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操小晋 《城市》2018,(4):28-33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城市千篇一律等问题,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彰显城市特色和文化自信,笔者以城市文脉为切入点,通过涵义、 要素及价值分析对城市文脉进行详细说明,进而针对当前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城市文脉提出城市设计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艳红  朱凤杰 《城市》2009,(5):72-74
一、地下空间环境综述 面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交通拥挤、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用地规模扩展造成生态空间和生存空间用地矛盾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发展地下空间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途径.并以此作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朱菁  储锰  张怡文  樊帆  董欣 《城市观察》2021,72(2):128-137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地下空间开发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大多从集约利用空间、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对地下空间使用者的健康舒适这一视角关注较少.在解析健康、舒适与地下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环境心理学中的Vischer舒适理论,构建地下空间健康舒适构成要素的关系框架,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地下空间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风系统、视觉舒适、安全感、声舒适四个方面提出了健康舒适视角下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思路,从健康与舒适的视角丰富了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赵春水  刘健  谭春蕾 《城市》2008,(10):44-4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使得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开放空间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绿化品质和周边环境也更加关注。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市容、调节城市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城市绿化状况已成为衡量城市文明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垂直绿化是指借助各种垂直绿化植物以达到充分利用绿化空间的一种绿化方式,垂直绿化植物包括缠绕类、(卷须)攀援类、吸附类和钩刺悬垂类等各种攀援植物。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城市》2007,(11):29-3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城市发展史上.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是十分缓慢的.城市的产业与人口向郊区迁移只是偶然现象.从工业化时期开始,西方国家城市空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城市存在的交通、教育以及犯罪等问题.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卫生问题.促使部分富裕人群先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有新鲜空间与充足阳光的地带.  相似文献   

7.
王逢宝 《城市》2012,(12):62-6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交通机动化的联动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以交通拥堵为表征的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城市病",正在由中国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蔓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城市规划建设、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及智能交通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威海城市定位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城市》2008,(2):41-44
一、城市定位及其基本原则 城市定位是通过对城市资源、城市文脉、城市历史等内容进行梳理,按照惟一性、差异化等原则对城市的核心性资源进行挖掘的一个过程。通过城市定位找到城市的灵魂,并把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放大,通过城市定位来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文化资本,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罗勇 《城市观察》2016,(3):137-143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许多资源环境交织的矛盾与问题,其中与城市地质环境相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城市地质环境的重大影响因素。城市绿色转型将带动中国城市化向更高的水平推进,也为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从理性与适度增长、转变城市化的推进模式、系统地建设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布局、转变建设和管理模式和城乡地质环境的统筹等绿色战略方面出发,可以提高城市地质环境政策制定的立意高度,在未来城市的地质环境发展中充分地显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绿色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上海和纽约是世界的两大经济中心。两座城市各具独特的城市魅力,也有着不少共同点。如均以港兴市,是所在国家的首位城市和具有世界主义导向的大都市。然而两者的差异也十分显著,纽约是一座全球城市,而目前的上海仍只是区域性国际都市。与纽约相似,上海也正在经历由制造业为核心的港口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意之城的转化。纽约与上海一样,面临拥堵、污染、医疗费用增长等问题。纽约的最大竞争优势在于不同的意见都能得到尊重,即所谓宽容和多元化的社会,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迸发。作为后起之秀的上海,正以其摩天大楼、蓬勃的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以及越来越快的速度追赶纽约等全球城市。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的真正发展之路在于城市复兴,必须将城市的生产率置于思考的核心,保持和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全球城市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上海可与纽约一道互相学习,从而构建一场可以共赢的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