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论作为治国方略的德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 ,是对治国理论的推进和发展 ,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也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治化经验 ,是古人对社会治理和人伦教化规律性认识的结晶。当然 ,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对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进行批判继承 ,结合今天的社会现实加以综合创新 ,并在新时期的治国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周礼》一书,体例严整,所论典章详备。是反映中国古典管理体制,表现古代治国方略的经典之作,被槐为中国古代史上一部思想性很高,影响很大的重要文献。本文拟就其治国方略作以探析,恳望指正。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以其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方略:理论上拨乱反正,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战略上重视教育,千方百计培养人才;政治上充分信任,宽松环境团结人才;工作上大胆使用,通过实践发现人才;生活上创造条件,竭尽全力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4.
作为政治家,李斯认为治理国家应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而不应从古人出发,因袭旧制,要因时而变,实行郡县制;要禁止异说,统一思想,严刑峻法,以法治国;要敞开国门,大胆接纳和重用国外人才,引进人才要有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的宽广胸怀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治国方略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这一遗产我们历来总结得是很不够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错,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①(《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第六卷,第319页)鲁迅的论述对我国知识界影响是较深的,再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思想是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邓小平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科学地架构了当代中国的依法治国方略:提出实行法治,反对人治、党治和群治,并建构了依法治国的一个平台和三个支点。  相似文献   

7.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就是法德兼治。法德兼治是中华民族现代治国实践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郑子产是春秋晚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忠贞的爱国情怀,卓越的政治才干,纯熟稳健的领导艺术,以及勤劳务实的为政作风,不仅赢得了当时人们的赞誉和尊重,在《左传》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至今还能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尤其是他在辅佐郑国的二十余年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内坚持改革、广开言路、致力于发展生产,对外坚持驰词执礼、抗强拒霸、维护祖国尊严的治国方略,使一个介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内外交困、濒于灭亡的弱小郑国转危为安,屹立于当时诸侯国之林,这一永垂史册的贡献,深为历代政治家所钦敬。因此,郑子产的治国方略,是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珍视、研究、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作为治理国家基本方略提出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法治外 ,德治内 ;法治流 ,德治源 ;法治身 ,德治心 ;法止恶 ,德扬善 ,法治德治互济 ,方可天下大治。它们的实施与健全是和物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分不开的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无论是儒家倡导的"德治",还是法家提出的"法治",都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治理国家所采取的不同方略或手段,归根到底是封建帝王的一人之治。我国现行建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在法制的范围内施行的,社会主义法制所强调的是社会公正精神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区别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法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齐桓公是一位有为有道有德之君。他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以朝天子、尊王攘夷、霸诸侯为治国方略,富国强兵,改善人民生活,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  相似文献   

12.
韩非的治国方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一生的基本轨迹可以概括为:研究治理国家的历史经验,研究治国方略,为封建君主服务。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治理国家中的具有战略性的指导原则和全盘性的计划、方针、政策和策略。韩非的治国方略主要可以概括为:循天守道、因情而治、赏罚依法、治吏引纲、务力耕战。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曾确立了对治理国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方针策略 (即治国方略 )。然而 ,伴随社会的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需要不断丰富与发展。本文着重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丰富、发展、完善邓小平治国方略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儒家在治国方略的设计上主张德法并举、德主刑辅。在儒家看来,道德与法律在治国中各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治国手段;但是德法有自身所无法弥补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对方的补充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德法必须结合统一起来,在德法互补的基础上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成为儒家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必然选择。德法并举对于我国当代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还包括整个社会生活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因而,要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强调法治忽视德治和强调德治忽视法治一样都是片面的。二者结合起来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我党一个新的治国方略。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贯彻好这一治国方略 ,关键在于从严治党 ,从严治政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在其执政时期 ,倡导儒学 ,广施德政 ,同时 ,又创新改革 ,以法治国 ,恩威并施 ,德法兼用 ,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 ,使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党治国方略问题上三次大的演进历程,从理论上说明了人治的危害性、法治的合理性、德治的必要性,并论证了德法共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治国之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观 ,时而德治、法治独行 ,时而德法并举。德治与法治本源于西周时期的礼治 ,至春秋战国时期 ,逐渐从礼治中分离出来 ,成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由于儒家的“德治”主张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 ,未被诸侯采用 ;而法家的“法治”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尤其是秦王朝的欢迎。然因秦王朝独任“法治” ,结果却二世而亡。故汉武帝以后 ,“德法并举”便成为历代治国方略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和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