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士道作为日本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过往的研究中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未有人对其做历史的区分.考察日本武士道的历史发展和内涵演变,可以清晰地认知日本古典武士道和明治维新以后的武士道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明治以后军国主义提倡的近代武士道,成为奴化日本人民的精神制剂和帝国对外扩张的残忍工具,个体的贵族的武士道变成了全民的大众的武士道.区分古典武士道和近代武士道,并加以研究,可以为分析日本的相关活动找出界定的标准,对于深刻认识武士道在日本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运用和衍生,认识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民族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华 《东岳论丛》2012,(11):150-15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戊戌变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以留日知识分子为译介主体开启了日本明治时期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译介进程.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早期留日知识分子对日本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大量译介,为20世纪的中国输入了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术语.该文以村井知至著《社会主义》的汉译为考察案例,通过译介底本和译本的中日文双语对比考证,从翻...  相似文献   

4.
吴晓华 《兰州学刊》2009,(10):19-22
日本近代杰出的哲学家中江兆民,撰写了日本近代哲学史上最卓越的唯物主义著作《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其理论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还可以追溯到《庄子》。《庄子》的“死生无变于己”的生死观、“物无贵贱”的相对主义思想和“薪火之喻”等唯物主义的因素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国内发生了一场由如何看待军人战场自决等问题而引发的"义务与名誉"之论争。早稻田大学教授浮田和民认为军人战场自决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主张军人应为义务而战,而不是为所谓的名誉而战。陆军少将佐藤正则认为日军的士气正是来自于为名誉而战,因此主张军人应为名誉而战,而不是为义务而战。随后,井上哲次郎等人也纷纷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论争扩大开来。这场论争不仅涉及文明开化后的日本如何看待武士道的问题,更触及到日本传统伦理思想与西方近代伦理思想的冲突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日本社会对于"被俘"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相似文献   

6.
芳贺矢一是近代日本“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其代表作之一《国民性十论》,是在日本近代以来漫长丰富的国民性讨论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本书,于明治四十年由当时的日本出版业重镇——东京富山房出版发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国民性十论》立足于国民教育立场,面向普通日本人讲述本国国民性之来龙去脉,是从文化史的观点出发,以丰富的文献为根据而展开的综合国民性论.具有明显的从积极的肯定的方面对日本国民性加以“塑造性”叙述的倾向,就内容涉及面之广和文献引用数量之多而言,堪称前所未有的国民性论和一次关于日本人自我塑造的成功尝试.《国民性十论》是周作人关于日本文学史、文化史、民俗史乃至国民性的重要入门书之一,他对日本文学研究、论述和翻译多有该书留下的指南痕迹.鲁迅对《国民性十论》的参考,主要体现在由芳贺矢一对日本国民性的阐释而关注中国国民性,尤其对中国历史上“吃人”事实的注意,促成了《狂人日记》“吃人”主题意象的生成.研究此书与周氏兄弟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解读周氏兄弟的知识结构及《狂人日记》的生成机制,亦有助于将近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从狭隘的“一国史观”拓展到整个近代跨国界的处在不断流动、转换、生成状态的广阔的“知层”.  相似文献   

7.
试述日本神道与武士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敬神崇祖为内容的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也是日本民族的主要感情生活方式;以忠诚勇武为内容的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战争道德,经七百年武士统治的积累,已积淀为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以其特有的信仰和祭祀形式,为武士道提供了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仰湘 《云梦学刊》2007,28(2):31-35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中国近代国防理论的奠基人。《军事常识》在内容上涉及战争理论、建军原则、国防原理、兵役制度、武器装备、编制原则、教育方法和军队管理等重大问题。蒋百里在书中借鉴西方各国的军事思想学说及其国防建设经验,总结并反思清末民初军事改革和国防建设的成败得失,为在中国建设近代化国防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因此,《军事常识》的出版,不仅改变了中国近代长期没有自己的军事理论著作的落后面貌,成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也是蒋百里国防思想初成体系的标志性著作。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牡丹亭》中的女性意识。在女性主体意识方面,《牡丹亭》主要表现在追求个人爱情,而《红楼梦》不仅仅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和歌颂,更表现在对女性自身美好本质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和肯定;在女性抗争意识方面,《红楼梦》中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同时也以自己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10.
《罗生门》是日本近代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著名代表作,于1915年在《帝国文学》杂志上刊发,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一经发表便引起当时日本文坛的轰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芥川龙之介通过这部作品借古讽今,探讨了在现实残酷环境中人性的善恶转变问题,以寄托自己对当时现实社会中人性冲突及利己主义的思考。文章依次陈述《罗生门》中所展现的人性冲突以及所折射出的利己主义思维,然后再深入探讨这两方面所体现出的小说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