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六十多年前杨良济(许杨)烈士倡导的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活动。通过对现存舟山话拉丁化文字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梳理出舟山话拉丁化新文字的语音系统与书写规则,评价其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语言学意义,肯定了其当时所发挥的革命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汉语方言研究除了进行地域描写外,还应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上分析和考察其形成的原因.舟山方言属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它与周围吴语太湖片方言有许多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特点,并且内部存在着相对语音差异.本文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对吴语舟山方言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形成舟山方言语音内部差异的因素有:舟山群岛的自然地理状况;舟山市与宁波市、舟山方言与宁波方言的历史渊源关系;舟山市渔业经济的特点;浙江沿海及福建等地移民的迁入等等.  相似文献   

3.
用俏皮的浙江话来讲,浙江宁波有一个“不能去,不能请”的地方。初听者不禁愕然,细钿品味又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所谓“不能去,不能讲”正是大名鼎鼎的浙江宁波“北仑区,北仑港”。十年前的童山荒地,今天已然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开发区,浙江的舟山普陀被誉为佛教胜地,与舟山隔海相望的宁波北仑今天已经被经济界誉为投赞胜地,开发胜地。“不能去,不能讲”是一个玩笑,在玩笑背後的是一个“不能不去,不能不请”的匪夷所思的奇迹。在80年代中期,宁波北仑一带乡镇企业风起云涌,最多时这里有上千个经理,厂长。在经济规律的涤荡下,昔日…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赵则玲副教授撰写的《浙江畲话研究》日前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学术专著是作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最终成果。全书分为七章 ,选择了浙江畲话中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方言点 ,从语音、词汇、语法上进行语言内部比较 ,并从语音角度着重剖析了景宁畲话点的音系以及与中古音、梅县客家话、普通话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和统计分析。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畲话的性质作出判定 ,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超地域分布的、与客家方言关系密切的、语言层次复杂的 ,具有汉语特性的畲族人所说的话。首次提出 ,畲话不应该归属于…  相似文献   

5.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工作业已启动。结合笔者多年的港航工作实践,对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过程中需集中解决的几大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波、舟山核心区海洋文化建设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宁波、舟山在海洋文化建设上虽取得不俗成绩,但受制于现行的行政区划,仍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规划的情况,制约着海洋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为了全面推进核心区海洋文化建设,宁波、舟山需要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指导下,通力合作,形成有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制订海洋文化建设规划;搭建研究平台,共同推进海洋文化研究;合作开发,打造海洋文化特色品牌;加强海洋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7.
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和后宅镇语言差别明显,语音上后宅话与饶平话、汕头话相近;云澳话则与厦门话、漳州话相近。通过对云澳话、后宅话和厦门话2034个词汇的比较,从常用词汇、词法与句法标记"仔[a52]"的用法、词序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云澳话在词汇上更接近于厦门话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t■)~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t■)~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9.
" t( )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 t( )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te?^5”在舟山话中是一个词义丰富的高频词,它除了用作实词(动词)外,还可作为连词、介词、副词等虚词使用,还可与代词等一同构成一套合音合义词。文章对“te?^5”在舟山话的用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词性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甬舟方言同宗同脉,通过对甬舟两地语言的分析对比,印证宁波与舟山的历史渊源关系,舟山群岛的移民史实以及相承的民风民俗。由此个案,进一步论证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可以跨越江海的"桥梁";语言是载体,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岱山方言中有特殊的异读现象,举最常用的“里”“头”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根据“里”“头”的变音规律看,有的与其词序位有关,有的与其语素义有关,且初步判定其个别变音接近闽语音。岱山方言中的这种含有闽语元素的异读现象,在舟山群岛与周围吴语中罕见。推测其来源,应与明清时期我国海禁与展复史以及岱山岛移民来源地方言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方言词汇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弄清楚方言词汇的来龙去脉,而要弄清楚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工作。就宁波方言而言,考索词源的工作前修时彦已经做了不少,但远远没有穷尽。本文拟以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为依据,对《宁波方言词典》中未曾溯源的若干词条作些考源。这样做,既有助于宁波方言研究,又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  相似文献   

14.
《蜀语》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语》开研究汉语一域方言的先例,对汉语方言的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全面深入地分析《蜀语》所载词汇的基础上,还比较客观地论述了《蜀语》的成就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方言土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形成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 期,其背后藏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本文采用历史比较法,着眼于科尔沁土语的内部差异阐明了科尔沁部落的 形成、发展的历程,同时论述了语言接触对科尔沁土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方言亲属称谓是舟山亲属制度、地域文化的语言反映。在实地调查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的基础上,从宗亲亲属称谓(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三方面对舟山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写,并从中归纳了舟山方言亲属称谓长幼有序、里外分明、男女有别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通过四个方面的讨论,指出语言地位的变化、语言间的接触及其趋同、语言的内部机制等内外因素的先后与共同作用是左江土白话声调变异的主要成因,并认为广西城镇的粤语将可能程度不同地发生这样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畲话与吴语是入迁浙江的畲民所说的“双语”。畲族语言不管它有多么“内敛”,在与居住地方言———吴语的长期接触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文章从语言内部的语音和词汇两大方面论述浙江畲话与浙江吴语的关系,说明语言之间的长期接触,会造成强势语言对弱势语言的冲刷态势,从而引起语言内部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沙溪话有丰富的持续体表现形式,虽然在其他方言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形式,但所表示的体的功能有 所不同。这些表现形式有的是从近代汉语中继承下来的,而有些是独自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