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它是富足阔绰的,因为它拥有一切;它又是赤贫窘迫的,因为它仅持一枚刻有自己饰像的铸币。它貌似至尊的帝王,因为它自诩雄居世界的中心;它又酷如可怜的乞丐,因为它孓然一身,除了自己便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2.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个性与人物个性陈宪年创作个性是一种审美个性,是作家反映、认识生活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特有的心理体验和思维运行方式。创作个性总是要或鲜明、或强烈、或突出地体现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在抒情作品中,作家创作个性以其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贯注于生动形象的诗歌意...  相似文献   

3.
李白与苏轼的创作个性具有“旷放”与“旷达”的差异,前者倾向于外放热烈,后者倾向于内敛冷静。其原因在于李白是把自己摆放在繁华鼎盛的大唐帝国的横向历史背景之上来建构个人的理想,其豪侠的性格使建功立业的思想强烈伸张。苏轼更善于将自己摆放在宇宙人生的纵向历史中,着眼于调整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求取内心的“和”与“安”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随”与中国人的自我表现●包晓霞一、自我表现的概念自我表现,是解释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在互动过程中的选择性反映,泛指那些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行为。也有人将其指称为印象管理。这意味着,自我表现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行为。因此,对其...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创作中,如何摆正“我”的位置?如何正确处理“我”与群众、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这是诗歌美学研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反对把“自我表现”当作一种美学原则,这并不是反对在文学艺术中,尤其是抒情诗中,可以有“我”在其中。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诗中可以有“我”,诗人可以用“我”的眼睛、“我”的感受来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常常把“我”摆在不同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思想是贯穿其人类解放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由个性"的本质内涵,即究竟什么是"自由个性",可以概括如下:人的"自由个性"应当是"现实的人"在"普遍的物质变换"的前提下,在"个性"与"依赖"的辩证运动中加以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应当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尺度,即人的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交往和需求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应当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和谐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是个人利益和共同体利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一个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突变的非常时期.经由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文化、心理都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五四"时期思想文化意识的突变集中表现在对已往一切封建思想、文化意识的否定、反叛和对人——自我的发现、张扬.这是"五四"时期整个思想文化意识领域内始终回荡的核心主题."五四"的这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尽管同"五四"时期的文学主题之间并不呈现为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但"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在这种"精神的气候"影响下,"五四"时期的文学不论是问题小说、教育小说,还是婚恋小说、叛逆小说,其内容的深层,都包隐着这种"毁灭精神"和"自我张扬"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论创作个性     
人们对创作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除了“风格就是个性”外,还有这样两种流行的观点:“创作个性,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家审美感受和艺术造型的特殊性的综合”;“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的作家世界观,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修养、生活经验、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一系列特点的总和”。但我认为,创作个性首先是一种能力——作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握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它象徽号一样标志着作家的才气、学识、生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是在创作过程的全部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剖析季云飞“捷外必先安内”政策,是蒋介石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五年间,处理日本对华侵略与国内矛盾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长期以来,国内历史教科书对这一政策的评价语焉不详,仅仅简单冠于“反动”两字。近年来,虽偶有论者对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论证"心外无物"的重要命题王阳明关于"岩中花树"的著名答问,过去许多人只注意到它所论证的"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命题,却忽视了这段话中所隐含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感应之几".据《传习录》下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及其生平事迹的分析,挖掘了其内向伤感的闺秀风范和深沉高尚的思想情操、棱角分明的个性锋芒和倜傥丈夫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这些个性特征彼此依存、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性格系统,促使她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一驳以往将李清照描画成只知感风吟月、惜春悲秋、长吁短叹、掩面而泣的刻板形象,有益于全面评价李清照本人以及全面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张柯 《东岳论丛》2011,32(6):136-141
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一文的重要性在于它真正透彻揭示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问题———存在之意义问题的两个关键环节:第一,如何探讨存在问题,存在问题与存在者问题有何区别?第二,存在与真理问题为何必须被统一追问?这一问题不仅是在反思"真理之本质"到"本质之真理"的必要性,也是在追问海德格尔思想之根本旨趣。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人化”的自然,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对象化,是人的个性的表征;文化愈发展和进步,人的个性也愈加自由和全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铸造着人。人的个性具有文化的内在本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创作个性问题,实质上探讨的正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人的本体,作家人审美创造的心理奥秘以及通过这种审美心理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感知和表现;是探索和阐释文学的本质和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中西创作个性理论的特征创作个性作为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是到现代才产生的,但其思想萌芽却可以上溯到古代。在中国,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命题,可能是最早的比较详备的关于作家审美主体(心胸)的论述。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审美观者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超越自己的生理欲望,从而使精神获得解放,得到创造的自由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作家的生命形态与创作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决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都有独特的生命形态。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不论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开掘、技巧的运用,还是整体风格的形成,都与这种生命形态密切相关。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无论多么高妙复杂,都是...  相似文献   

16.
阮章竞的叙事长诗作为解放区文艺的经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新诗探索的路途上,他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并加以个人化改造的尝试也属成功个案。从形式上看,阮章竞有关叙事长诗的创新,包括多重对照以及民歌体、古典诗词、绘画、音乐、戏剧模式在诗歌叙事中的转换、运用,对目前的文学创作也是具有启发性的。从内容上看,在一个大时代的主流抒写、强势表述中,阮章竞的长篇叙事诗所表现的革命主题的确有耐人寻味的内在变化。究其原因,阮章竞的创作与审美,与其南国故土的浸润、自我内心的创作诉求、深邃真挚的职业操守都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书法创作的心理特征与个性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为我国悠久的书法艺术,以它惊人的生命力世代相继,并形成传统,一部书法史话可以引出历史上的众多政治家、文豪、雅士,乃至平民百姓,穷儒寒士等等,由于受一定的文化背景及教育环境的感染,书法的风格特点也多样化,如“雄健”、“豪迈”、“刚劲”、“朴厚”等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异,众多的书法家,其技巧,表现手法经长期锤炼形成固有的模式,他们的作品具有个人鲜明的特点,而这些差异的产生就在于作者书写时的心理状志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笔者认为,对书法的认识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正> 象大自然的鲜花各有其色彩和芳香一样,每一个成熟的作家,也有其不同的创作个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说:“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意思是说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创作,作品的风格就会象各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秦牧是一位执着地追求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作家.无论是观察生活的角度、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艺术表现的手法,都有一种与别的作家不同的素质与才能,他的作品,都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别林斯基论文集》),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舒婷的诗歌创作散发出簇新的气息,既富有女性的温馨,又充满着青春的骄傲:既表现了对时代的深切关注,也毫不掩饰内心的忧郁。她的诗忠实于“自我”的感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从历史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去考察舒婷的诗歌创作,是客观评价这位当代女诗人的关键。因为,在和平建设的今天,我们既需要给太阳以进行曲,也需要月亮的小夜曲。  相似文献   

20.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优秀的作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茹志鹃的创作,把个性描写渗透在每个环节之中,她以清俊、委婉、细腻的笔致,展现出战争时期军民关系的圣洁与温馨;她用冷峻的鞭挞、深沉的呐喊来呼唤动乱后失落了的党群关系。茹志鹃的创作个性还凸显在其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即抒情结构的严谨、艺术构思的精巧和心理描写的精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