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的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对历史的价值判断上主要表现为他审意识和自审意识。在具体诗歌中主要体现为主控诉主题和寻找主题的不同;而使命意识和生命意识的差异则是这种不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小说家对童年回忆的言说,是立足于成人现在的时空对过去时空的一种再现。现在的时空与童年的时空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回忆过去照亮现在的艺术世界,获得一种超越历史的具体性和生存的本体性的理想模式。19世纪40、50年代俄国古典小说中的“童年回忆性书写”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历史性和批判性,更着重于自我生命意识、人性意识的叩问以及诗性意识的追述。  相似文献   

3.
“儿童”既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话语方式。在当代小说的创作中,儿童也是小说家性别书写的一种方式。女作家通过书写儿童来找到一种消解的途径,来减轻文化、社会要求的角色所带来的心灵的重负;而男性作家更多地把“儿童”当成是一种叙事策略。在具体的呈现方式上,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创伤性童年记忆”、“童年的文革显现”、“叙述视角(叙述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把"文革"作为主要写作资源的"朦胧诗",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对历史记忆的书写。"寻找"成为"朦胧诗"主要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姿态,在寻找中表达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重建的努力,在寻找中确立了这一群体的独特个性;而在其中体现出"朦胧诗"对历史与自我的自觉的反思意识,在深层文化心理上则表现为生命意识与历史意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的小说文本钟情于历史,并吸纳了新的方法。尤其是有关“文革”史与伪满洲国历史的文学表达,作者擅长构建独特的人文视角,从日常生活写起,运用民间立场,书写平凡的生命个体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真实感受,显示了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书写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蒙20世纪80年代的革命历史书写是新时期以来反思“文革”最深刻的小说创作。现实主义的文风、身临其境的历史感以及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使得王蒙的人生思悟成为当代文坛“少共”人生书写最沉厚的篇章。本文集中探讨了王蒙20世纪80年代“少共”人生书写的最后一站——老境人生书写,揭示生命与革命、政治、信仰、当下现实及死亡各命题的复杂纠缠,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代文学书写人及革命历史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女性作家在书写成长时倾向于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为原型,以自叙传的叙事方式来摹写与虚构“我”的成长故事,表现“理想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之间的反差。在成长叙事中,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往往与真实的历史情境相融合,女性成长文本与作家的现实经验构成一种相互指涉、相互映照的关系,使自叙传这一叙事方式呈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是《古炉》的一个创新。这一书写方式既摹写了一幅乡村“文革”生活的全景图,又在不动声色的日常铺排之中展现了升斗小民驳杂、坚韧的生存景观。乡村日常与“文革”叙事的自然合谋,构建了新的“文革”叙事范例。它不仅意味着农村这一新的“文革书写”空间的开拓,而且将对“文革”的反思拉到了历史的本真现场,利于进行政治与人性的多重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上对“伤痕”文学的书写历来是赤裸裸的歇斯底里式的谴责和控诉,以人的所见所感来揭示其给人们身心带来的摧残和伤害。然而迟子建的《越过云层的晴朗》则以一条狗的视角来透视“文革”的,以不动声色的笔触,以温情的格调和悲悯情怀来表现作者对人作为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小说中没有以往表现“文革”历史的作品时惯常出现的暴力、血腥场面,而是处处展现人情人性之美,体现了“伤痕”文学的别样书写。  相似文献   

10.
陈染以其“个人化”的写作透视现代女性的“私人生活”,深邃、犀利的笔墨书写了她们成长过程中的童年阴霾、生命的残缺与创伤性情结以及女性在现代语境中的困境与抉择、自我突围的孤独与痛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深邃和女性不可能在父系文化内寻求自我的完善与理解的性别困境,昭示女性的真正力量在于既斫斩自身命运的荆棘,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以女性沉静、内省的自我观照思悟作为人的价值,折射出一种时代意识和女性主义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因互联网的产生和存在而日益变成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复合体。人是历史性、客观性、现实性的存在物,人的存在方式主要包括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人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深刻地变革和重塑人自身;同时,又通过衍生人类对自身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反思来不断拓展其存在方式。必须注意的是,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人的存在方式的拓展,不仅要强调人的存在的个性化,而且更应强调人的存在的整体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物权的取得方法之一 ,取得时效是民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 ,也是我国物权立法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对取得时效的基本类型、适用范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及其中断和中止等问题的分析 ,探讨建立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合同法》将契约自由确立为基本原则 ,同时为了充分贯彻合同自由精神 ,在总则、分则条款中制定了大量的约定从优条款 ,形成了一个新的合同适用规则——约定从优原则。全面介绍了约定从优原则 ,并从约定从优原则的意义入手 ,阐述了其在《合同法》中的表现及所受限制。约定从优原则的价值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巨大效能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主要有实践归纳、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教育问题的提出,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  相似文献   

15.
医疗纠纷诉讼的增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医疗事故鉴定在处理医疗纠纷诉讼中有重要影响。应当明确医疗事故鉴定的性质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医疗事故鉴定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之一———鉴定结论 ,应当经过充分质证 ,由裁判者做出决定。但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鉴定质证、认证制度 ,裁判者在舍去医疗事故时应说明不采信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城镇化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对犯罪形势变化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犯罪率将呈现先升后降最终稳定的态势;流动人口犯罪、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职务犯罪等将会激增;各种类型犯罪在短期内都会大量增加;一些社会管理控制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有可能成为犯罪孳生地。河南省应实行综合治理的犯罪防控战略。  相似文献   

17.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所需,是我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深化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教育的民本化思想,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警惕法治保守主义,重视法律职业群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总结并积极吸收百年来中国美学讨论的遗产是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的重要途径。为此,要从提高美学研究者的精神境界与学养、强化美学学科建设的问题意识、克服美学研究者的门户之见与意气之争、摆脱经典束缚四个方面着手,吸收对方的长处,正视自己的问题和弱点,把问题意识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才可能使新世纪的美学研究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其主流地位不受挑战并且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自由主义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压力、经济结构转型引起的价值多元化、收入差距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以及市场化的挑战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地位、保持公有制“质”上主体地位、合理确定政府和市场边界、打造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是迎接经济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挑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