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绩效与股权结构间的关系分析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推行意义重大。运用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中在相关的年份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的全样本的动态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股权集中度降低;在注意提升内部人持股比例,加大激励力度的同时,提高了股票的流通性;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当年的股权激励绩效与公司第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股权激励绩效与国有股比例、非流通股比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非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和内部人持股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样本分类,分别考察了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两类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控股环境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检验了代理成本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之间起到的重要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投资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民营及国有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且代理成本在二者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证券公司持股比例仍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的传导机制促进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但与国有上市公司绩效无显著关系;民营上市公司中,基金持股比例对代理成本的抑制效应及对公司绩效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使用混合截面数据,选取中国深、沪两市4369家上市公司样本,对高管人员激励(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机制.实践中,应继续加强显性激励契约的有效性,同时提高隐性激励契约的透明度,实现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在代理成本理论中,管理者持股和公司并购(或接管)都是缓解管理者与股东代理冲突的有效机制.然而,这两种机制的作用及其在我国制度环境下的实际效果,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以1999-2006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公司并购中管理者持股缓解代理冲突的作用机理进行直接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是管理者与股东代理冲突的表现形式,而且代理成本也能显著解释连续并购频发的现象:我国管理者股权激励不足,无法对管理者的并购动机施加直接的积极影响,但管理者持股可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抑制管理者毁损股东价值的公司并购动机.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及分布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能简单地认为股权激励是一种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工具.授予激励对象多少股份,如何在高管和骨干员工之间分配激励股份,实际上是企业在市场强制力下,对自身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特征多种因素考虑权衡后的一种制度安排.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受到规模、股权集中度、独董比例、代理成本、企业性质和负债水平等因素影响;激励分布结构受到技术特征、规模、独董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水平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需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和人际关系结构特征进行全面考察,并对企业面临的市场强制力作出评估,以保证股权激励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 1999~ 2 0 0 1年 2 11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 ,详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本研究有两个发现 :(1)有较高负债率的公司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高 ,这说明增加债务融资比例 ,可以降低股权的代理成本 ,有助于减少股东的利益向经理人转移。 (2 )股权集中程度和企业的绩效不显著相关 ,控股大股东尤其是第一大股东 ,未积极关心企业的资产效率提高和致力于公司代理成本的降低。实证结果还显示大股东维护自己的私利操纵公司 ,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本文采用假设检验等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基本面进行对比检验发现:股权激励实施有助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速提高,也有助于上市公司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可能带来费用增加。同时本文通过事件研究和组合投资等方法对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不同公告对股价短期影响和股权激励实施后相对行业长期超额收益进行实证测算发现:股权激励董事会预案对股价的冲击最为显著,股东大会、实施公告和行权公告等依次减弱;股权激励实施之后1-24个月中公司相对所在二级行业具有显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是近几年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选择:100家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卜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比例偏低,持股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本文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股权割裂导致股东目标的差异,当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股价走势出现背离的时候,不同类型股东的目标差异变得不可调和,使上市公司经理经营决策时面临股东方面的双重约束.从股东目标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公司经营效率受到了损失.我们将这种效率损失定义为上市公司第二种含义代理成本,以示与传统的因代理者与委托者目标差异导致的效率损失来定义代理成本相区别.本文首先对这种代理成本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用一个经理约束条件下的个人效用最大化模型对第二种含义代理成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以用友软件2001年度红利政策作为代表性案例,实证地展示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的这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