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自身充分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形成起来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又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又不固守某些具体结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又重视吸纳人类其他优秀文明成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又注重把握时代发展的特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灭的思想元素。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这是继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把握,内蕴深刻的认识论、方法论思想,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革命性品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自信思想基础,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赖以立足的实践场域;在深化践行“双创”思想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肖继文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的精神实质体现在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一系列重要理论领域、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之中。科学理解和牢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不仅要把握这一理论的...  相似文献   

4.
周志诚同志对美学研究有素,知识面广,社会经验亦丰富。本书写来,既富于理论性,亦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千里来龙,归结到生活美学的讲谈。本书有几个显著特点: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贯串全书;又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不空谈理论。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文艺学和美学在内,都需要仰仗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因为它是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概括。任何科学研究,离开了它的指导,就不易进行。周志诚同志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就牢牢掌握着它,对美学的各种问题,用它来分析研究。近年来,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把文艺学和美学同它对立起来,摆脱它孤立地去研究文艺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立论根据的,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促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革命实践的转变之后的又一次转变,即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所有制革命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问题上,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基本观点,又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有力地指导了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石、鲜明的时代特色、创新的理论贡献、宝贵的理论品格和系统的战略实践的基本特点,是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结晶,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战略集成,一句话,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既继承又创新的光辉典范。科学发展观集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于一身,既具有科学的源泉,时代的特色,又具有创新的品格,实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创新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战略实践这“五个坚持”的完整结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也是其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被发展和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已分别产生了四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大理论成果是分别在不同历史条件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主题的产物,但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虽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探讨主题和侧重点,但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现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其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理论创新而形成发展的,所以,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忠实代表的基本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同志要把理论创新工作作为神圣职责,及时总结和概括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新经验、新思想、新认识,使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在理论的层面进一步系统化,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境界,使党能够更加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一理论指导,从而在实践中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0.
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有其特定的理论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原则,又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状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根本要求,又赋予了我国政治建设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科学设想,又彰显了和谐社会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从整体和过程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入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去分析和把握全球化的实质、特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际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仇小敏 《兰州学刊》2010,(10):2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新特征,与时俱进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在理论上不断丰富的命题。它之所以发生,是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探索其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它的理论前提。以解决时代问题为中心是它的基本目的,坚持世界眼光科学判断世界形势是它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注重四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发展相结合、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创新相结合、与中国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产生的种种问题都源自于对两个基本问题的经验性理解: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为一个经验性的命题;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叙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因此,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种种误读,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我们必须对这两个基本问题作出理论性的阐释。在前一个问题上,要辨析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并结合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揭示其中所包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特征和中国的民族性格;在后一个问题上,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造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史研究,尤其要注意研究职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大学校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内容。生态社会主义者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为目标,其关于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性质、克服生态危机的方法等观点基本相似,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想。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顾海良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传统这两个层面,分析了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在问题层面上,通过分析两个世纪之交历史发展的相似处和不同点,指出研究罗莎·卢森堡所处时代的特点及其思想,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问题的启示;在传统层面上,提出恩格斯逝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野产生三个支流,其中以德国社会民主党罗莎·卢森堡理论为渊源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均受罗莎·卢森堡的影响。简·托伯罗维斯基研究了罗莎·卢森堡对金融危机的治疗办法,强调其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大的相关性。彼特·胡第斯指出,罗莎·卢森堡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观念,讨论了当今时代的重要问题——获取政权后对革命民主的需要。夏莹分析了拉克劳与墨菲对“卢森堡困境”的批判,指出这一困境并不存在,其所反映出的正是卢森堡试图通过对特殊性(偶然性)的强调,来建构一种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普遍性,因而她与拉克劳的领导权理论恰恰具有本质上的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李庆霞 《河北学刊》2012,32(2):152-1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大众文化研究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前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把大众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其成员对大众文化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雅明、洛文塔尔充分肯定了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霍克海默、阿多诺对其持激烈的批判态度,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的态度则更加复杂。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中国文化开始“破”中有“立”的转型,一个渗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和方法的适应中国现实国情的现代文化得以生成。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文化失范现象,影响着自身文化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在文化转型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云南省金平县为个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当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状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边疆多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