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四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庄门弟子所撰外篇四,文风义理异于庄撰内篇和蔺魏所撰外篇,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六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乳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的杂篇十四、解说三,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五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外篇六的特殊政治意图,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挟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庄撰内七篇"题解"和"辨析"选要。书中之"辨析",从属于原文,又与"注释""校勘"互动照应,凡"注释""校勘"已言者,"辨析"概不重复。为使本文具有独立价值,已对书中"辨析"稍做加工,勾连相关"注释""校勘",并加标题。本文主要辨析内七篇的篇题原义、范式范型、重要义理、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妄断、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六篇.<寓言>抉发"内七篇"结构及其奥义,是"内七篇"的结构指南和奥义指南,全篇结构严谨,义理贯通.郭象的篡改误断和曲解妄释,导致旧庄学认为<寓言>是"随手散缀""难明条贯"不相关联"的杂凑之文,并且误以为庄子所撰,视为"庄子自序",从而成为旧庄学无法读通<庄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内七篇"是《庄子》的精华,最能代表《庄子》的文学成就、思想高度和精神范式,然而这一观点并非一开始就有的."内七篇"的经典建构,是在魏晋时期《庄子》经典化的基础上,对《庄子》进一步的总结与凝练.唐代以前,"内七篇"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宋明以降,学者逐渐认识到"内七篇"的思想价值与文学魅力,而"内七篇"也逐渐奠定了其在《庄子》中的核心地位.元明以来"内七篇"选本的大量出现,更进一步强化了其经典价值.明清以来,学界从思想、文学、美学、辨伪等多方面对其展开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内七篇"的经典地位.同时,以内篇为标准对外杂篇的辨伪与批判,也从侧面推动了"内七篇"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庄子》一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寓言形象,仅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就出现10次之多。而历来对寓言孔子的理解,大都属于曲解和误解。本文以“内七篇”十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与历史记载的孔子相关言行作比较,说明庄子重塑的寓言孔子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庄子一方面批判孔子的悖道,对其息黥补劓,一方面又挟发了孔子未必自知的真德,故寓言孔子形象具有成长性:从开始的“悖道大知”到最后的“顺道真人”,庄子充分肯定孔子的天赋真德,意在充分肯定永恒天道遍在于世间万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外杂篇余论”之一。“外杂篇”是否庄子所撰,是聚讼千年的庄学最大公案。由于郭象坚执“内外杂均为庄撰”,郭象追随者认定“外杂篇必有庄撰”,因而强求“外杂篇”必须符合“内七篇”,进而削足适履地任意删改不合“内七篇”的“外杂篇”篇章字句,并且张冠李戴地引用“外杂篇”评价庄子,导致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本文不举风格软证,仅举事实硬证,遍证“外杂篇”无一庄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七篇。庄子再传弟子魏牟所撰《天下》,运用贯穿全篇的“道术/方术”之辨,贬斥儒家、墨家、法家等天下“方术”,割裂、遮蔽老聃、关尹传承的古之“道术”,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终篇章对传承老聃、关尹并集其大成的庄子“道术”推尊至极。郭象通过妄断《天下》原文,谬注《天下》义理,又把《惠施》残篇移入《天下》混淆视听,谬解《天下》为庄子所撰,谬解庄子所撰《天下》尊儒尊孔至极。旧庄学盲从郭象,导致《天下》篇旨“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至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第一篇。作者以“内七篇”基本文体结构和基本义理结构为标准,通过结构辨析推断:郭象版《知北游》前六章,属于原《知北游》完整结构;郭象版《知北游》后六章,为郭象裁剪别篇移入,破坏了文体结构和义理结构。郭象的捣鬼旨在让孔子成为篇末的终极论道者,违背了“内七篇”斥孔之旨。而旧庄学据此孤例,极其荒谬地把郭象版《知北游》推崇为整部《庄子》最佳之篇。  相似文献   

12.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286年),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作过漆园吏。他的思想“要旨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这部书,《汉书·文艺志》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内篇》七篇在命题、思想、文风上都比较统一,是庄子亲手所写,代表了庄子本人的思想,而《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则可能出自庄子的弟子及后来的道家之手。  相似文献   

