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中,难免碰上一些特别好动的孩子,他们的精力特别旺盛,每时每刻都是脚不停手不住的.要么上课时搞小动作,要么下课时挨这个碰那个,在同学间引出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面对一个难以对付的多动症孩子,许多的人会失去希望,变得易生气,甚至对孩子有抵触情绪.这是不明智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应该学会谅解,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有"病"的孩子,你的生气会让你在处理事情时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2.
在领导干部身边转的人很多,可以说良莠不齐,用意、用心各不相同.领导者如果不注意选择和鉴别,那么很有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所蒙蔽.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乃至现实生活中都举不胜举.这就告诫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注意识别身边的"小人",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相似文献   

3.
正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不论是在大组织还是在小单位,总能遇到一群人,他们人前说好话、人后说坏话,人前说虚话、人后说假话,或者说子虚乌有的诬陷之话,或者说对自己有利的编造之话,或者将"芝麻"说成"西瓜",或者将"鹿"说成"马",这些人往往被大家称为"长舌族""游走群""左右说事者"。就现实而言,任何组织都无法完全消除这一群体。领导必须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 转变作风是老课题,虽然屡被提及,但也屡试屡败.自古以来,每当吏治腐败、世风浇薄之际,明智之士总会登高一呼,整肃吏治,政教并举,移风易俗,以求"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然而,"作风"与"作秀",虽有一字之差,却不乏相近之实.官员们身在官场,久经风雨考验,政治感觉灵敏,善察风向,长于应变.如果认为"转变作风"只是一阵风,那就要么暂避风头稍作收敛,要么随风起舞大肆作秀,待风平浪静之后,一切恢复常态.因此,鉴于权力格局未变,即便自上而下强力推行,也只能转变风气于一时,而无法优化整体政治生态,最终只能重陷"治乱循环"之困局.回首历史,秦汉唐宋明清,乃至近现代,都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5.
正一是降低领导的高度。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就是因为领导的高度天然比下属高,要领导降低高度,无异于要领导削足适履。二是提高下属的高度。这是最正确的做法,但要防范一不小心高度超过了领导,那无异于自寻死路。三是把长不高的下属弄走。对于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下属,与其把领导气疯,不如趁早把他们弄走,这叫作"不换思想就换人"。四是把高个子领导弄走。或者领导被赶走,要么下属更有能耐,要么下属抱成团一致对上,要么强龙  相似文献   

6.
朱威廉说他应该"感谢"史玉柱,如果当年不是因为写博客评论史玉柱被误解,被人说成是只会说、不会练的人,他也不会自己做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别人更不可能相信,拿着四五百万人民币就敢做网游,并且一年多就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我有一个客户,是一家大型连锁商店的总裁。他说:"双赢的观念的确不错,可惜太理想化。商场现实无情,不与人争,只有被淘汰。"我说:"那好,难道让你盈利,让顾客吃亏就现实了吗?""当然不行!那样我会失去所有的顾客。"他回答。"那让你做赔本生意现实吗?""也不是,无利可图还叫什么生意?"我们考虑了各种选择,结果只有双赢才是唯一现实的选择。最后他承认:"也许同顾客的关系的确如此,但和供货商的关  相似文献   

8.
时常听到一些部属私下里抱怨领导:"整日里忙死了,也没有一个闲的时候."也有的抱怨领导:"也不安排什么正经事,一天到晚闲得无聊."乍听这些议论,似乎给人一种感觉,他们的领导是不称职的,既不会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又缺少一种会"弹钢琴"的领导艺术.细细一想,这不仅是一个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干部素质的问题.对此,领导和部属都应辩证认识,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9.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否定的、责备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就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并不可避免地对某些领导者进行一些"非议".领导者要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更加成熟,就要正确对待"非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需要结合,结合促进创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信息人员能否抓住具有创新价值的信息,关键在于能否抓住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和本地本单位实际的"结合点".也就是说是否善于把上级精神和外地经验本地化和具体化.这种寻求"结合点"的艺术和"化"的能力就是创新.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理论基础不错,一接触实际就用不上了;有的人讲起结合来很明,一做起来就糊涂了.要么是实际上升不到理论,就事论事多;要么是理论进入不了实际,就理论讲理论.形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说与做的脱节.这种缺少"结合点"的思维与做法,既很难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又很难使工作出特色、出成果.其实,寻找新的信息,就是寻找理论与实际、普遍与特殊、主观与客观、上级与下级、外地与本地的最佳结合点,结合好的本身就是新信息.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佚名.关于"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研究[A],莘县教育局.  相似文献   

