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人学内涵 ,具有深远的人学意义。人的主体性世界观的调整和人的价值观的重塑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科技与人文的重新整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宗旨。不仅如此 ,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因为包含了一种全新的人道主义思想 ,为建立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前促进人的发展现实途径。站在哲学的角度上,科学发展观具有如下的人学意义:以确立人的主体性为前提,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实现和促进人的发展为主题,以发展为民为宗旨,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和目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包含着深刻的人学意蕴,它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观.具体地说,人口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核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当代人学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共同关注着人的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已经成为新常态。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思想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文艺人学的学科体系,对于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转向是为应对大肆张扬的工具理性而提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实现主体间性为支撑点,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结合点,以掌握教育艺术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实践作为逻辑起点,从人的生活世界是人们实践和创造的结果出发,实现了对以往人学理论的颠覆。他把人学理论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充分展开,并提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这一思想的产生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转向是为应对大肆张扬的工具理性而提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以实现主体间性为支撑点,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结合点,以掌握教育艺术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他领导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首先是建立在他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命运,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和现代观念,坚持人民本位论,注重人民素质的提高,构成了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认清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和精髓。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也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形成的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深入探究并系统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这一世界方案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而且是引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人类美好家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我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所提出的重要命题,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涵。“现实的人”是其价值起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充分展现了对“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生态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关注。人的主体性发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因素,包括主体能动性、主体自主性和主体自为性三个方面。其中主体能动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意识;主体自主性侧重于指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主体自为性侧重于指人能根据目的对自然进行改造。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旨归,通过满足人所需的物质条件、生态场域和精神享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生态维度的鲜明特征,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宰”的固化逻辑,彰显对人的现实关切和终极关怀,闪烁着耀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光芒,充分展现人民群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利益主体、实践主体、享有主体和评判主体,为建设真正属人的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从对人的人文关怀开始,随着对人类社会的深入研究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有关人的本质理论。一切自然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人的需要为核心,研究一切社会、自然科学都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的解放。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理清其发展脉络是理解和习得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而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即人学。对人的生活本质的批判性透视,对人的自由主体性的高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建构,是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最内在的精神关联,是我们把和谐社会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根据。本文指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和谐社会理论的物质前提、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生成是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探索人学的思想家,其人学理论深刻地探讨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以及人格修养与人的理想等问题,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人学思想的系统性、独特性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互为表里的相关性论点,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背离了这种发展观就会给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充分认识到这种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来,其目的是追求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中国化及其内涵的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第一次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新高度,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提出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并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这是对邓小平人学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9.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高举旗帜”、“一心为民”。从人学的视角看 ,一心为民就是以人民为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了对人的命运和幸福的关怀 ,说明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才真正成为自己行动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才有可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十六大战略部署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即人的主体性 ;人学应抓住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时机 ,从当代实践提出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入手 ,努力进行理论创新 ,开创人学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