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正>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巴金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家》,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还为作者和中国现代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作为巴金的创作“发祥地”的巴黎,近两年来,连续翻译并出版了《家》和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法国报纸称誉作者是“介于托尔斯泰和亨利·詹姆斯之间”的文学大师,是“中国的左拉”。《家》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持久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思想成就之外,显然同它的卓越的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作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的巴金同志,在《家》这部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限于篇幅,这里只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塑经典——电影改编视阈下的《理智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备文学性和电影性的小说,是文学和银幕所共有的财富。简·奥斯汀的小说深受电影界尤其是好莱坞的青睐,她的六部小说已全部被搬上银幕,均获得巨大成功。文章从电影改编的角度,从原作、剧本、导演和演员等四个方面分析奥斯汀小说《理智与情感》如何从文学经典走向电影经典。  相似文献   

3.
中国话剧的成熟是以《雷雨》的出现为标志的,剧作家曹禺本人也以自己的创作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富影响的剧作家的地位,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时期以来,曹禺研究渐渐被人们重视,但人们在阐释曹之所以成为中国话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代宗师的原因时,在指出曹禺剧作艺术上的完美之外,往往着眼于作家的创作和中国革命历程相契合这一方面:如《雷雨》对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家发家史的罪恶的揭露,《日出》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原野》中所反映的农民对地主的复仇,《北京人》中所展示的封建家族必然灭亡…  相似文献   

4.
三年前,著名作家古华曾在一篇专稿中写道;“陈敦德同志是全国知名的电影剧作家,亦是我的好朋友。1978年以来,根据他创作的剧本(包括与人合作改编)拍摄的电影已有七、八部之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法庭内外》、《老板哥与电妹子》还曾分别获得文化部的优秀故事片奖。”其实,陈敦德不仅在电影王国里默默地辛勤耕耘并取得成功,而且他的小说创作亦佳作迭出。198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中篇小说集《女工牛仔》,其中《九万牛山》、《女工牛仔》分别在颇有影响的《收获》、《青年文学》杂志上头条发  相似文献   

5.
卢那察尔斯基曾经指出:“当我们考察戏剧创作时,就会看出,它比任何其他艺术部门具有更多的辩证的性质”,“剧本可以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但是它必须具有辩证性——通过矛盾的斗争而发展”。(《论文学》第65页) 曹禺是一位极懂戏剧特性的剧作家。他为我们提供的戏剧创作经验,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从辩证法的角度去研究这些经验,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戏剧艺术的  相似文献   

6.
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长篇小说卷两卷已经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卷共选五部长篇小说,即叶绍钧(即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田军(即肖军)的《八月的乡村》及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这五部小说是从新文学运动的二个十年所出版的近四十部长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它体现出这十年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相似文献   

7.
空息、闷热,焦灼地预示着一场“大雷雨”的到来。旧中国三十年代漆幕似的上空,随着一声震憾人心的霹雳,在人们惊喜的眼前展开了一部不朽的巨著——《雷雨》,也烘托出了一个二十三岁的天才——曹禺。文学发展史上经常有这种情况,即一部优秀作品的出现,不能立刻为时人所注意,只有经过年代的推移,生活的变化,才逐渐为人们所瞩目,所“青睐”,成为醒世的名著。而剧作家曹禺却是幸运的,因为他是时代的儿子,他敏锐地感受着时代的气息,也及时地、艺术地创造、传递时代生活的情感信息。因此,当一九三五年《雷雨》在东京首次演出后,郭沫若光生便感慨道:“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这大致可以作为曹禺研究的开始吧。成功得早(艺术品的成功,是经过读者认可的结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这是普通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名著,都必然要塑造出一些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美国著名现代戏剧理论家贝克在《戏剧技巧》中说:“在戏剧里,毫无疑问观众起最强的直接影响的是动作。可是如果剧作家要和观众畅所欲言地沟通思想,那么写好台词是不可缺少的。而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却在于人物塑造。”戏剧是这样,小说也是如此。《醒世姻缘传》之所以值得称道,就是因为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所塑造的人物各具性格、各有特色。例如薛素姐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0.
我们说《史记》是一部文学的历史和历史的文学,它将历史著作的实录与叙事文学的创作、将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融为了一体,这种双重意义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或者叠加,体现了它在史学和文学领域写作上的新拓展,体现了司马迁的创造性探索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宏深蕴含,其具体表现在《史记》的三种继承和三个创新上。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同时也是他在新中国历史条件下总是进入不了状态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汉文小说《谭海》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是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依田百川的一部小说集。从内容上看 ,小说表现对象的重心下移 ,体现了明治时期新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观念 ;从艺术上看 ,作为一部汉语文言小说 ,它体现了汉魏小说观念的回归与清代《四库全书》编纂者所倡导的小说观念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相近  相似文献   

