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尽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以其反基督教文化为其基本思想倾向和特征的,但基督教文化传统并未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消失或引退,它反倒作为一种沉重的背景影响和制约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决定着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基本特征,并作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不时地回荡在现代主义作家的内心深处,最后又必然体现在他们的创作中.从基督教的面向上帝很容易走向现代主义文学的面对内心,因为二十世纪的西方人在失去了上帝之后,更容易关注、聆听和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经常表现的主题之一是异化,但是,现代主义作家的异化观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却没有多少相同之处,反倒同基督教思想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尽管后现代主义本身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人人言殊 ,但后现代主义既和传统观念 ,又和现代主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后现代主义与传统观念的关系以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看 ,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体现了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 ,它本身也必将被更新社会文化思潮所超越和取代  相似文献   

3.
《小世界》是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的一部重要小说 ,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方的《围城》。对于大部分文学批评家来说 ,因其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文艺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泛性论、解构等 ,因而将之誉为是一部“后现代”的力作。然而 ,笔者认为 ,它既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 ,也是一部有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 ,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布局和人物塑造等方面上。事实上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因素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范式强调的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理性主义、线性、静态平衡等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导致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后现代主义尽管为我们反思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视角,但其自身也存在诸多缺陷。从学理角度分析,重构课堂教学需要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思维范式,需要超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超越线性与非线性、平衡与非平衡的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后出现的一股不可忽视的艺术潮流 ,其创作原则、文学题材与形式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二战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尽管有所区别 ,但二者之间不仅保持继承关系 ,而且还具有许多一脉相承的艺术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西方现代社会科技和文化急剧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虹》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现代主义的。本文认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巧妙结合才是《虹》的全貌。本文从传统的结构的程式、全知的叙事角度、真实的场景描写等方面,分析《虹》的现实主义特征;从心理分析、内心独白、象征暗喻意象描写分析《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而说明《虹》是一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谜语特质"是阿多诺对现代主义艺术意旨的独特设定.该设定既是对传统美学带来的艺术危机的回应,也是对文化产业表征的现代性危机的回应.这种双重回应及其表征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尽管弥漫着悲观的气息且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它毕竟拥有批判性的张力,指明了通往完整的自由、通往艺术真理的审美赎救之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期中国文学存在着三种类型的现代主义,即:外来现代主义,上海现代主义,中国学院派现代主义。沈从文是学院派现代主义的先驱人物。学院派现代主义受外来现代主义影响而形成,却有其独创性。它不同于上海现代主义。其典型作品有沈从文的《凤子》、《看虹录》、《水云》等。这些作品从主题到技巧都充分证明了沈从文现代主义特征的一面。沈从文的现代主义作品虽属“非主流文学”,但却影响了后来整整一代的现代派诗人和小说家。  相似文献   

9.
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不确定性和虚构性,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的持续,有它的独特性,它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本、一种叙事,因此它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已偃旗息鼓,但它的文学理念、思维方式已溶入我们的血液中,它的某些元素还出现在文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是一部有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的小说。艾米莉·勃朗特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关注和了解 ,是小说创作的基础 ,而以人性为中心则是作品的实质。小说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其结构的完美 ,而在于其真实性。小说中虽存在着某些紊乱现象 ,但它所体现的美学和道德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文章从语篇衔接方式、综合语和分析语、形合和意合、物称和人称、静态和动态几个方面分别阐述英汉语言的差异,并以英国小说《呼啸山庄》和它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相似文献   

13.
浅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的人性本质及其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刺克厉夫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部小说《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他的复杂性格来自他的复杂生活背景和经历,这些都与艾米莉自己成长生活经历极为相似。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在希刺克厉夫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由执着地追求爱情到无情毁灭对爱的追求,由刚开始疯狂的爱的复仇到人性的复苏,在希刺克厉夫身上显得那么的自然、真切,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恶之花——论哥特式小说中的恶棍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式小说中的恶棍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另类角色.<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力夫和<红字>中的罗格·乞灵罗斯的形象就是哥特式小说中恶棍形象的典型.其如狼似虎、桀骜不驯而又内心孤寂的形象与传统的现实理性和审美价值相悖,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震撼,使人们重新审视社会浮华和道德法则掩盖下的真实自我,并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上讲 ,创造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创造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 ,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形成的对创造的价值的看法。它包括创造价值评价、创造价值选择和创造价值方式三个基本成分。可以从人们在创造活动本身和创造成果之间的取向、创造价值的直接接受者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独具匠心地采用了多层次、多视角、巅倒时序、象征等叙事手法,在文本中留下空白,频繁召唤读者的反应与合作,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之具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魅力.本文试图以审美反应理论为指导,对这部作品从叙述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叙事策略,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弥漫着一种既暴烈又多变、既真实又荒诞、既狂热又冷酷的奇特氛围.艾米莉以诗人敏锐独特的想象,紧紧扣住大自然中的原始意象,把笔触伸入到了人物灵魂层面中的野性空间,向人们展示了那足以席卷一切的心灵风暴,与试图扼杀心灵的人为荒原之间的冲突.荒原与风暴是<呼啸山庄>中最基本、最典型,也最富有意蕴的原始意象.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爱因斯坦钟爱音乐并对音乐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认识。作为一个深谙音乐艺术与科学创造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偏爱西方古典音乐及其形式美,并对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以及它与科学在表达方式和被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性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敏锐地指出音乐与科学在创造性及满足人类情感需要等方面的共性特征。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深入探讨,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已成为艺术与科学有密切关系的重要例证和焦点内容。对科学家爱因斯坦的音乐观进行深入分析与合理阐释,对于深入研究"音乐与科学的关系"这一新兴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解读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雷》,论述了三位女性作家不同的女权观。夏洛蒂宣扬的是男女平权思想,艾米莉向往的是女性霸权,安妮则倾向于女性游离于弱势群体之中。作为二元对立的人,惟有男女平权才有和谐,和谐给人生带来幸福,为家庭创造美满,美满幸福的家庭为和谐社会铺垫基石。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新马时期文论着重阐述关于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文学创作艺术性等问题的观点。他对文艺的本质与功用、创作主体的社会性等的论述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其新马时期文艺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郁达夫认为,抗战时期任何文艺家都不可能置身于时代潮流之外,文艺创作要尊重文艺自身的规律,注重文艺作品的艺术表现,并从创作主体、体裁与题材的选择以及艺术美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抗战时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