中国革命的急先锋,是反抗资本主义最激烈的战士。)这种趋势,和先进国家的劳动运动,必须经历数十年的经济运动然后转换到政治运动的趋势,截然不同。这可说是帝国主义时代的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社会中的劳动运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易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6-160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办报实践作为中国近现代同人报刊的先声,由于身处异国的特殊的办报环境以及留日学生这样特殊的群体,呈现出不同于当时商业报刊和党派报刊独特的风貌:独立意识的萌芽,“新”国民的办报宗旨,地方化的办报视野以及刊物“同人性”所带来的独有开放性、批判性、独立性。并以此为开端,同人刊物成为具有自觉意识的知识分子参与“內界之竞争”的最便捷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4-74
温锐在《福建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撰文认为:集体化运动不是所谓农民平均主义的产物,而是一场农民被平均主义全面改造的运动。从理论上讲,“私有”是农民的“天性”,这种“天性”则是“一大二公”及其平均主义的“克星”,总体上说,50年代中国农民主体的“发家致富”意识和现实 相似文献
13.
王兴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1)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日趋腐朽没落时期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政权的革命战争。在这场革命战争进程中,农民军的英雄们继承和发扬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以敢于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的大无畏精神,高举“均田免粮”的战旗,挥戈杀上反封建斗争的战场、勇敢地向封建制度宣战,向孔孟之道开火,不仅胜利地推翻了明王朝的反动统治,狠狠打击了社会上推行儒家路线的反动势力,而且对混进农民革命队伍里的牛金 相似文献
14.
何守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高举革命的大旗,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尤其是在毛主席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指引下,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全国各地先后爆发了一百多次工农武装起义。其中,在红四方面军入川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前,党在四川领导的、影响较大的有五次武装起义。这里扼要叙述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二、三路的斗争和川东游击军重建后的斗争,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孙春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17-119
中国早期现代化开始的标志是19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的洋务运动。20世纪初年开始的十年新政中,中国出现了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事业和仿行宪政热潮,这使近代中国在现代化历程上又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而这两次以清王朝为主体的早期现代化运动都与此前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密切相关。因此,近代农民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何维鸿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0,(2)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各个时期的统治者,专横暴戾、压榨剥削,使广大农民身陷水火,濒临绝境。他们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于是挺而走险,掀起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风暴,向当时的专制黑暗政权,进行了大无畏的挑战和有力的冲击。其声势之浩大,斗争之激烈,是世界史上仅见的。而在这些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无数的巾帼英豪,她们和男子一样坚强勇敢,同样领导着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冲锋陷阵,向当时的封建王朝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对专制暴君予以无情而有力的打击。 相似文献
17.
祝瑞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5)
严遵(或作尊),字君平。蜀人。“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余万言。扬雄少时从游学。”①原姓壮,后人避明帝讳,改称庄为严。严遵著作,《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隋书·经籍志》著录为《老子指归》十一卷,《唐书·经籍志》则为十三卷、十四卷(包括末尾序目为十四卷)。今本唯存七卷至十三卷,另附序目。《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必遵为散佚”,“能文之士所赝讬”。唐鸿学等考辨其“确为君平所作”。此书即使有后人附盖的部分,大体应是严遵所作。严遵继承并发展了先秦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使之与儒、法的名分、中庸调和、刑名法术等思想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反映了封建农民不满现实而又无力反 相似文献
18.
夏国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抗战时期鄂西地区两种文化斗争的概述》,这篇短文在编写的过程中,由于作者水平所限,时间仓促,资料缺乏,内容必然不全面,事实也会有漏误和不准确之处。之所以不揣冒昧,公开发表,目的在于能得到对当时情况比较熟悉的同志们的指正和补充有关珍贵史料,以便将来能尽可能比较全面正确地把鄂西地区抗战时期两种文化的斗争概况,反映出来。如蒙赐教,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农民运动在明治革命中失败 明治革命以前的日本农民斗争的全部历史,是农民大众反对德川封建剥削体制的斗争史。数以万计的农民成了这一斗争的牺牲品。如前所述,民主主义的农民革命斗争运动。在德川末期更加激烈和尖锐。历史证明,复兴天皇权力的武士——倒幕运动的领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过农民斗争。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明治革命的志士们提出了一些民主口号,例如在农民中广泛宣传的“四民平等”、“舆论公开”、“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蛊惑人心的口号。但是,在打倒德川家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组织之后,以武士和大资产阶级同盟为基础的新政府,并没有对农民实行这些改革,而是继承德川的衣钵,用压榨农民的方法,扶植并发展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郭澄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1)
研究中国现代戏剧改革运动,有必要考察中国现代戏剧史,这使我们有必要把时代上溯到近代。远在19世纪末,当梁启超亡命日本,创办杂志,鼓吹他的"维新"理论时,他就想借用戏剧(戏曲)来做宣传工具,以达到其政治上维新和改革的目的。因此,当时的川剧演员汪笑侬编了几个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