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1941年,胡乔木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不久,他开始为<解放日报>写社论,显示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和极强的写作能力.在文风上,胡乔木和毛泽东有颇多共同之处.毛泽东的意图,胡乔木能够心领神会;对毛泽东所做的重要报告,胡乔木总能及时地通过社论的形式加以具体而透彻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与解放日报的渊源,从1941年3月为解放日报撰写第一篇社论,到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解放日报停刊为止.在这期间,胡乔木为解放日报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评论,阐述中共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政策和策略,评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文艺界的变化,在延安整风中及时地传达党中央的声音,并担任党报委员会委员,将《解放日报》改版成为了“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3.
据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发表以后,郭沫若发表了意见:"凡事有经有权"。毛泽东很欣赏这个说法,认为是得到了一个知音。1胡乔木推测是毛泽东认为《讲话》中"有些是经常的道理、普遍的规律,有些则是适应一定环境和条件的权宜之计"2。那么,《讲话》中何者为"经"、何者为"权"?限于体例,胡乔木只是列举了"普及与提高"的例子加以阐释,并未做《讲话》全文的"经权"思想研究。近年来,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杨燕 《东岳论丛》2012,(2):133-137
胡乔木的毛泽东思想观的形成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内容是有关"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以及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对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他从发生论、体系论、特征论、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解答;对怎样对待毛泽东思想,他强调要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要具体地和历史地应用毛泽东思想,要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要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胡乔木的毛泽东思想观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去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上,撤销了陈独秀党的总书记的职务。毛泽东三六年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中学时代发表<近代文艺观测>,论述近代文艺思潮的起伏.1935年担任文总党团书记,发表了可观的文学评论.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注重运用文艺批评.他注重对优秀作品的发现和弘扬,从20世纪30年代到八九十年代都是如此.他对许多作家作品的肯定,说明他与作家的情谊和对繁荣发展文艺的热诚.胡乔木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对反社会主义的、宣传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作品,不赞同宽容,同时又反对批评的简单、笼统和粗暴.对保守僵化的思想,胡乔木同样进行有力的批评.他尽量从中外文学史的事实出发进行科学分析.他赞成创新,不排斥对现代派技巧的借鉴.胡乔木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又避免将其教条化、神圣化.他指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确切、不全面的提法,并联系发动"文革"的原因,指出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刘少奇成为党的第二把手是在党的“七大”上。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虽然排名第三,但因朱德年事已高,且专长军事,不可能充当毛泽东的接班人,因此刘少奇成为毛泽东事实上的接班人是在党的“七大”。但据胡乔木对毛泽东的回忆文章,早在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时,刘少奇在党内实际上已上升为第二把手了。刘少奇党内地位的上升与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对党的历史问题的讨论密切相关。在那次会上,陈云等同志认为刘少奇与毛泽东一起是苏维埃运动后期正确路线的代表,应当给予重要的领导责任。陈云在发言中说:过去10年白…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同志给周扬、张光年的信中(《中国语文》1982第2期)中指出:“(语言文字工作)究竟是一个国家的文艺作品和编辑出版工作,文化水平的一种表现,并且对读者、作者自己和后来的作者、编者影响非浅,所以值得注意”,不能不要求“细节上的完美”。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说,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不仅“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各项工作中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语言混乱现象的继续存在”,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对于祖国语言也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喧嚣躁动下的寂寥:关于"新民歌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 8年4月,《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提出的要搜集民歌的意见,发表了社论《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民歌运动。这场历史上罕见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诗歌创作运动,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发了许多讨论,但似乎仍有一些未理清的问题。通过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五一年春天,在我国文化教育界展开了一埸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运动,这就是有名的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这场运动,他为《人民日报》撰写了社论,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九七七年摘要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这场运动中,陶行知先生受到株连。这位一九四六年逝世的、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从此以后,顿失光辉,他的教育思想也遭到了批判。所以要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必须从重新认识《武训传》着手。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研究20年学术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胡乔木研究成果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学术评价主要聚焦在五个问题上,尤以对胡乔木晚年的理论贡献为热点.由于当代史研究与当代历史人物研究所共同面临的难题,胡乔木研究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掌握“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就事论事”;“用前瞻性的眼光衡量事物”三个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对于克服这些难题,把握好学术评价的合理尺度,推动胡乔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参与西藏和平解放、平叛改革、稳定发展各个阶段的领导和决策工作,为西藏人民的翻身解放,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9年9月,党中央和毛泽东就着手解决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问题。9月2日,新华社发表《决不允许外国侵略者吞并中国领土———西藏》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解放包括西藏、新疆、海南岛、台湾在内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十二大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胡乔木同志最近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问题座谈会上指出:“研究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并提出要注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乔木同志的这个意见,同四十多年前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  相似文献   

