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廉政生态是一所大学廉洁政治建设现状以及廉洁政治建设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校风、教风、学风的综合表现。建设高校廉政生态能够巩固高校“教化育人”的功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涤荡高校贪污腐化的堕落风气,也能够净化社会政治生态。在推进高校廉政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要重视教育、制度构建、校园文化和外部因素四个环节的联动,只有实现这四者和谐统一,才能让大学之地永葆圣洁,使高校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相似文献   

2.
陈亮 《南京社会科学》2024,(3):131-141+150
在知识社会转型与未来教育变革的双层驱动下,新型研究型大学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合作,展现富有生命力的组织特性,建立起一种城际共生平衡生态圈。新型研究型大学基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特色化的新起点,主动融入知识社会的组织生态,与多态性组织形成目标、实践和价值的耦合基础。基于这些耦合性,新型研究型大学创生出组织韧性、跨界性、有组织性、包容性等组织特性,全面强化大学的知识创造螺旋、组织生态与服务社会能力。面对知识社会的不确定性风险,新型研究型大学应凸显组织特性,推动有组织科研创新,培育生态型组织,打造多主体协同善治的组织链条,共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邱伟年 《学术研究》2012,(6):80-85,160
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领域,组织动员各类社会资本以及对组织学习行为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组织学习活动进而提升经营绩效的观点已成为共识,但是三者之间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有助于组织开展利用式学习提升财务绩效,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则有助于组织开展探索式学习提升新产品绩效,两者互构,协调协同,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知识传播的阵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著名效果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传播活动研究的各个领域。笔者试图将这一理论应用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通过科学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合理设置生态文明议题,对提高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导向性、有效性和创新性,探索形成科学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新的网络时代,新疆公安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安组织的战斗力,关系到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网络环境下公安形象的挑战,要加强新疆公安形象的塑造,研究公安网络传播的方法和技巧,以公安信息化为主导传播新疆公安形象,提升公安机关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当下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秩序的出现,从而可以跳出单方主宰或文明对立的窠臼,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并逐步发展出一个共生、共治的全球治理体系。作为中国治理体系思想结晶的“中国之治”,成为传播中国形象和发出中国声音的内生动力与重要支点。在传播形态上,“中国之治”与政治传播、战略传播等紧密联系,对“中国之治”的解读与阐述不仅有助于深入思考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也可为中华文明、国家形象研究开辟新的学术领地。具体来说,从国家形象传播角度观照“中国之治”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传播逻辑,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实践,通达“共生”“共商”“共建”“共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亦有助于推动“中和”的中国国家形象与气质的建构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高校应运用公共关系知识塑造与传播良好的外部形象,创设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党建是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体现。既有的政党中心论视角主要强调了党自上而下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逻辑,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组织能动性。广州D社工机构这一案例从行动和结构两个层面揭示了社工机构主动推进党建工作的内在逻辑。通过借力于党建,既夯实了社工机构的政治合法性,又增强了社工机构的资源聚合性。这一发现既有助于深化对社会组织党建中政治逻辑与治理逻辑的统一性理解,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关于社会组织党建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和创造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庆双 《理论界》2014,(7):141-143
《红楼梦》中的委婉语对人物性格特征的生动刻画及其形象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族的风俗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增强交际意识、提高语用能力,以期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学在异质文学系统中的接受和传播是文本内容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象变迁和经典建构受社会文化语境影响颇深。多元系统论主张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元素间的关联、影响和位移;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与本域文学遵循同样的关系。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后,操纵论用以研究影响翻译文学动态变化的意识形态、诗学观以及赞助人等外在政治、文化、社会因子。多元系统论和操纵论对翻译文学形象变迁研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多元系统论的理论指导下,以操纵论为视角研究翻译文学,可以扩大翻译文学研究的视野,并能勘察影响翻译文学形象变迁的隐性元素,洞悉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关系,促进二者共融共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形象专题策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韶菁  叶汉钧  周亮 《天府新论》2007,(Z1):248-250