13.
《庄子》内篇与《周易》本经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庄子》内篇借鉴了《周易》本经六位成章的结构方式 ,每篇由六部分组成 ,遵循六段成篇的原则。《庄子》内篇由七篇组成 ,其篇数、每篇论述内容的确定 ,先后顺序的排列 ,则又是借鉴坤卦七爻而来  相似文献   

14.
<庄子>内七篇的生死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物莫之伤"与"乘物以游无穷"的逍遥人生理想;二是在<养生主>、<人间世>篇中所表达的保身全生,以尽天年的"顺道尊生"的生命观;三是在<大宗师>篇所表达的不悦生、不恶死的"顺天安命"的生死观;四是通过心斋、外物、外生死与坐忘的具体方法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庄子>内七篇中的生死观思想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所体现的"向死而在"的生死观思想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相互比照、相互发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四篇。《养生主》阐明主动而理想的个体“人生”之后,《人间世》阐明互动而实际的群体“处世”:对君主专制正面强攻,与伪道俗见全面交锋,遂成“内七篇”最为危险之篇,庄子的隐晦其旨、支离其言因而臻于极至。旧庄学的谬解曲说,导致义理浅显的《人间世》像义理艰深的《齐物论》一样难懂。本文作者以史实考证为依据。详尽阐明了庄子对孔子的“不然于不然”“然于然”及“不然然”;进而以“内七篇”整体结构为依据,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千古未发之覆——庄学“间世”奥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外杂篇余论"之一."外杂篇"是否庄子所撰,是聚讼千年的庄学最大公案.由于鄢象坚执"内外杂均为庄撰".郭象追随者认定"外杂篇必有庄撰",因而强求"外杂篇"必须符合"内七篇".进而削足适履地任意删改不舍"内七篇"的"外杂篇"篇章字句,并且张冠李或地引用"外杂篇"评价庄子.导致旧庄学彻底误入歧途.本文不举风格软证,仅举事实硬证,遍证"外杂篇"无一庄撰.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庄子>一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寓言形象,仅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就出现10次之多.而历来对寓言孔子的理解,大都属于曲解和误解.本文以"内七篇"十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与历史记载的孔子相关言行作比较,说明庄子重塑的寓言孔子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庄子一方面批判孔子的悖道,对其息黥补劓,一方面又抉发了孔子未必白知的真德,故寓言孔子形象具有成长性:从开始的"悖道大知"到最后的"顺道真人",庄子充分肯定孔子的天赋真德,意在充分肯定永恒天道遍在于世间万物.  相似文献   

18.
许晨  齐文杰 《理论界》2012,(3):128-130
《大宗师》是《庄子》内七篇中的第六篇,庄子在此篇中从多个层面对道进行了讨论,在庄子看来,任何事物都要依存于道而产生,依存于道而变化,最终也要回归于道。把握此篇中庄子的道论思想对于理解《庄子》一书的形上学思想以及成就自我的人生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船山认为《庄子》内篇当为庄子所作,外、杂篇为后学所作,其中"杂篇"更接近于"内篇",水平高于"外篇"。笔者曾提出道德、性命、精神三个复合词不见于《庄子》内篇,也不见于《左传》和《老子》《论语》《孟子》《管子》《墨子》等子书,但见于《庄子》外、杂篇达36次,也见于《荀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诸书42次。由此可以推断《庄子》内篇早于外、杂篇,印证了船山的睿智。此说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个别质疑,近年更有国际学者认为先秦尚无《庄子》内篇。但《韩非子》和《吕氏春秋》已引用《庄子》内、外、杂篇30次。汉初800字的贾谊赋也活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典故21处。各种质疑均忽视了这些事实及其历史含义。也有人对单纯词和复合词在语言考据中的方法和意义全然不解,用任何时代都有复合词和单纯词的现象来质疑笔者的方法,对此,本文也作了回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坚实史证,考定《庄子》大全本的编纂者必为先于司马迁的淮南王刘安;进而考定刘安出于特殊政治意图,在魏牟版《庄子》初始本(二十九篇)的基础上,新增二十三篇,编纂了《庄子》大全本(五十二篇)。然后考定郭象版《庄子》删改本(三十三篇)所删十九篇的篇名及其原初分类,从而考定刘安版的篇目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