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本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之一。自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发表了刘崇顺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及张琢的《答刘崇顺同志》两篇文章以来,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起点以及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所持观点与已发表过的几篇文章之见解均相异,认为,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以及人口、城市、儒家文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具有强大顽固性和坚韧性的巨大壁垒,在这一壁垒中,任何根本性的变革都不可能发生。社会学与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廓清学科间的界限,这是本刊的研究领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读了张辑哲先生的《创论公关四要素》(《公关世界》1996年第8期)一文后,我写了一篇题为《画蛇添足》的短文,发在《公关世界》1996年第12期上。近读张先生《再论公关四要素》(《公关世界》1997年第4期)一文,对拙文进行了批评,指责“不知何故”“文中不正面阐述其观点的理由”,却“扯”出个“公关状态”与“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是不是“同一范畴”等逻辑规则性问题,以至使张先生陪着我“不得不说”些“‘多余的废话。’”读了张文,总觉自己尚未糊涂至此,竟将“公关状态”概念与“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三个概念扯在一起,并一定要扯在一起,说它们四个不是一个范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社会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90年12月22日在江汉大学召开,来自社会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新闻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了论文20余篇。 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崇顺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回顾与展望”的工作报告,与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0,(9)
夕阳好伙伴——《老年人》靖州县公安交警队冯兴诗(苗族)我阅读《老年人》杂志已有二三年,前两年是单位订赠,今年是自费订阅。这份杂志是我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退休时颇感寂寞,尽管满堂儿孙孝顺,仍然烦恼丛生。后来,有《老年人》杂志作伴,填补了我精神上的空虚。这份刊物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口味,能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心灵的交流。揭开扉页,是充满人生智慧的“老人言”,再看目录,有“时事纵横”、“历史回眸”、“专访写真”、“晚霞风采”、“人物春秋”、“难忘当年”、“百…  相似文献   

5.
“我想,再没有一个作家像我这样,不但改写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不,改变了一个地方的地理面貌和人文景观,使周围数千人靠它吃饭……我常常觉得这比我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更值得欣慰。”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在中国可能是通读三卷《资本论》较多的人中的一个,《资本论》在今天仍然是一部能够指导我们怎样建设市场经济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6.
张琢同志的新著《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以下简称《九死一生》)出版面世以来,在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产生了引入注目的影响。作为关注这部学术专著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张琢同志的老朋友,出于对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一种新的学术观点的特殊兴趣,笔者不惴浅陋,发表了一点管窥之见,这便是刊于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上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该文的出发点不仅在于就《九死一生》中的一些具体观点“就教于张琢同志和学术界的朋友”,而且期待着就与《九死一生》一书有关的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带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1992,(1)
梅保华同志:您和刘岐同志、张跃庆同志合著的《城市学》及来信均收到,十分感谢!可能因为新观点的“城市学”尚在初创时期,概念还不十分明确,洋人又有什么Urbanology 来干扰,所以你们写《城市学》确有许多困难,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您们考虑:(一)城市学应是各门城市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层次要高一些。(二)城  相似文献   

8.
五年前,我和同事陈芳同时在《美化生活》上发现了上海金盟。当时体重都有点偏胖,暗地里都希望自己美丽点,再美丽点。一天陈芳对我说:“我们使用金盟吧?”我反对说:“金盟基本上不做什么广告。”陈芳说:“广告好不代表产品好,我们又不是没跟广告走过?”我说:“好吧,你用你的金盟,我用我的产品,看看谁能减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大陆,对于著有百万余字的学术著作并在方法论上独创一派的教授级学者来说,41岁的年龄似乎过于年轻了。近十年来,金观涛教授以历史社会学、哲学和中西比较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及杂志等社会文化活动而引人注目(学术圈外的人或许对他所担任顾问的电视片《河殇》更感兴趣)。主要著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西方社会的结构演变》、《悲壮的表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问题与方法集》、《我的哲学探索》等。1986年曾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1988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学者展望21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我结识了金观涛教授。大学时代的自然科学训练使我能很顺利地领会他的思路和观点,在相当广泛的问题上我们进行了十分有效的讨论。似乎很“逻辑地”他收我做了“学徒”。并应允我以一个较“通俗”的方式,将他提交大会的论文——《现代化与理性社会》——的主要思想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0.
《城市》1994,(1)
鲍世行同志: 我想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不但要研究在今天中国的城市,而且要考虑到21世纪的中国,城市该是什么样的城市。所以我前些日子曾寄上《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讲未来高层建筑的材料。现在我再奉上《科学画报》1993年9期,其中将来城市的文章及图片可供参看。 所谓21世纪,那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了,由于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灵境技术和遥作技术(telescience)的发展,人可以坐在居室通过信息电子网络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辑哲先生在《公关世界》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创论公关四要素》一文,“向公关理论界诸位同仁郑重创议:修正三要素或曰改三要素为四要素——即在原三要素中再加上一个要素:状态!” 简言之,张先生要把公关活动(工作)的三要素“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改为“公关四要素”:组织(个人)、公众、沟通(传播)、状态。  相似文献   