大学形象专题策划是指,为塑造良好的大学形象,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特意设计和组织的一种专门活动。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明确的目标和鲜明的主题;适当的时机;合适的传播媒介;与UIS战略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跨境民族问题往往影响着国家与民族的重大关系。在分析、总结跨境民族对国家形象感知具有民族认知强于政府认知、人际传播优于大众传播、真实形象重于拟态形象等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索我国针对跨境民族进行跨境传播的规律和策略,从讲求传播受众的精确定位、重视"意见领袖"的"二级传播"、增强传播内容的感性体验等方面为跨境传播提供有启发的研究路径和行动策略,以切实提高跨境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外部支持环境、需求环境与组织自身构成非营利表演组织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结构。组织内外部生态因子的波动变化影响非营利表演组织的生态环境。企业家精神通过机会能力、关系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动态能力的嵌入巩固外部支持环境,保证艺术生产自主性的组织创新环境,稳定市场需求环境,实现组织生态结构的优化;通过企业家信仰与人格特质的选择维持组织生态结构优化过程的强度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探索一套以中国实体形象为基础、以政府宣传为主导、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牵引的"像化"中国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尤为重要。"像化"中国形象要以富有活力的意义形式来重新描述时间和空间,重新阐述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新表征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典型场景,才能构建表征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神话",再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塑造典型"像化"形象、提升情感关注度,突显"像化"形象刺点、强化情感体验,消除"像化"形象歧义、构建情感认同,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塑造策略。采取适宜的传播强度、促成认知接受,选择恰当的传播时机、形成认知关注,建立多层次传播渠道、构建认知空间,拓展互动传播平台、增强认知理解,是"像化"中国形象的基本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移民具有持续时间长、移民数量多、迁移难度大等特性,而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参与生态移民将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充分体现民主、提高移民效率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此,主要从立法理念的确定、主体资格的取得和权力责任的设定三个角度探讨了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移民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引入软法理论,有助于拓宽大学规章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大学法治理念,有助于推动大学法治建设。根据软法理论以观,中国大学规章的正当性显为不足;大学规章的实效性较为低下;大学规章僭越法治原则。在软法视角下,大学规章的"优化"措施包括:扩大大学成员在大学规章制定和适用中的参与;大学规章应该体现大学自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以及成为大学法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2019,(10)
蕾切尔·卡逊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她在作品中深刻揭示了生态风险问题,表达了对技术的生态批判思想,并对技术在现代社会的统治地位表示忧虑,这都反映了她作为生态家园守望者的自觉和执着。卡逊把生态思想和技术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来倡导生态保护的宗旨。当前研究卡逊源于生态维度的技术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全面审视技术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有助于技术朝向生态化的维度发展,有助于构建以生态责任为核心的技术伦理。  相似文献   

18.
纵观新时期以来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学生态,文学之于受众的兴奋点由文本向事件的转变可谓其间最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发生除了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学本身传播方式的变化,尤其是文学两级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变化也影响巨大.文章试图通过对新时期和后新时期中国文学两级传播中意见领袖变化的梳理,以传播学的视角来打量中国文学生态近30年来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媒介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媒介系统观,这一理论对于分析和构建我国农业电视新闻传播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当前我国农业电视新闻存在着媒介种群弱小、生态位狭窄、农民主体地位弱化等不足,这些不足是受国家制度缺失和媒介市场化的影响.当前,在国家层面和媒介内部有必要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制度建设,构建良性、平衡的农业电视新闻传播生态,推动“三农”发展.在国家层面,重点在于更新新闻传播管理理念、完善制度规制,为农业电视新闻媒介提供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在媒介内部,则应重点拓宽农业电视生态位、提高农业电视新闻媒介的社会公信力和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基于人们对人类的发展前途、人与资源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阐述了人类社会的“适度人口”思潮及其发展,指出人类经济活动对自身生存环境不自觉与自觉的破坏,如追求用居住舒适造成的“水泥丛林”和最多的“火炉”城市。就此,作者提出这种生产与生活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是一种“外部效应”,其导致的“外部不经济”损失巨大,应当关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以建设生态社会。进而,作者还对具有社会生态意义的绿色劳动、国际组织倡导的“体面劳动”和具有绿色劳动特征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