14.
以Halliday的主位述位理论为依据,尝试使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研究英语报纸社论的主位结构特点。首先对经过词性附码的社论文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将文本拆分成每小句一行并删去具体的词,使语料仅保留各小句中的词性附码。然后分类统计出语料库中不同类型主位结构的总数并对得出的数据做定性分析。此外,还抽样统计和分析了社论中陈述事实小句和表达观点小句的不同主位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国史研究事业的开创者,胡乔木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成为最早开展新中国历史(简称国史)研究的学者之一,在20世纪八十年代又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推动国史研究的发展,促进了国史研究的复兴。胡乔木作为"党内第一支笔",不仅是新中国辉煌历史的创造者,而且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胡乔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中国是由昨天的中国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发展而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最切近的参考价值。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策略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它代表我们党“向全国人民说明自己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的全部见解”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一篇气魄宏伟的纲领性文件。这篇著作的许多具体论断虽然已经成为历史的现实了,但是它所阐发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一,《邓小平文选》出版发行了。当我们阅读这部历史转折时期的光辉论著时,联想起一九六五年,胡乔木同志在《七一抒情》中,几句脍炙人口的诗作: 如此江山如此人,千年不遇我逢辰。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用这几句诗评价邓小平同志及其《文选》,是并不过份的。一九七三年,毛泽东同志再三再四提出,恢复邓小平同志党的组织生活和副总理职务。尽管“四人帮”和康生之流竭力阻挠,邓小平同志还是出来工作了。这实质上是对第一次打倒邓小平同志的否定。也是对所谓“刘邓路线”  相似文献   

1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延安曾向国统区作家传播并征集意见,郭沫若作了"有经有权"的回应,据胡乔木回忆,这得到毛泽东的首肯。郭的这一观点实际上生成于1940年他对毛泽东《论新阶段》中关于"中国作风"相关论题的评论,是他思考民族形式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这个观点参与到了民族形式问题论争,并引起胡风、向林冰、王实味等人的回应。双方争议在于,胡风等认为,革命之"权"不能离开革命之"经",而郭沫若则从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角度,认为文学之"经"与时代之间有内在关联,"经"应具体化为具有时代性的"权"。郭沫若的观点与毛泽东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内在一致,这是他被引为知音的根源。四十年代,郭沫若及国统区左翼作家的观点,与毛泽东文艺观的生成与传播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毛泽东文艺观的生成是基于左翼知识分子实践经验的结果,在国统区的传播则借助了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家的象征资源;郭沫若等人对《讲话》及创作成果如《白毛女》的评价,经历了从旁观者的评点到自我改造并认同的过程。郭沫若的相关言论对毛泽东文艺体系的最终确立具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审美理念的转变,早先的新文学审美体系逐渐让位于工农兵文艺标准,《讲话》从新文艺的权变发展为革命文艺之"经"。  相似文献   

19.
冯杰  夏松涛 《河北学刊》2006,26(3):209-212
《晋察冀日报》是中共党史上最具影响的报纸之一,其社论具有重要研究和借鉴价值。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大致可分为阐述、启迪、评介、论辩、纪念等五个类型,具有革命性、群众性、政策性、严谨性四大特点。《晋察冀日报》社论不仅具有宣传作用和指导功能,还为革命事业锻炼了人才,为党的新闻事业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胡乔木、周扬是上世纪中国政坛和文坛上的活跃领导人,他们在长期的革命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对我们今天运用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