12.
正现实中,在一些人看来,"老实"一词不再指诚实、忠厚、规矩,而成了痴笨、窝囊、无能的代名词。说谁老实,那就是在骂人。但是,如果说谁"老练",则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夸赞。生活中、工作中,有的人很善于"搞关系",喝一次酒就成了好哥们儿,打一次交道就成了好朋友,这本无可厚非。只是一些人的这种"善于"表现为毫无原则的奉承、投其所好的逢迎,表现为和事佬的不讲原则、好好先生的明哲保身。这样的人在某些领导身边吃得开,在一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位农民,为人处世踏实,但他说的一段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在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在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相似文献   

14.
占便宜     
正一个人可能从来都没占过别人的便宜,但是,不太可能没被别人占过便宜。便宜占久了,会形成依赖,就像一个酒鬼,不喝两口就会觉得浑身难受。有人说,我不占点便宜,就与吃亏无异,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说辞。一些热衷于占便宜的人,在占便宜不成被戳穿后,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句话本来是指人如果不先自己修身,那么就会为  相似文献   

15.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驶,如果缺少一个车轮,轻者无法行驶,重者车毁人亡,这是因为它失去了平衡;如果跑得太慢则没有效率可言,跑得太快又容易翻车出事,这就需要驾驶者把握其间的度和平衡点.如果一个领导者不懂得把握平衡运行规律,一意孤行,即使取得成功,那也只能说是侥幸;如果失败了,那是必然.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应懂得平衡之道.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我看见这么一段话,说如果你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某个领域的高手,你就问他问题。如果你问一个点,他能回答一个面,你再顺着这个面追问,他能回答一张网,那基本就可以判定,他是这行的高手了。比如说,你问一个学者,这门学科里有哪些他佩服的大师。如果他只说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英国宝龙拍卖行举行"20世纪装饰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家用装饰灯具,以66万英镑的价格成交,一张家用小桌,以108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如果按人民币折算下来,相当于一个落地台灯卖了70万元,一张桌子卖了110万元!按大多中国人的市场眼光,那台灯最多值50元,那桌子最多值100元. 但是,那落地灯架是艺术的线形交叉,那桌子的形状是艺术的螺旋形线脚,就因为这点艺术性,这两样物件就已经不是家居用品,而是收藏品,身价就可以提升百倍干倍.  相似文献   

18.
智光大师 《领导文萃》2010,(24):117-121
<正>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乐来自工作。"如果能环游四海就好了!""我愿容忍今日之辛苦以换取早早退休的自由。"工作族这样注解。为韩国数十万工作族解开心锁的智光大师说,我们的心灵被工作耗损,问题并不在工作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在工作中产生的难  相似文献   

19.
正讲人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然而,人情之中有礼法,如果做得不合情理、不合规矩,就会变得"没天理"。孟宗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之一。年少时,孟宗跟随南阳李肃学习,临行前,母亲为他做了厚褥大被。孟母说:"我儿年幼,还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帮助他人。求学者难免有家贫少被的,有了这张大被,就能跟别人一起御寒取暖,相互之间受到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人事风险大多发生在职工职业生涯中期。作为技术能手,如果得不到认可、重视,他们就会另攀高枝;作为业务骨干,如果得不到提拔,看不到前途,他们要么消极怠工,要么随时等待机会;作为部门负责人,因为年轻有为、思想基础不牢固,随时都有可能被腐败拉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