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中国旅游业1993年至200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丹尼森要素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我国旅游业此间取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劳动力投入来获得,成为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201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更换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剔除特定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进步上。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已于2005年底签署,两国实现自由贸易后对中国生产要素的收入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中国各产业想要预测的。本文在Thompson发展的特定要素模型基础上,提出修改后的模型,并估计了中国5个特定产业的要素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弹性,预测了实现自由贸易后产品价格的变化,最后求出要素收入的变化。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和智利实现自由贸易后,中国劳动力收入和3个比较优势产业的特定资本报酬将增加,而另外2个比较劣势产业的特定资本报酬将减少。  相似文献   

4.
赵瑞雪 《科学咨询》2010,(16):97-98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枯山水的不同造园要素,总结出日本枯山水的造园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上的继承与创新。从而道出日本枯山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二者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协同效应。分地区检验发现,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城乡产业融合与要素市场化对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此效应。基于此,应加速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加速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促成发展成果共享;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缩小地区间差距,以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历程,根据其存在的公信力危机问题,提出影响公信力的五个关键要素,即相关法律要素、监管力度要素、民营医院内在管理机制要素、现行政策要素、人才机制要素,并逐一进行分析,从而为民营医院提升公信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论文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及生产率变动作了细致的估计。数据估计工作包括,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作了修正,对各地区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份额作了测算以及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生产率测算方法,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变动进行了估计。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既有文献较少关注民间投资在波特假说实现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本文采用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方向距离函数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以民间投资为中介变量和门槛变量,研究了环境规制、民间投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中国处于拐点左侧,只有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才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2)民间投资的中介效应显著,环境规制与民间投资呈现显著的“U”型关系,加大民间投资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民间投资具有门槛效应,当民间投资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相关且不显著,只有当民间投资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才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边际效应随民间投资的增长而递增。本文结果表明,民间投资发展是推动“波特假说”实现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李桂华  黄磊 《管理科学》2014,27(2):82-94
针对要素品牌理论发展的不足,以要素品牌与广义B2B品牌的异同为前提,借鉴已有研究区分功能型和情感型两类要素品牌价值,将采购商依赖区分为基于利益的依赖和基于成本的依赖,构建要素品牌价值对采购商依赖和关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234家要素采购商的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型要素品牌价值对两类采购商依赖均有正向影响,情感型要素品牌价值仅对基于成本的依赖有积极作用;两种类型的采购商依赖均对关系绩效有正向影响;两类要素品牌价值均对关系绩效有正向影响,但要素重要性强化功能型要素品牌价值与关系绩效的关系,弱化情感型要素品牌价值与关系绩效的关系;两类要素品牌价值的不平衡程度负向影响关系绩效。  相似文献   

10.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选取2002~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工业二位数行业和服务业一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有利于工业的增长而不利于服务业的增长,要素市场扭曲呈现出偏向于工业的特征。本研究同时还发现中国的FDI以及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的原因之一是相关企业为赚取中国工业偏向型的要素市场扭曲所形成的"扭曲租"。这些研究结果也对中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近期有学者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以往高速追赶过程中贡献很小,且低于相似阶段的东亚经济体的水平。本报告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国际比较,对中国生产率提升的历史贡献和未来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升,对高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进口中间投入品技术含量的提升,生产率提升的贡献将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确实呈现放缓趋势,这与成功追赶的经济体类似阶段的经验规律是相吻合的,但与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情形有着根本区别;今后中国生产率的提升,应由过去主要依靠技术追赶和要素跨部门流动,向更加注重原始性创新和部门内部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作用是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关键。本文将企业内部划分为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构建内生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分析是否考虑异质性时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影响以及要素配置在其中的作用。采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面板数据,利用非导向的、包含非合意产出的EBM-ML模型测算了工业GTFP,并用Tobit面板回归和工具变量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产出补偿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的相对大小影响了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作用;(2)环境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呈倒“U”型,高强度环境规制会抑制工业GTFP的提升,适度增加生产部门要素配置能够有效增强环境规制提升工业GTFP的力度、延长效果的持久性;(3)命令控制型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影响呈“U”型,间接影响呈反“N”型,适度增加要素在生产部门的配置比例能够提前命令控制型规制提升工业GTFP的拐点,增强规制对工业GTFP的提升作用;市场激励型规制对工业GTFP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呈倒“U”型,适度提高要素配置比例能够加快市场激励型规制提升工业GTFP的速度;(4...  相似文献   

13.
生产要素“拥挤”(congestion) 是指在特定生产条件下一种或多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 度时,由于投入过多造成生产阻塞而导致产出降低的现象. 通过生产要素拥挤内涵的理论分 析,提出了只要有资产闲置就有要素拥挤存在的理论观点. 采用基于生产前沿面理论的非参数 方法,对1992 —1998 年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工业生产要素的静态拥挤程度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 了定量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定量研究了生产要素拥挤对工业生产率演化的影响,揭示出 要素拥挤状态的普遍存在性,且要素拥挤状态的变化是导致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生产效率与生 产率增长水平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出口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发现出口产品的要素特征及主要出口行业的要素特征均实现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这表明入世十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最为细化的微观数据从企业层面首次研究了进口关税减免对中国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进口关税减免带来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进口中间品关税减免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比最终品关税减免的要大。  相似文献   

16.
陈振烨 《经理人》2008,(1):104-105
民营企业如何基业长青 主讲人:卞华舵,中科招商集团执行副总裁 根据我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和观察,我认为当今中国民营企业要想做到基业常青,有五种文化要素必须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沿技术;而与先发国家具有互补要素结构地区,为缩小技术引进的效率损失,则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类型,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这一循环往复的技术进步路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9.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管理学报》2012,(7):1071-107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meta-frontier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采用"技术差距比"衡量中国三大地区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考察了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三大地区生产技术差距明显;共同前沿和区域前沿下的σ检验结果均显示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表明中国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基于CES生产函数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考察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证明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动会通过改变要素结构从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数据显示,我国整体经济和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程度逐年减弱;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趋势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且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结构适配性逐年增强,并呈现出愈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