13.
时下电视剧的“红色经典改编”为媚俗而褒渎名作、玷污了革命精神和革命伦理。撇此不论,经典作品的电视剧改编之道,应忠实于改编者对经典作品灵魂和精神的正确理解(这种理解是在科学的历史观、美学观指引下与时俱进的);忠实于电视剧创作独特的审美规律(所以必须成功实现原作的文学思维或电影思维向电视剧思维的转换);忠实于寻求原作在审美风格、审美个性上与改编者在审美风格、审美个性上的相通契合点(并在这契合点上进行审美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是一部思想性较高、艺术性较好的长篇小说。在明、清几部著名小说的续书中,它算是最好的一部。三百余年来,它广泛流行,拥有不少读者;也有改编为戏剧者,如京剧著名的《打渔杀家》,便是根据《水浒后传》第九、十两回改编的。但对这部小说,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笔者试图从它的创作意图先作些探索,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百家公案》本事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家公案》卷一的7回全部出自文言小说,但第三回、第六回、第七回等至今尚无人正确指出来源,事实上,它们见于《稗家粹编》或《万选清谈》。《百家公案》将之改编成书时完全是照抄,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董希文 《中州学刊》2014,(3):162-165
莫言小说《蛙》是一部结构独特的作品,是莫言近几年来推出的力作。小说采用书信与话剧相叠加结构完成。在这一新颖结构支持下,作品大量采用互文叙事技法,特别是戏仿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作品趣味,而且还深化了作品主题,突出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作品整体的反讽效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自叙与客观展示相结合,多声部共鸣,混响效果突出,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小说《蛙》叙事艺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米 《东岳论丛》2019,40(8):121-128
李安电影《断背山》和《色·戒》对原人物形象进行了部分改编,使人物形象由小说的边缘人向主流社会价值回归,这一改编导致了小说与电影在主题上的不同。李安的改编来自于电影艺术法则与商业法则的要求,也来自于李安独特的电影创作经历。  相似文献   

18.
赵广发 《理论界》2010,(5):132-133
《百年孤独》是在拉丁美洲的独特现实土壤上生长出的一朵奇葩,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所获得的巨大声誉并非偶然。其神奇魔幻的风格,既是对本民族神话叙事的高度体现,又是对西方文学传统的成功回应。它是一部内涵丰富的寓言。其寓言性体现在其破碎的文本,《圣经》模式的再现以及文本的多重含义上。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下简称《维特》)是18世纪中,德文学巨擘献给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尽管中、德两国社会情况和文化传统迥异,但是当时两国都面临着社会变革的前夜,一场规模不同,但性质相似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正唤醒东西方两个走向没落的封建王国的子民。通过对这两部享誉世界的小说主人公美学意蕴的比较,我们将更清楚地看出这两部小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都市文学的角度对曹禺的名作《日出》进行了重新审视,肯定其填补现代文学都市题材戏剧空白的文学史意义,同时,在与1930年代都市小说的对照中彰显曹禺对都市题材独特的关注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