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后滨 《人才瞭望》2017,(13):52-53
通观《资治通鉴》可以发现,司马光对选官用人问题给予了突出关注,并以"臣光曰"形式的议论,对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原则进行了高度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对众多海外人才来说,上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他们.现在,全国每四个"海归"人才中,就有一人在上海.截止到2008年底,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海外人才已经达到7.5万余人,约占全国的1/4.  相似文献   

3.
桑玉成 《人才瞭望》2013,(7):108-108
我国具有深厚的吏治传统。早在战国时期,国君重用贤能几成风尚,并一度成为强国之要,所谓"人存政兴,人亡政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从选官任官的角度来看,这种重用仁人志士的模式,应该为我国最早的选官制度。到了秦汉之际,国家的形态日趋完善,选官制度也有了"制度化"的发展,当时形成了被称  相似文献   

4.
重大举措     
《人才开发》2005,(9):58-59
郑州:推行“三票制”选官,四川:市县“一把手”全部异地任职,邯郸:公开市长权力,蓬莱: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双薪”制,阜宁:推行“人才”绿卡制度。  相似文献   

5.
用人贵适时     
有些领导用人,不太注意用人时机的把握,往往将人才最"闪光"的时期错过,使人才的最大优势和潜能未能充分发挥;或者,在最需要人才时没能抓住有利机会和时机起用人才,从而给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 适时用人,让人才"闪光"。用人适时是指领导者应当注意用人的时期及用人的时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时期,这一辉煌时期是用人者和人才"合作"的结果。人才之所以能发出自己的绚烂的光彩,是与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护才     
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的人特别是有大成就而被称为"伟人"的人,都是知才、聚才、育才、用才、爱才的典范。换言之,对人才做到"知、聚、育、用、爱",是他们的基本功。但在基本功之外,如能做到"护才",即保护人才,特别是人才在受到奸邪小人攻讦时,能心不乱、眼不花、行不改,毫不犹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才稀缺情况,有许多人提倡:应当大力培养人才。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靠培养是出不了真正的人才的。人才是社会实践造就的,体制和制度的竞争性和公平性是产生人才的根本。什么是人才?一个既具有高尚品德,又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才。如果一个人只是才华出众但品德恶劣,或者只有品德而才能平庸,都不能称为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品德和才能相比,品德是人才的灵魂和向导,才能是人才飞翔的翅膀。没有才能的人生只能是平庸的人生,犹如麻雀,虽羡慕展翅高飞的雄鹰,但力不能及之,只能"空悲切"。而一个人若失却了…  相似文献   

8.
游本根  孙华 《人才开发》2004,(11):21-21
时下,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注重引进人才。他们今天赶人才集市,明天奔高等院校,广泛招聘人才;或派人当说客,劝导在外的本地人才"凤还巢";有的甚至暗使"手脚","挖"别家的墙脚……其求才若渴之举,可与历史上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荀怡 《人才瞭望》2016,(2):82-83
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资本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力量.因此,建立符合经济发展特征的人才测评体系是有效保障人才供给的重要依据,也是人力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当前,北京明确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经济发展要求朝着"高精尖"的结构转型,创新要成为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必然会对人力资源水平提出新的要求.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除了从教育、培训等角度来加强人力资源培养外,还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支撑.  相似文献   

10.
广东汕尾市近日下发通知,自2013年6月开始,该市将用一年时间在全市开展以"人才优先、工作争先"为主题的"基层人才工作促进年"活动。该市以广东省帮扶推动欠发达地区"扬帆计划"及其子项目为依托,加强与"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的对接,加快实施重点人才项目,拓展提升"扬帆计划"、"硕博人才引进计划"、"本土人才特支计划"、"人才智力扶持基层计划"。  相似文献   

11.
人才要重用     
赵光辉 《人才瞭望》2016,(13):52-53
人才的使用,有利用、使用和重用.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是中央确立的人才工作指导方针.如“大胆使用和吸引人才,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在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也就是重用.古今中外的很多事例都给予我们广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新君 《人才开发》2007,(12):28-29
"十五"以来,新疆农业科学院坚持以科技工作为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改善人才工作环境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五"以来,农科院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60名、博士研究生21名。全院科研队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相似文献   

13.
新华网日前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了解到,2014年,我国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申报人数较上年增长24%。据了解,2014年全年,"千人计划"申报5720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2241人,比上年增长44%。同时,"千人计划"项目体系继续拓展,增设了文化艺术人才类别,拓宽了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渠道。  相似文献   

14.
制度更可靠 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为了招揽人才,他甚至下求贤令,"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没有曾祖父刘邦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刘彻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比天赋更可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人才大国,人才的现状理所当然要受到国家的重视,人才的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据统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重庆市彭水县常住人口为545094人(户籍人口69万人),人才的流动有从相对贫困地区向更发达地区流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就业市场的“人才高消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杨 《人才开发》2005,(5):38-41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带动了高等教育的突飞猛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培养出大量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但是,我国就业市场也日益面临严峻的压力。据统计,我国2004年高校毕业生达280万人,比去年增加68万人,加上2003年尚未就业的18万大学生,有300万人要就业。这个庞大的群体面对的却是签约率低、降薪、海归人士的冲击等等问题。面对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用人单位打出"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等等再看,大专生请靠边站"的招牌,产生了"人才高消费"现象。一、何谓"人才高消费"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人才高消费是一种非…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媒体近日推出的"失败国家"指标中,"人才流失"被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单独列出. 2010年6月,中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要进人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8.
抓住"行业空岗"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最新<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0年我国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循环的概念 2000年,在加拿大一个会议上,使用了"人才循环"这一新概念.事实上,在一些高技能人才从加拿大流向美国时,也有很多符合加拿大要求的移民从世界各地涌向加拿大,这就是"国际人才交流".也有专家建议,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应用人才循环或人才再循环来表述会更准确些,虽然这种循环有时是不对称的,但毕竟已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国家猎头行动,完善引智体制……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高层次人才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成为两会聚焦的热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一直是近年来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据统计,国家"千人计划"自2008年末启动以来,至2012年,共分8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700余人。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人才引进计划,总体引进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