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陈涉世家》后,与教材配套的《课时达标》上有这样一道作业题:“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你所知道的地理知识,请选择‘陈’所在的方位。”  相似文献   

2.
训诂拾零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陈中凡《汉魏六朝散文选》(中华书局)注此句为:“尝,曾。与人,为人。佣耕,受人的雇佣,替他耕地。”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注此句为“佣耕,即雇农。与人佣耕,做人家的雇农。佣通作庸,役也。”陈注“与人”为“为人”,“人”指地主。王注“佣耕”为“雇农”,把动词性的偏正词组“佣耕”,解成名词性的词组了。注“与人佣耕”为“做人家的雇农”,把“与人”的“与”当作动词,把“人”指地主,作定语了.  相似文献   

3.
释“垄上”     
释“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曰这里的“垄上”何解?三家注皆无说。颜师古注《汉书》则云:“垄上,谓田中之高处。”近世的注家则多以“田埂”释之,曰:“停止耕作,到田埂上去休息。”按:田埂非休息之所,且本在耕...  相似文献   

4.
说“闾左”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陈涉、吴广以次当行。” 古人对“闾左”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1、居于里门之左; 2、平民;  相似文献   

5.
辨“与”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这么一句:“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今各本大都将该句中的“与”作介词“和”、“跟”、“同”解。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即释为:“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用耕地。”当然,今人将“与”作“和”解并非言之无据。《汉书·陈胜项籍传》,颜师古注曰:“与人,与人俱也。佣耕,谓受其雇直而为之耕,言卖功佣也。”的确,这样讲似乎也通,其原因有二:第一,“与”作“和”解是极为常见的,第二,此解也能适应上下文。然而,我们却认为该处的“与”作介词“为”解似更准确妥贴。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庄季裕《鸡类篇》记述:“陈无已诗亦多用一时俚语.如‘巧手莫为无面饼’.即俗语‘巧媳妇做不得无面怀饨’也。‘不应远水救近渴.留渴须远井’,即俗语‘远水不救近渴’也。……‘拙勤终不补’,即俗语‘将勤补拙’也.‘惊鸡透篱犬升屋’,即俗语‘鸡飞狗上屋’也。”  相似文献   

7.
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陈育书叶圣陶先生在释“语文”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但是我国传统教学对语文是只重视书面语言训练,而忽视口头语言训练的。观察目前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它...  相似文献   

8.
《‘实践论’‘矛盾论’导读》评介施国胜陈福雄主编的《‘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下称《导读》)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卡恩才、施国胜)。全书以朴实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新颖的见解、科学的态度,分析和阐述了《实践论》、《矛盾论》(下称“两论”)...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汉对匈奴政策之研究龚荫本文就西汉王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友好”、“待以‘客礼’”和“不‘罢边备’”三项政策,略陈管见,若有不当之处,请专家和读者惠予匡正。一、“和亲”友好《史记·刘敬列传》载:平城之围后,匈奴势力益盛,匈奴“兵强,控弦三十万,...  相似文献   

10.
简论写作中的虚实结合陈显耀清人方薰《山静居论画》中有一段启人深思的记载:“王翁《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画面的风雨,迎风堤柳和孤舟蓑笠,已暗暗透出,曲...  相似文献   

11.
馥碧萱 《社区》2014,(32):55-55
2014年9月28日,时值孔子诞辰2665周年纪念日,在北京万寿公圃举行了一场“众人齐声诵孝经”的活动。“仲尼居,曾子侍。子日:‘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日:‘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代魏国的董遇,建安初,为黄门侍郎,做过汉献帝的老师。旦夕侍讲。魏文帝时任郡守,魏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他精通《老子》《左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若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相似文献   

13.
曹丕的“文气”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占有重要位置,引人注目.郭绍虞认为,“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才气”,“公干有选气”的“气”指“语气”。(《中国文学批评史》44页)罗报泽认为,曹丕的“气”,“合则为一,分则为二,‘文以气为主’之‘气’,及‘徐子有齐气’、‘公干有逸气’之‘气’,则指先天的才气及体气而言”。(《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分册165页)敏泽认为,“以气论文,则始于曹丕,他所说的‘气’,就是作者的气质和才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154页)李泽厚、刘纲纪认为,曹丕所说的“气…  相似文献   

14.
《墨子·公输篇》,是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名篇.因此,一向被选人高教文科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在笔者看来,某些高教教材和中学语言课本的注释,颇有几处欠妥.故提出商榷,聊备同行教学时参考.一、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云:“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表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中学语文课本注:“‘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认为“焉”和“为”连用,表疑问语气,欠妥.问题在于,除《公输篇》外,在我国古书中,找不到“焉为”连用表疑问语气的例句.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李嘉祐的创作道路和艺术倾向蒋寅李嘉是唐代大历年间一位声名卓著的诗人。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里选李诗八首,评曰:“袁州自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郎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缓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如‘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又‘朝...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该函指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从国家意识形态层面,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起点的"十四年抗战"观点纳入各级各类教材的消息甫一传  相似文献   

17.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18.
论《小山词》的倚声主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之初,倚声填词的风尚在晏殊的率先领引下得到迅速发展。晏殊词富贵婉雅,前人早有论断,但又不免有涉于“妇人语”的不良倾向,这种倾向在晏几道词作中得到升华,所以王《默记》说:“叔原妙在得于妇人。”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言:“《诗三百》篇,大旨归于‘无邪’。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文忠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把晏几道词作与淫邪之风等同。但陈廷焯《词坛丛话》说:“是叔原之为人正有异于流俗,不第以倚语称矣。”又把晏几道的词与郑卫之声区分开来。晏几道的词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9.
谭焱  叶伟林  梁宇 《今日南国》2008,(24):40-43
2008年10月28日,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黄村屯群众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黄村至平悦乡村级水泥路黄村屯路段的修路款终于落实了!村里的群众笑容满面,奔走相告。黄村屯群众代表梁业生万分感激地对港南区区委书记梁旭辉说:“梁书记,你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把我们修路的事挂在心上,解决了我们多年来的修路难题,我们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有了‘致富路’,我们可以加快步伐奔小康了!”  相似文献   

20.
奋斗的理由     
俞敏洪 《可乐》2011,(9):22-23
一直很喜欢《论语》里的这段对答:“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说有一天,孔子和两个得意的弟子颜渊与子路座谈,孔子问他们的志向是什么。敢爱敢恨的子路比较喜欢抢答:“我希望发财,天天能开奔驰坐宝马,月月能穿世界名牌,总之物质生活很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