12.
海伦 《职业时空》2005,(13):48-49
《枫华》与《读者》常常有读者朋友对我说:“在中国我们爱看《读者》,在加拿大我们爱看《枫华之声》”。每当这时,我总是热情地对人家说:“谢谢鼓励,多多支持”。发自内心的显现出又感激又自豪的表情。应该心怀感激。加拿大的华人朋友们真的是很宽容。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我们这本小小的《枫华之声》哪里能跟《读者》相提并论。《读者》的印数上百万,《枫华》的印数才几千;《读  相似文献   

13.
放舟  释然 《现代交际》2007,(3):21-23
2006年12月16日,被誉为“麻辣教授”的易中天作为新锐榜年度新锐人物出现在《新周刊》年度颁奖典礼上。年近花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因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颇受大众欢迎。易中天的《品三国》又再爆热门,他成为炙手可热的学者明星。《品三国》(上)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印55万册推出……“乙醚”们都想知道这位自称“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的易中天有着怎样的“超级”故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少女作家春树2月2目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时代》将春树与韩寒、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并列为“80后”代表,与美国60年代“垮掉一代”相提并论,以“linglei”来称呼他们。《时代》还援引春树的话为这一代人做总结:“我们期冀着真正的自由,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做我们想做的工作,拥有我们想要的朋友。”“最初,我们认为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机会了,但后来我意识到另类需要成长并融入社会。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必须消除我们粗糙的棱角,变成另一种场合的人。”  相似文献   

15.
《职业》2007,(8)
“《职业》给了我很多工作、教学上的参考。”“我最喜欢看《职业》杂志的‘教学研究’和‘职教论坛’栏目,其中的文章很实用也很有见地”。“我们特别需要了解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11日,《天津日报》报道一则新闻: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今年初,李瑞环同志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在今后3年内每年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李瑞环同志无私资助贫困大学生求学的善举一经报道,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为此,记者特意采访了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时的老部下方放同志。得知记者的来意,方放同志说:“你算是找对人了,此事一直是由我经办的。过去瑞环同志在任时,再三叮嘱我不许透露此事。如今他已退下来了,我看也就可以说了。”首次…  相似文献   

17.
《公关世界》杂志9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雷同志答本人的文章《“员工”是不是企业公关对象》(以下简称《“员工”》。该文坚持认为“不应把内部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并表述了几条理由。《“员工”》一文认为,“把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在逻辑上说不通”。其理由是:员工是企业这个主体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因此员工就是企业主体。这一点该文作者曾在一篇叫作《企业公关和企业公关学的哲学思考》(《公关世界》95.2)的文章中表述得很清楚:“既然企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它就应该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都是企业公关行为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18.
简讯一     
阿拉伯文学研究会于1988年3月26日在北京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季度学术讨论会.在京的会员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29人参加,15人做了发言.会议的议题为“我所了解的阿拉伯当代文学”. 社科院李琛同志作了题为《阿拉伯女作家与妇女问题》的发言,并介绍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阿拉伯女作家,分析了她们的作品,如埃及努瓦尔·莎尔达维《一钱不值的女人》(1974)、伊格芭尔·芭莱卡的《丽拉与未知数》和《春回大地》(1965)、叙利亚乌勒法特·伊德丽碧《大马士革,啊悲楚的微笑》(1982).库雷特·扈莉的《日月穿梭》(1980)、黎巴嫩伊米丽·纳苏尔拉的《人质》、丽拉·  相似文献   

19.
书香碟影     
《女同志》范小青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封面上写着“机关女干部必读”,不禁哑然;封底上写着“机关女干部的酸甜苦辣”,又觉得动容。我突然觉得,我的视线被太多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牵绊,因此我能够轻易地说出红颜是祸水,红袖可添乱,胭脂有咒语,鸦片亦  相似文献   

20.
邓树森 《老年人》2006,(1):50-50
《老年人》杂志(原《湖南老年》)从1986年创刊到现在,已有20年了。我虽然已经退休,但作为创办人之一,回顾这20年的历程,总有一种对刊物依依不舍的情怀。记得1986年春节刚过,当时的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唐子杰同志就约我到他的办公室谈话。因为我们素有交情,他便开门见山地说“: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