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曰:"跪,拜也."也就是说,古人的跪,就是用来行拜礼的.要想知道跪与拜的关系,这里不能不说到"坐". 有人说,《三国演义》插曲"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桃园三结义中,刘关张是跪不是拜.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为古时候所谓的拜,其实就是跪.  相似文献   

2.
"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 《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 而必果本愿也. "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初发心, 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不忘初心"在佛教中流传甚广,如星云大师把他的一篇日记命名为《不忘初心》,他甚至以"不忘初心、不请之友、不念旧恶、不变随缘"来勉励大众,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张勤 数说命运共同体》:挖掘超过1亿GB的数据 2015年10月,也就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两周年时,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新闻频道和新媒体平台上,同时推出7集"一带一路"特别报道《数说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主流媒体中最早推出的关于"一带一路"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4.
"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 通常是五贝为一朋, 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诗·小雅·菁菁者莪》中就说:"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朋"解释为群鸟聚在一起, 多少有点勉强. 因过去的私塾先生大都只教三五个学生, 最多也就是十来个弟子,所以人们把"同学"称为"朋",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易·兑》曰:"君子以朋友讲习. "这里的"朋"就是"同学"之意. 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  相似文献   

5.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这样两句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初读让人生疑:诗人那时52岁,在当时已算是进入晚年,哪里还有"青春"可言?仔细揣摩便知:此处"青春"当指美好的春天. "青春"原本就是指春天的.因为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葱色,所以称之为"青春".这种用法始于汉代,最早见于刘向《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大意是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的用例屡见不鲜,如李大钊《时》:"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相似文献   

6.
东视星尚频道《 X 诊所》栏目2015 年10 月14 日播出《 日常纠错无死角 逃离乳腺癌》.荧屏同步打出主持人的话:" 得了这种病,整个人病殃殃的. "" 病殃殃"是" 病怏怏"之误.  相似文献   

7.
从许多方面看,AMC电视台新剧《荒原》借用了不少美剧的经典套路.情节设定为末日后的一个荒凉世界,男主角曾劣迹斑斑,现在却寻求新生.当然,它还是一部激烈的动作戏.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荒原》打破了好莱坞模式,启用亚裔演员担当主角. 41岁的主演兼执行制片人吴彦祖告诉《纽约时报》:"这确实很疯狂.我从没见过任何美国电视剧以亚洲人为招牌."  相似文献   

8.
"三长两短' 指意外的灾祸、事故,或人的死亡等不吉利的事.如罗贯中的《三遂平妖传》有"万一此后再有三长两短, 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的例子. 以后范文若《鸳鸯棒传奇·恚剔》 中也有:"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 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 "为什么"三长两短"跟不吉利有关呢?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馒头"一词最早见于西晋《饼赋》中.郎瑛所撰《七修类移》说":馒头本名蛮头."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第2期《随笔》刊有《读郭睿先生<墨守我心书画展>的悬想》一文,文中对启功的画、书、诗多有称赞:"正因为有这样的三绝, 启功老师的题画诗多到可以褒为一集 《启功题画诗墨迹选》,成荦荦大端. " 其中的 "褒为一集",笔者不太明白,翻阅词典后发现,原来是"裒为一集"之误.  相似文献   

11.
"豆"在古代不是代表如今的豆类植物,而是一件器皿,大多是陶制品,也有木制、漆制和青铜制品. 从"豆"的甲骨文字形看,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高脚杯,一般是用来盛食物的,有时也作礼器用.《说文解字》曰:"豆,古食肉器也."《卖柑者言》中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这里的"豆"都是盛肉羹的器皿.那豆类植物古代是用什么字代替的呢?答案是"菽".《春秋·考异邮》中说:"菽者,众豆之总名."  相似文献   

12.
《咬文嚼字》2016年第11期刊载的《〈狼图腾〉的几处史实错误》一文,在指出《狼图腾》一书最后一章的两处史实错误时,有这样一段话":'五胡'指的是以匈奴、羯、鲜卑、羌、氐为主的众多游牧民族,'十六国'则指西晋灭亡前后中原地区相继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其中关于"十六国"是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的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简称"沪(滬)",本指一种渔具,至今仍在使用. 据史料记载,古时,吴淞江在今上海青浦区北部出海,其水域一望无际,烟波浩渺,下游村落多为渔民,普遍使用一种叫做"沪(滬)"的竹制渔具.南朝顾野王《舆地志》对这种工具作了细致描述:"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蟹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扈."也就是将竹插在河流中编成栅,使随潮水而入的鱼蟹多被阻拦于竹栅内.特别是河蟹,具有攀爬的习性,在顺水而下遇到竹栅阻拦时,就拼命向上攀爬,使渔民唾手可得.  相似文献   

14.
工资一般都称作"薪水",是打柴汲水的意思.语出《南史·陶潜传》:"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陶潜派了一个仆人帮儿子打柴汲水.后来人们就把"薪水"引申为工资了.但老师的工资为何又称"束脩"呢?这要从"束脩"一词的本义说起.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选有《诗经·卫风》中的《氓》."抱布贸丝"课文注解为"拿布来换丝",值得商榷. 布,古代货币名称,又称刀布.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  相似文献   

16.
朱千波 《人才开发》2001,(12):21-21
江泽民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一颗真诚之心面对人民群众,即应该时时想着群众,事事贴近群众,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善听真话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之一。善听真话,贵在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 一要愿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原因就是坐在那里侃的人讲的都是真话,是不太愿讲、不太敢讲、没什么机会讲的大实话,既为老百姓所熟悉,很平常,又为观众所好奇,觉新鲜。观众从荧屏上看到的尽皆真  相似文献   

17.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是,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汉代玩自媒体靠"打赏" 《汉书·王褒传》: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早在先秦时,中国的文化消费已初露端倪. 到了秦汉时,凭创作能力吃饭已不再是难事,能写的人在汉代很好混,"汉赋"的出现和兴起便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2017年1月5日第24版刊出《说给每一颗走向"明天"的心》,文中说:"天宝年间,唐玄宗远遁西蜀,山河破碎,时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杜甫感时伤怀,写下惊世名篇'三吏'三别'."这里的记述有误,杜甫写下"三吏""三别"不是"天宝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19.
据<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这段话的意思是: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献给子罕,子罕不受.献玉的人说,我让懂玉的人看了,他说这是块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若是我收了你的这块玉,我就没宝了,你把玉送给我,你也没宝了,不如你我各自留着自己的宝.玉在传统文化中是重量级的宝物,子罕面对一块宝玉,却丝毫不动心,视"不贪"为"宝",难能可贵.从此不贪被视为一种美德而广为传诵.不贪为宝成了一句成语,在历史上时时被提起.  相似文献   

20.
《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 所谓《职贡图》,指的是我国处于封建国家时,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这个《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在世界还没有沟通得那样顺畅的情况下,“看外国人”是一个很有趣的事儿一般民众当然是好奇、紧张;知识分子是为了掌握知识、了解世界,所以,后来会发展出人种学、民族志这样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