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对现行治理通货膨胀政策的评价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国家采用了紧缩财政、紧缩银根的"双紧"政策措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缓解通货膨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反思起来,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本身至少有两个缺陷:一是脱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二是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估计过重. (一)从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加上人口又过度膨胀.这一基本国情注定了对反通货膨胀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的承受力是十分脆弱的.不顾这个基础,贸然采取"双紧"政策,一味釜底抽薪,社会经  相似文献   

2.
陈锋先生所著<清代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是系统研究清代财政、货币政策及其相关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注重"制度"与"实践"的关系,不仅分析财政政策的制定,更着力于探究政策的实施过程,从更深层次考察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体系.全书对清代财政收入政策与收入结构变动、财政支出政策与支出结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等重大财政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考察,并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财政政策对于基层社会政治、经济诸多方面造成的影响.该书在深化清代财政政策及相关问题认识的同时,也提供了许多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必须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刘运福王少儒近年来,我国政府加紧宏观经济调控,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适度从紧的政策,使1995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水平明显降低,1996年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水平达到一位数。整个国民经济向着良好方向发展,不但抑制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改革处在全面起步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的平衡,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焦点。目前主要倾向性的观点认为,解决我国现阶段由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引起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必须从控制总需求入手,宏观总量管理主要是总需求管理。主张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双紧”政策煞住总需求,实现总需求与  相似文献   

5.
对冲投放加剧、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等一连串积重难题,构成我国当前一幅"特别"的宏观调控图景。由于此前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愈显乏力,于是超越单纯财政眼光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果断地走向前台。特别国债的作用理应用有:减少流动性过剩压力,增加公开市场操作"利器";扩容国债市场,促进债市结构化变革;注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发展"主权财富基金";衔接财政货币政策,凸显宏观调控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中央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经过两年的贯彻执行,已收到成效,经济增长过热和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物价上涨幅度也大大地回落.但自1989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市场疲软和生产滑坡现象,于是要求放松总量控制的呼声逐渐高涨.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市场疲软的原因是社会总需求不足,提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银行信贷规模的建议,甚至主张保持10%以内的通货膨胀率,以支持工业生产的增长.我们认为,在中央“双紧”方针的指引下,控制总量目前只是初见成效,调整结构也才刚刚起步;如果放弃“双紧”方针,中止“控制总量”政策,进而扩大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必将陷入再一轮“紧缩—放松—膨胀—再紧缩—再放松—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之中.是迅速全面放松,还是继续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这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影响政治生活安定的重大问题,对此值得认真探讨、慎重对待.现提出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工商企业和社会有关人士非常关注银行贷款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对1990年贷款效益的简单剖析,使人们了解银行流动资金贷款运用与管理的现状,以求得对银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银行进一步发挥信贷的调节作用,更好地支持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一近两年来,为了贯彻治理整顿方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国家实行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方针。部分工商企业和社会人士由于多种原因和心理压力,对“双紧”方针不太理解,普遍认为银行管得太紧,资金供应紧张,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但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高攀的房价和物价,政府不得不在四大宏现经济调控目标,尤其是稳定物价与促进就业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而从宏现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看,要寻找宏观政策的平衡点,首先必须平衡好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矛盾.一、政策调控重点应将防止通货膨胀让位于抑制资产泡沫,继续实行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上调CPI容忍度;二、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控制物价为主,兼顾就业,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三、紧缩货币,中国应逐步进入加息周期;四、宏观政策应在调结构、防通胀、保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一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其协调的本质旨在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及内在机制作用于经济运行,从而实现政府预期的宏观经济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传统计划调控手段功能作用的削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两者之间关系能否更好地协调配合,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和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的实现.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意义非浅.但是,基于我国两大宏观政策协调配合的历史和绩效不佳的事实,我们不难得出启示:对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的讨论不能仅局限于问题的本身,就事论事,而应放宽视野,把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置于整个经济金融制度环境中去考虑研究.财政与货币两大政策协调配合效果不佳的根本症结在于我国至今尚未具备其协调配合的制度基础,若这个问题在将来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讨论其协调配合的意义似乎不大.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阐述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制度基础,并就如何塑造这一制度基础陈己管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回顾新中国建立初期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新中国建立前后势头凶猛的物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长期通货膨胀的持续作用以及军费所需导致人民币发行过多。为了抑制物价,必须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通货吐纳平衡、物资供求平衡。陈云领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通过压缩需求,减少货币发行;调动物资、增加供给;并且坚决而又灵活地展开反封锁斗争。通过以上举措,财政收支的平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其对当今抑制通货膨胀的启示为:抑制通胀仍是经济工作的基本任务;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平衡仍是抑制通胀的基本要领;由于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胀的背景不同,今天抑制通胀决不可简单地依靠货币紧缩。  相似文献   

