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世界遗产地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遗产地因其价值和品位独特,已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已暴露出种种问题,国内专家学者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认为,世界遗产地作为我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不仅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离开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是片面的保护,离开了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是错误的开发。世界遗产地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在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世界遗产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遗产保护工作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很多遗产地旅游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阐述了世界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文章指出,“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是体现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反映自然界演化史两项重要使命的根本保证。因此,它们对于中国的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双重世界遗产泰山为例,列举了现实中世界遗产地内违章建筑和新增建筑日益增多对遗产地历史环境风貌的破坏,并因此指出,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为依据,立足于当前实际,拆除违章建筑,严格限制新增建设项目,是实现世界遗产的价值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等手段,对山西省发展世界遗产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结论山西省应该在发展"佛教旅游"、"大院旅游"、"根祖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同时,开展"遗产地旅游".同时提出问题如何选择一种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在发展遗产旅游的同时,促进遗产资源更好地得到保护,实现世界遗产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5.
从"丽江模式"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作为云南省文化历史名城和云南省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地,因其在旅游开发与遗产地保护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丽江模式"向全世界推广,并成为我国新的旅游热点地区.阐述"丽江模式"的内涵及其对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比石林申报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分析了"丽江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云南省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启示,论述了世界遗产地作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西山岳型世界遗产类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今天不少人对“世界遗产”的价值观有明显错位,过多的看重它的经济价值,忽视它的环境、生态、文化的世界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的世界意义。其表现一是认为进入“世界遗产”就是对旅游地“授勋”、“升位”,忘掉进入“世界遗产”就是进入世界目光的监督,意味着最高标准的责任与保护。二是认为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就买了终身保险,而未看到它恰恰是最脆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区。本文以四川山岳型世界遗产类旅游地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应研究的目标、内容、关键等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代表了人类共同的财富和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世界遗产资源的国家,从而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达35项,包括文化遗产25项、自然遗产6项和混合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4项。本文总结了世界遗产现状,介绍了中国的世界遗产。此外,本文还就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指出了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遗产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世界遗产这一地球名片被当作财富的象征,成为地方旅游开发的金字招牌和"摇钱树"。世界遗产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灾难,有些世界遗产已是"伤痕累累",有些甚至存在消失的危险。世界遗产这一人类瑰宝对我们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旅游的本质是人生存发展的本能和基本人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因子。旅游回归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类欣赏遗产,保护遗产和创造遗产的能力,实现世界遗产不再是"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世界遗产地在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遗产管理与社区民众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从利益主体的需求与冲突来看,不仅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保护区与社区民众之间的分歧也在增多。因此,亟需强调遗产地各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尤其要鼓励社区民众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1.
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也面临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旅游经济这一矛盾.从德国与四川的世界遗产业的对比分析来看,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在法制保障、资金到位、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合理开发、杜区和谐等方面的经验对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建立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监控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遗产监控是世界遗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遗产监测是遗产监控的基础和依据。其监控内容与指标的确立可以以现有的遗产地相关监测内容指标为基础,建立遗产监控的组织保障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代际公平探析--对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遗产旅游热潮中,正确、科学地处理好世界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管理好世界遗产,确保世界遗产代代相传,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国际公约的指导下,健全遗产保护法规,端正遗产开发观念,是实现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城的世界遗产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引发了苏州古城保护的热烈讨论。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经验来看,现状苏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地并非易事。调整发展对策、寻找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迈向世界文化遗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成绩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令人忧心的问题与不足。其具体表现在:一、对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二、世界遗产的管理体制存在弊端;三、世界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法律不完善;四、公众的主体意识有偏差。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资源作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必须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本文以世界遗产资源这一公共物品供给理论为视角,揭示了市场和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资源中所存在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以及第三部门在弥补这些失灵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从国际经验出发,阐述了第三部门对于保护我国世界遗产资源所具有的意义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第三部门的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遗产旅游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实现遗产资源向公众展出功能的主要方式。但我国的遗产旅游业过多追求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而遗产的本真性价值以及如何极大地展现遗产背后的内在价值,却始终被遗产旅游业界和学界所忽视。因此,探讨旅游视角下世界遗产的本真性及其价值,展现世界遗产本真性价值和一系列派生价值,如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旅游语境下,应该强调的是通过遗产本真性价值展现给旅游者提供真实性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遗越来越火热,世界遗产及其保护主体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的厘清,关系到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权责、动员和参与性等问题.通过对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背后的理念根源进行梳理,从比较宏观、中观的层面来分析世界遗产地及其保护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立云南省申报世界遗产战略的建议和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有着极其丰富的申报世界遗产资源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却受忽略.本文从发展战略的大视角提出建立云南申报世界遗产战略的建议和构想,论述了我省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条件、价值评判,并指陈其紧迫性和操作性,对我省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