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孟晓雪 《兰州学刊》2008,(2):147-150
20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了旨在应对自己盟国,尤其是联邦德国对核武器的需求、维护自身核优势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欧洲其他盟国和苏联的反对,美国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这在美德关系中引发了矛盾,推动联邦德国采取更为独立自主的政策,同时也反映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冷战态势的变化。文章力图在吸收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美国外交文件,解析关国采中这一政策的原因,进而透视这一时期的冷战态势。  相似文献   

2.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秉承了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即紧缩政府财政开支,限制政府开支规模;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则是力主自由贸易政策,削减对外经济援助规模,实行所谓的"贸易而非援助"政策.在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不仅对杜鲁门政府时期对外援助机构做了重大调整,而且大幅度削减对外经济援助的规模.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除了受共和党传统政策的影响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因素的困扰,即美国经济援助是否应该用于帮助受援国发展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3.
14世纪初漠北不稳定的游牧经济与部民生活〔韩〕李 一、绪论14世纪初,元朝给予漠北部氏以巨大的经济援助,这成了元朝财政支出的主要一项。不仅如此,救助南流的蒙古难民已成燃眉之急,终至于设立宗仁卫。这一时期留在漠北的蒙古部民的生活如此贫穷,原因何在?当时...  相似文献   

4.
肯尼迪政府与1962年的中印边界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调整美国的南亚政策 ,在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 ,美国怂恿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界采取军事冒险政策。在 1 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时期 ,美国认为这场冲突为遏制中国提供了良机 ,它能够改变印度的不结盟政策 ,在南亚建立针对中国的“联合防御体系”。尽管美印双方在对付中国方面密切合作 ,美国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实现。由于英国的坚持 ,肯尼迪政府未能向印度提供大规模的长期军事援助。美国力图加深中苏分裂 ,然而这一方针又与其南亚政策存在着矛盾。肯尼迪政府在冲突中卷入很深 ,但它对该地区的战略形势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相似文献   

5.
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继续以东西方对抗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先后数次调整对印度的政策.尽管不同阶段的政策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却一直保持未变--就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共共同阵线,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把印度塑造成亚洲的"民主橱窗",最大限度地利用印度遏制"共产党集团".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离不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而苏联的支持尤为重要.对于苏联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原因,学术界向来说法不一.从最新解密的俄国和以色列方面的档案文献来看,苏联的巴勒斯坦政策应该放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去考察.在冷战全面爆发前后,尽管苏联一直在支持犹太人建国,但是其原因有很大的不同.犹太人在美国拥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战后苏联的重建迫切需要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此时的大英帝国业已衰落,美国是唯一有实力对苏联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的西方大国.因而在冷战爆发前,斯大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作出了支持犹太人的决断.冷战全面爆发后,苏联继续支持以色列的原因是希望将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吸引到中东地区来,以削弱美国在欧洲地区的防卫力量.为苏联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建设、医治战争创伤提供充足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印度军队职业化探因与巴基斯坦军人干政的原因比较夏立安在南亚国家中,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同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都拥有宗主国对军队职业化改革的历史传统。但1947年印、巴分离之后,印度军队成功地上走了职业化道路,而巴基斯坦却遭受了持久的军人干政之苦。由于印度...  相似文献   

8.
1947~1950年,美国藉"杜鲁门主义"以经济援助为杠杆迫使希腊实行系列经济改造.改造结果是希腊不但没有建立所设想的"自立经济",反而经济上加重了对美国的依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而不是急希腊真正之所需.希腊个案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和改造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二战期间美国对印经济政策是试图打破帝国特惠制和在印度实行门户开放,主要体现在美印通商航海条约谈判、美印双方直接租借协议谈判和白银借贷协议三个问题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美国的政策失败了.  相似文献   

10.
1949-1952年间,中国共产党对私营经济的扶持、限制和引导主要是通过对公私关系的调整来实现的.正确认识党在这一时期处理公私关系的方针、政策,是全面理解和把握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基础.以这一时期的南通地区为例,从微观层面对中国共产党对公私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评述,对于探讨当下党和政府处理公有、私营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颂杰 《河北学刊》2003,23(4):80-87
文章对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作了概述 ,涉及本原论、本体论、神论、知识论、唯理论和经验论、批判哲学、主体性哲学、实体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现当代哲学转向等一系列重要概念、思想和问题 ,凸显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转折性人物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9,(2):210-213,226
早在12世纪晚期,注释法学者们(the Glossators)就遭遇了法律冲突的尴尬局面。为求得法律正义的实现和法律争议的公正解决,注释法学者提出了如何选择法律的难题。通过对《查士丁尼法典》首篇的歪曲解释,注释法学者批评了适用法院地法的单一模式,开启了人们对法律冲突和法律选择问题的思考,为冲突法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学校事故中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规范学校事故民事责任的法理基础。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既不是一种监护关系,也不是一种准行政关系,更不是一种可以大而化之的合同关系,而是一种教育、管理、保护关系。这种关系不应因学校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且不排除学校和学生或其监护人的合法约定。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以美国城市化的历程为例,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状况,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借鉴国外这个时期的特征,结合我国的具体城市化发展情况,提出大力发展中心城市边缘地区新城的建设,并且总结了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