11.
自实行“治理、整顿”的紧缩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在相对平稳的过程中又渡过了一年。在这次经济政策调整之初,讨论、争议得相当激烈。如果说,当初的各种意见还是基于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和“紧”之间要作出痛苦的选择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则面临着的不是选择的痛苦问题,而是选择的评价、选择的理论和选择的现实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郭东海 《东岳论丛》2012,33(5):121-125
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政策的提出是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对其理论认识不断加深而逐渐提出的,总体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同时,我国现行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政策存在着缺少完整的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结构性政策引导力度不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的缺失、全局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中某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服务业发展、政策体制不完善制约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和公民一样,对于我国来说是"舶来"概念.志愿活动也是来自于并且兴盛于西方的社会性公共活动.随着我国建立现代国家的推进,现代市场的、自主的社会的生成,公民身份的确立,以及更深层次的个体公民意识的确立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公民意识的确立是个人作为国家成员必须建立的身份意识.公民意识的确立能够推进公民更好地理解公民身份、履行公民责任与义务,维护公民权利.志愿活动是培育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活动,公民理解公民意识的构成,认识公民身份的意义,进而寻求公民权利义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要素体系的核心 ,它的合理确定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力度及对政策功能的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提出货币政策目标不应是惟一的和一成不变的 ,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不应把币值稳定固定为单一目标或首要目标 ,而应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 ,把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收支平衡共同纳入最终目标集 ,并根据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目标的顺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这"两个经济制度"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用,而且涵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搞社会主义的"不够格",不应仅从生产力不发达角度去理解,还应从生产关系不完善方面去理解."两个经济制度"中两个"主体"地位的不确定、难以界说.正是"不够格"在经济制度方面的表现.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完善"两个经济制度",使我国搞社会主义逐步从"不够格"到"够格".  相似文献   

16.
"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源在于其自由化、稳定化的政策主张存在理论悖论.即在弱势货币与贸易逆差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实施自由化、稳定化的经济政策将会导致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相互冲突.同时,"华盛顿共识"也有一些具体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目前需要认真分析和辩证对待的.这些具体政策工具分为两类:一是我国目前正在运用但需要完善的政策工具;一是我国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需要创造条件准备实行的宏观政策工具.我国在借鉴"华盛顿共识"具体政策工具时,应当具体分析这些政策工具的目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体标记“紧得”在云楼方言中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安云楼方言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进行意义的体标记是"紧得",其反映了语法化的不同历史层次,其中"得"是介词"在"的虚化结果,而"紧"是从谓词"紧"经由结果补语虚化至持续/进行体标记.共时平面中,"得"和"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云楼方言中持续/进行体的复合体标记"紧得".  相似文献   

18.
紧缩时期的改革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次紧缩的回顾与反思我国历史上已发生过三次大的经济过热,每次都伴随着一次大的紧缩,虽然都表现为经济过热后的急剧收缩,但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经济结构各异,这是我们研究紧缩时期改革对策的基本出发点.a.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的两次经济过热,其基本原因是相同的,都是中央政府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积累政策所致,都表现为基建规模过大、积累率偏高、重工业倾斜发展的特征,是高度集中型的产品经济模式和"急于赶超"的政治指导思想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但由于地方政府和企业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利益,因而紧缩遇到的阻力小,只要控住财政渠道,资金立即就会断流,经济就会降温.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98-2003年我国"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问题的研究,认为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等货币政策传导主体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迟钝,或是背离货币政策的导向而为之,货币政策信号的传递有明显的时滞,同时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的趋势.正是这样的"梗阻"使得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与进入实体经济的有效货币供给在数量和时间上出现较大差异,进而造成有效货币供给缺口的"梗阻"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疏导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有效抑制"梗阻"效应.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国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者认为,总结一年多来的经验,分析新的形势,2000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加强各项改革和政策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和配合,避免财政孤军深入、单独作战;(二)加大"减费"或"费改税"力度,努力消除预算外收费和乱收费对国民经济的紧缩作用;(三)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主要是财政贴息)的作用范围,努力刺激民间投资;(四)选择乘数效应大,拉动需求明显的领域,采取有力措施,强力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