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是克服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而出现的公共管理范式转换。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征主要有市场化、分权化和弹性化。治理理论在很多方面契合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要求,甚至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深化。但治理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区别是本质性的,两者核心的分歧体现在:治理是政治学意义上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思考与阐释,是人类集体行动机制和方式的改变,而公共管理运动更多强调政府组织的管理理念、方式、工具的改变。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吸纳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治理理论,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转变集体行动和政府管理的理念、方式和工具,以实现善政和善治。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社会的双重建构:公共治理的实践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公民权利的扩张,提供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民主政府兑现其对宪法与公民的承诺的基本方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公共治理的多中心秩序。多中心治理实践的社会网络形式以及对公民社团的依赖,决定了政府需要按照公共治理的制度逻辑和行动逻辑对自身及社会进行重新构建。对中国的现实而言,政府既需要提高制度化的能力,加强元治理,也需要推动社会力量的建设,并在治理网络中提升网络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公共行政领域,“治理”一词可谓广受欢迎,对“治理”的研究也风生水起。从治理的定义、概念,或是从治理的外延和具体内涵,对治理的研究和应用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这种现象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首先,我们将论证新公共治理理论的形成是受新自由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其次,我们将求助于公共行政思想史对作为公共行政领域的三个范式之间的演进逻辑进行分析,即对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治理的演进进行一个深入的挖掘,从而对当前公共行政领域盛行的新公共治理理论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最后,我们将对新公共治理理论能否解决当前的公共行政困境进行一个必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政治资源配置对于区域公共治理一体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下,区域公共治理中政治资源配置面临着政府效用与公共效用、碎片化与共同利益、行政组织与行政区划、角色扮演与角色规定等诸多矛盾.资源依赖理论、网络理论、多中心理论对于区域政治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消解难点,优化区域政治资源配置的回应路径是:构建区域公共政策网络、完善多中心的区域公共治理机制、推进区域公共治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张学本  孔竞 《理论界》2020,(1):63-70
兴起于21世纪的新公共治理理论是超越"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的一种替代性范式,是理解当今公共服务提供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三种"体制",成为协调服务提供者(政府)与服务使用者(公民)关系的重要理论指南。学术界关于新公共治理的研究存在多种维度,该文主要从"服务主导逻辑"的维度来解读新公共治理,并对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下的新公共治理进行评价,进而概括了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下的新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双重整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危机已经成为了现代动荡社会环境中的常态,这对当代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指出,与高效能的危机管理系统相对应的一种现实选择,是基于当代公共治理理论,基于我国社会—政治结构的变革,逐步形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治理结构:在政府为主体与中央政府最高统一决断机构的前提之下,政府机构常规化、制度化地主动地协同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及国际组织,共同形成公共危机管理的上下联动、网络应对的格局,形成组织权力平时分解、决断权力战时统一、临境应急协同主动这样一个统分结合的网络治理结构,以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但由此塑造的公共危机网络治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的机能障碍,迫切需要从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本两方面入手,刚柔并济,共同塑造其整合机制以发挥其在危机应对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上社会治理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由公共组织垄断的局面开始瓦解,服务行政、多中心治理、民主行政等术语开始成为公共行政的主流语言。21世纪的公共行政必然是一个需要整合各种形式的组织,并竭诚为民服务的行政模式。那么我们不免会产生一个疑问,在这种施政主体多元化的浪潮中,公共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会不会逐渐弱化呢?它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在多个领域正经历从以政府为中心的科层治理或以交换为基础的市场治理向多元合作的治理网络的转型。然而,治理转型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以执政党党组织与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发挥着重要的掌舵作用。本文以公共权威与治理网络的关系为关注点,从元治理理论出发,以威海市城市治理实践为案例,探讨了物业管理从市场机制向多元治理网络转型过程中,公共权威如何通过具体策略作用于治理网络的建构与管理,从而实现治理绩效的提升。目前在各地实践的党建引领下的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融合标志着城市基层治理的又一次重要转型,从元治理角度对这一转型进行解读与分析,不仅为治理研究中的政府作用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有助于更好地探索治理转型中的公共权威可兹使用的元治理策略,以推动治理转型的成功与有效。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的产生急剧改变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秩序,导致社会设置中断或瘫痪。应对突发事件,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突发事件中协调政府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形成有效合力,便成为重中之重。为此,文章以政府协调为中心,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尝试性地提出构建突发事件政府协调治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界定政府协调治理的概念,揭示政府协调治理的特征,分析政府协调治理的内容(信息、结构与制度),探究构建突发事件政府协调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各国公共行政改革是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进行着不同的多样式的变革转型,没有一种普世的适合多国的主流范式,各国政府都在探寻新的改革之路,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理论呈现多元化。善治、新公共治理、跨国公共治理、多层级治理、数字时代治理、元治理、整体政府、新公共服务、公共价值管理、新韦伯主义国家和发展型国家等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后NPM兴起的主要原因:求新癖和超越癖的刺激;新公共管理自身的缺陷,日趋衰落;公共部门碎片化,政治控制弱化;治理、协作、网络、全球化、通信技术等因素影响;韦伯主义的复兴和新官僚制诞生;价值理性的兴起,公共价值、服务、参与和协商等民主思潮的推动。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些要素包括:治理、协作、整体、网络化、多元、开放、伙伴关系、参与、协商、集体偏好、透明、绩效、信任、期望、满意和结果等。  相似文献   

11.
