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梦露 《国际公关》2023,(5):173-175
数字时代,伴随着云计算技术、5G、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加深,中医药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模式过于传统单一、新型传播介质运用不够、数字化传播机制不健全等挑战。数字时代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需进一步采用守正创新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构建公众参与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和开放协同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破除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数字化壁垒,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促进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途径多元化对其对外有效传播至关重要。目前,中医药发展仍存在在欧美一些国家未能确立合法地位、平台开发不足和国外中医药文化教育薄弱等问题。将VR技术有效应用于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影视作品、中医药图书出版、中医药旅游项目宣传,可以提高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3.
回望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既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政策支持、文化交流、利益共享的优势,并通过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增进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同、建立中医药服务国际标准体系、强化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对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语言学中的历时性、共时性和即时性为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进行整体性建构。历时性话语权旨在阐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三者的统一,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自信、自觉与自洽来总结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历时话语来源、内容及特征;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结构、空间拓展及场域转换来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共时性话语权;从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主客体、话语渠道等实现进路来优化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即时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将跨文化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医药的海外推广,能够发挥中医药的文化特性,利用其传播方面的天然优势,推动世界对中医药的接受和认同.分析了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及中医药的文化属性与其在传播领域的优势,论述了从文化角度出发传播中医药的可行性,探索了中医孔子学院作为中医药文化载体进行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邱迪  陈作爔  周蓓 《国际公关》2023,(5):158-160
目的:新媒体背景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解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依据数据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新媒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但也存在缺乏权威性、丢失纯粹性等问题;结论: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建议,新媒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需要满足大众口味,需要给予中医学子更好的文化教育以及建设优秀的网络校园文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兼具医学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多重特殊属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载体。我国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的有利契机,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努力构建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贸易"三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海外传播历史悠久,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海外各国草药贸易的往来及文化交流。回首整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史一直充斥着文化差异问题。当今时代全球范围多元文化不断交融,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故基于中医药国际传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行深入解析,探索性提出通过建设多语种中医药翻译人才库、精准对接不同文化语境的有效传播、依托新媒体平台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力三个应对策略,以期助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实践,也是推动中医药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依托已建成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创新中医药海外推广模式、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扩展传播渠道、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等多方面实践,形成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范式,助力中医药文化产业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高度重视和积极主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对于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本文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内涵要义,从中学和小学两个学龄段特点出发,探讨中医药文化在校园课堂中科普传播的渠道模式,从教材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阐述现阶段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载体的现状,提出中医药文化科普进校园课堂要注重内涵、优化设计,要统筹协调、狠抓落实,要标准先行、政策保障三点建议,为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义务教育、筑牢中医药文化根与魂提供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广泛介入且疗效显著,引发学术界、媒体、民众对中医药现代价值和发展状况的思考与讨论。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其价值与定位: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门户,中医药文化的承续与推广,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从文化创新角度讲,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对接、融合,强化其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建立以健康实践为旨归的中国文化新体系;从文化传播布局言,宣传中医药文化是为世界卫生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军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中医文化热是中国传统文化热的一个组成部分 ;将中医药学置入传统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探寻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契合点 ,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传统文化研究的内涵 ,而且对于认识中医药学的文化本质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医文化研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 ,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 ,中医文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暴露出研究力量分散、精品成果匮乏等不足。从儒释道与中医药学互动关系角度开展中医文化研究 ,不仅弥补了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 ,而且为阐释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医:科学与人文的艺术交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一争论已持续百余年。近年,由此而引发的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辨引起了各界关注。其实,细看争辨中涉及的科学、科学划界,特别是抖学依据等概念,不难发现一些争辩中的结论似乎有些草率。毕竟,中西医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都带有自身的文化烙印。产生于中华文化的中医,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综合性学问。它是科学与人文的艺术交融体。在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医学占据主流的今天.应该不带偏见地认知它、研究它,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动漫技术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而中医药动漫的传播现状却不尽人意。基于“5W”传播模式分析发现,人才断层、作品欠佳、传播渠道利用不充分、受众范围小及传播信息反馈差等因素导致中医药动漫传播受困。认为注重培养复合型中医药动漫人才,多方联动提升中医药动漫的量与质,丰富创新中医药动漫内容,开辟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转型升级应对不同受众的需求是中医药动漫摆脱困境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尚未被社会普遍接受,其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中医药旅游的产品营销缺乏整体规划,从而影响旅游形象的打造、推广与提升。借助传统的商品经济学的4Ps营销理论,针对中医药旅游的发展现状,对4Ps理论在中医药旅游市场营销中的运用,即产品、渠道、促销、价格等策略运用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在产品策略方面应注重特色,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和体验性产品开发;在促销上多与中间商联系与合作;在渠道上运用影视、公共关系、人员等渠道进行传播;在价格上采用灵活性和合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受当时西方科学的影响 ,清末民初归国留学生用以西例中的方式来评判中医 ,对中医进行批判 ,进而反对及不信中医 ,甚至一部分人生病时拒绝中医的治疗 ,这对当时医学界中西医论争的影响极为明显。同时又因受日本废除汉方医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归国的留学生主张向日本学习 ,在中国取消中医 ,发展现代医学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歧视废止中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有其独特的医学价值,而且有其鲜明的人文特质。深刻领悟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学术价值,并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加以积极弘扬,不仅对中医药文化本身的继承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江苏省中医文化软实力是健康江苏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以增强徐州市中医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医文化为目的。从知识生产力、价值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三个维度具体分析江苏省徐州市中医文化内涵,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总结徐州市中医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医翻译不仅面临着英汉两种语言"切换"的需要,还担负着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话"的重任。文章以功能目的论为视角观照中医方剂英译,结合方剂术语的性质和文化特征,依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英译的适当策略以对外传输中医文化,并力图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译者与受众的共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中国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美学思想以及养生和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太极拳文化译介与传播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一环,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通过思考和探讨新时代太极拳译介与传播的意义等,提出其译介与传播的路径:多方参与译介与传播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译介;太极拳术语翻译定名;多种翻译策略并举;多模态、多媒体译介传播;培养更多相关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