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典昌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31-33
柏拉图从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把人们引导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个人的正义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国家的正义表现为智慧、勇敢、节制,与三种美德相对应的分别是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各安其分、各尽其责。但是现实社会并不如"理想国"那样理想,当代社会的正义是复杂的,甚至是以"畸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为了保证正义的有效实现,保证公共利益的良序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宏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33-36
柏拉图《理想国》中在对传统的三种正义观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正义思想,认为正义是对立统一的,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两种,国家正义优先于个人正义。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汪盛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26-31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书。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的国家是正义的国家,国家的正义来自人的灵魂的正义,国家的正义通过哲学家的至善得以体现。柏拉图追求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合二为一、理性正义与德性正义相依相随、天赋正义与人为正义和谐相融,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合理内涵也能为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骆长捷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3,34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5.
骆长捷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探讨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有两种解答:一是以色拉叙马库斯为代表的"强权即正义"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一是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对于哪一种观点最能代表柏拉图的真实意图,以及苏格拉底的理论是否有效反驳了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一直存在争议.分析解读表明,苏格拉底的"正义至善论"才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核心.这种"正义至善论"能够有效反驳这种功利主义正义观. 相似文献
6.
严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20-24
柏拉图的正义观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城邦本位,即柏拉图的“正义”始终是围绕是否有利于城邦的存在和实现城邦的“善”而展开的;二是贵族立场,柏拉图认为只有少数哲学家统治城邦,才能实现城邦的善;三是唯心主义。柏拉图正义观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他的正义在现实生活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12
马克思的正义观立足于其唯物史观之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正义观的理论基础。在唯物史观看来,人的发展和成长内蕴于人的本性之中,人的本性是不甘于现成性的;这种发展的理想是成为"总体的人",也即全面发展的人、健全的人。同时,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分工会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现代社会分工的极端化会走向它的反面即自由劳动、自由发展。资本主义异化的财富积累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这些财富将成为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8.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6
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关于正义的探讨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在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为理论基点,详尽地阐释了正义的两种形态: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进而指出了正义实现的三种路径,为世人描绘出了一个和谐国家的蓝图。《理想国》问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然而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深刻见解和独到分析对于当下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志丹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
任何有关柏拉图正义观的研究都不能从二手材料入手,人云亦云,而要以<理想国>的文本研究为准.<理想国>开篇即提出了"什么是正义"的命题,批驳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三种正义观,进而引出柏拉图自己对正义的观点: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对安排国家事务的国家正义的立体化剖析和对关涉个人利益关系的个人正义的结构性考察,完成对正义的再次定义.本文简单回顾并反驳了对柏拉图正义观的片面批判,坚定对它的正面评价.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正义观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甚至可以说历经曲折。早期的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理解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从“自我意识”的唯心主义时期到人本唯物主义时期,从人本唯物主义时期到实践主义初期,无不诉说着马克思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入思考,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特别关切,最终对正义的理解突破了自我意识、理性主义和人本学的限定,转向实践唯物主义,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义观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家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义”.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及产生的历史原因,肯定了它的某些启发意义,并揭示了它与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法律正义是法律制度设计、执行应该遵循的核心伦理价值观念,法律正义观是人们关于法律制度正义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从劳动哲学出发,在批判西方传统法律正义观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律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正义观。马克思认为,法律正义建构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上,超越社会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抽象的法律正义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真正实现,法律正义是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资产阶级法律正义的本质是论证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本质就是维护劳动权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维护以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社会物质利益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义的核心是自由和平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的批判是在自由和平等的框架基础上完成的.资本主义正义与以往的社会正义有所不同,它使自由从形式转向实质,并切入现实的平等问题.而对正义的概念“析分”中,可以认定人性、物和制度是其三个组成要素,这三个要素构成了资本主义正义的轮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中包括的不自由、不平等因素作了批判,认为自由主义对正义的修正和完善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实质性正义的建构,进而指出了废除私有制度在实现实质性正义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罗雪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2-146
波普尔认为柏拉图的极权主义政治纲领可以表述为相互关联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第一是阻止所有的政治变革,第二是回归到自然中去;其政治要求则分为两个层次,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主要指严格的阶级区分与统治阶级的优越地位,而从这两个基本要求中又派生出统治阶级垄断保卫职责、教育审查以及国家自给自足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波普尔批判了柏拉图的整体主义的正义概念,建构了人文主义的正义概念;批判了柏拉图所主张的包括自然特权原则、普遍的集体主义原则以及个人对国家的责任的原则在内的整体主义正义原则,建构了包括彻底的均等原则、普遍的个人主义原则以及国家和政府保护公民自由的原则在内的人文主义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5.
莫运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29-32
“正义”的形上含义是人类对宇宙秩序、城邦各社会等级及个人灵魂各个部分之间“应当”和谐的一种预设方式。柏拉图对诗的驱逐是以“正义”为前设,同时又是以之为目标的,他的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西方传统诗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雷红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19-21
本文对学界少有研究的柏拉图哲学中理性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作了探析.以<理想国>为文本,阐明了理性是正义的基础,正义是理性的显现,理性与正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并试图澄清对柏拉图哲学的某些误读,以揭示其正义观的真正价值,以及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婉青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54-55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通过其著作《理想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美好社会。这个社会由一个个完善的城邦组成,这些城邦民主而和谐,理性而法制,人民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作。在这个社会中,正义是引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美德。这种正义观曾经影响过整个希腊乃至欧洲,并且促进了盛世希腊的出现,雅典、斯巴达等鲜活的城邦也在这样观点的引领下而跃然于历史的记忆。反观当今世界,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之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对中国社会理想化期许的号召---“中国梦”,这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必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柏拉图的正义观必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有着巨大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浩斌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平等、公平及正义的基本观点;鸟克思和恩格斯的正义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正义观。围绕着实践的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基于个体自由、社会平等以及历史进步的实践正义观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于平等、公平及正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正义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正义观。围绕着实践的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历史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基于个体自由、社会平等以及历史进步的实践正义观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