公共治理是基于"多中心合作共治"理念的一种新型公共行政管理模式.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政的内在要求和公共治理实践的核心机制,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实际效应的评判却褒贬不一.在中国公共治理的实践中,公民参与对增进公共行政的民主、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等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公民参与也将面临参与冷漠、能力限制、公民资格缺乏和效率悖论等困境.在此基础上,理性审视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实际效应,对推进公共治理实践,以及为实现公民治理理论与协商式民主的"对接"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 ,它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存在着深刻的市场经济与传统的统治模式的矛盾 ,在解决这些矛盾的政治努力都宣告失败的时候 ,人类探索出了一条公共管理的途径。市场经济是与法治联系在一起的 ,但对于公共管理来说 ,仅仅有了法治是不够的 ,在法治的制度框架下 ,还需要伦理的支持 ,才是完善的公共管理制度。公共管理意味着管理主体的二元化 ,即政府和社会自治型组织这两个主体的竞争与合作。公共管理的社会自治内容会对政府形成一种压力 ,这种压力对于重塑政府有着积极的意义 ,可以促使政府朝着伦理化的方向发展。人类的社会治理模式已经实现了从统治行政向管理行政的转型 ,而公共管理的出现则意味着管理行政发展到了它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13.
多中心治理与现实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的全新的理论,为公共事务提出了不同于官僚行政理论的治理逻辑。多中心治理理论在现实中最大的应用价值是提出在政府的治道变革中,打破单中心的政府统治模式,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多中心的行政体制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B·登哈特的<公共组织理论>一书通过对公共组织理论的哲学反思,梳理了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成果.在重新界定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理念,强调了公共组织的民主、公平、回应性、知识性和学习性.登哈特的公共组织理论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它超越了传统理性组织模型,倡导民主的治理,为我们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对于我国公共组织理论研究与公共服务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少惠 《学术论坛》2013,36(1):34-38,43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层面上基于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一种总体文化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本身就是政府文化治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对之进行彻底地制度性重构,走向全新的服务型公共文化治理模式。本文从公共治理理论出发,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应包括科学定位政府元治理的角色和功能、建立公共文化多元主体合作机制、促进非政府组织发展、变革财政投资结构及强化公共文化治理绩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政府成本研究主要有政府内部管理视角、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和政府与社会关系视角等。前两个视角属于传统研究视角,把这两个视角融合起来研究属于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题;第三个视角及其与第一个视角的融合则属于公民治理研究的另一个重大方向,即政府成本研究的新视角。公民治理研究视角需要构建公民治理序列模型,然后从其与政府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内部管理如何吸收公民治理的相关理念并作相应的技术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来探讨降低政府成本的问题。而正是这样的研究才使得治理理论有可能超越新公共管理而成为一种新的公共行政学范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兴起的公民治理理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公共管理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局限,而且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价值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与我国目前所着力建设的基层民主政治不谋而合,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和公共管理改革的努力方向.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公民治理模式的建立需要积极的公民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前提.依据公民资格的经典理论,只有以协调社会生活各领域关系为基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市场领域、国家领域和公共领域和谐共处,才能削减转型期的社会排斥、消极公民、政治冷漠的程度,为公民治理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公共价值管理:西方公共管理发展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公共管理时代之后,建立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网络化治理理论基础上的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主张,公共管理者应该寻找并创造公共价值,拓展公众参与,建立开放型的、灵活的公共服务获取和递送机制。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公共价值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使公共管理者更具战略思维,重新审视管理过程中的政治,使政府的合法性更有保障,民主和效率的矛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治理转型中我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证明 ,中国已进入治理转型期 ,新治理理念的引入将会对中国的政府改革与实践产生重大作用。建国至今 ,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经历了政府‘管制’、政府‘解制’、传统行政管理恢复、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公共治理萌芽 4个阶段。在当代中国 ,地方政府必须培育其社会治理能力 ,才能应对治理转型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政府权力体系重心的转移,即政府权力体系的任务和运行方向有序地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其目的是建设公共性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制的建设和建构包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多元的合作治理体系的建构、公正成为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原则.政府原有的功能结必须调整和转变.政府权力的三个转变:社会领域,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转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经济领域,从计划管理和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治领域,从政治统治转为对利益矛盾和阶级阶层关系的调解.政治统治功能的两个弱化:极度弱化阶级斗争和专政的阶级斗争功能;弱化"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公共权力功能的四个强化: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创造;强化公共服务;强化公平分配;强化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