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疏解《圆圆曲》,主要是想要与姚雪垠同志商榷的。因为黄裳同志已经有文章了,所以我才改作《疏解》。我不同意姚雪垠的那些考证,我认为《圆圆曲》中叙述的故事,主要情节是真实的,就象《长恨歌》、《桃花扇》的主要情节是真实的一样。也不同意姚雪垠的某些论点,我认为《圆圆曲》也不单纯是讽刺吴三桂、鞭挞吴三桂的,《圆圆曲》的基调不是讽刺,也就象《长恨歌》不是讽刺诗,《桃花扇》不是讽刺剧一样。文章发表以后,《晋阳学刊》编辑部转来了刘德鸿同志谈《圆圆曲》基调与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正> 如果我们把实践如同世界上任何现象一样,视为物质进化序列中某个环节的表现形式,那么,它就应当服从物质进化层积律。 或曰:实践如果不是“物质进化序列中某个环节的表现形式呢? 答曰:这根本不可能。一切物质形态都处于进化环节之中。一切现象都是物质进化在不同层次上的展现形式。社会如此,人的精神如此,实践如此。直至目前,各种对实践的解释虽然五花八门,但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拿出充分的证据,说明实践自外于物质进化层次序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语言表达中,美化、粉饰、回避、暗示、文明等婉曲话语非常多见,是普遍的表达现象.婉曲话语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不满和不快,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际或实现交际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婉曲话语不仅出现在语言表达中,有时也出现在借助体态表达的非语言手段中.但语言和非语言婉曲表达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它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话语对象、不同的话语内容而选择婉曲话语,这些婉曲话语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不完全真实的.同时,婉曲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我们都可以从婉曲话语求"真"来探讨中日两国婉曲话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正> 《论语·八佾》谓:“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宫事不摄,焉得俭?,”“三归”一词,初见于此。何谓“三归”?说者各异。曰“地名”、曰“邑名”、曰“台名”、曰“三宫”、曰“市租”、曰“娶三女”、曰“筑三台”、曰“家有三处”、曰“以三牲献”、曰“促使‘三不归’之人归而从事生产劳动。”一名之释而分歧如此,实不多见。为了弄清这个聚讼多年的问题,不妨先看看与管氏“三归”有关的主要史料。《战国策·东周》:“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博物馆西周青铜器展品中有一只铭文(?)的盘,该馆释作“它盘”.“它”金文作(?),蛇也.《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是蛇类.《金文编》卷七有“(?)”,作(?),曰:”说文所无”.见“(?)盉”和“(?)盘”.(?)在《说文》中有二解.卷十四下:“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卷九上“包”字条曰:“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巳.为夫妇,裹妊于巳.巳为子,  相似文献   

6.
学术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需要有一种起码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客观公允的态度,特别是对于存在争议的学术问题,尤其需要如此。真理还是谬论有时并不在于柑信它的人数之多寡,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而谬论有时也会被许多人所接受。但谬论终于不等于就是科学。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哲学和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认为生产力内部矛盾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的同志越来越多了。本文拟就这个观点谈点意见。一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对生产力内部矛盾是什么的问题,也其说不一:一曰人和物的矛盾;二曰生产力中先进和落后的矛盾:三曰人与自然的矛盾;四曰生产和需要的矛盾。下边分别加以讨论。人和物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吗?毫无疑问,生产力中存在着人和物的矛盾。但它  相似文献   

8.
论“史论”     
(一) “论”,是一种文体,历来是作为一种议论、说理性文字出现的。刘勰称“论”为“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是较早地对“论”的笺释。“论”的品流很多,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条分(?)析,日益增加它的种类。现在常见的“论”,有政论,有时论,有经论,有文论,有史论,等等。明人徐师曾根据《文心雕龙》“论说”篇中提出的陈政、释经、辨史、铨文等目,参考《昭明文选》的分类方法,把它列为八品:一曰理论,二曰政论,三曰经  相似文献   

9.
户型:三室两厅 面积:110平方米 主人要求:温馨,大气。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年近四十的主人对装修的要求是成熟而温馨大气。设计师在几经琢磨以后,决定选用黄色为室内装饰基调,因为黄色是有成熟感的颜色。 但黄色并不是一种易于搭配的颜色。用得好,它会显得明丽而华贵;用得不好,它也可能显得艳俗,流于浮华。在此设计方案中,对于不同室内空间,设计师对黄色的运用均有不同,或抑或扬,或运用同色  相似文献   

10.
<正> “无为”是老子学说的重要内容,在孔子思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后者却未受到人们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无为”一词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下引《论语》只注篇名),然而它的精神,却渗透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在孔子的心目中,尧舜的形象是极为崇高的。如《雍也》云:“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从来不轻易以仁许人,也不以仁圣自居,却推尊尧舜能达到仁圣的境界。孔子如此推崇尧舜,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可见孔子对“无为而治”也是崇尚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论证"心外无物"的重要命题王阳明关于"岩中花树"的著名答问,过去许多人只注意到它所论证的"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命题,却忽视了这段话中所隐含的另一个重要命题——"感应之几".据《传习录》下载: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艳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说:“又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越(趋),有乱。①……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又卷三十所引张永《元嘉正声伎录》曰:“非管弦音声所寄,似是命笛理弦之余。”即所谓曲调之余声。用现代的音乐术语说,“艳”就是引子、序曲。艳曲所填的辞叫做艳辞,通称艳歌。  相似文献   

13.
《论语·子路》载: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相似文献   

14.
一、数词与事物的粘合方式  无论具体事物还是抽象概念 ,无论空间还是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量 ,都可以而且需要数词将它们“包容”。如一人、二毛、三秦、四愁、五柳、六朝、七夕、八代、九州、十国等等。客观事物的可计量性与数字的粘合性 ,使唐诗数词产生了不同的配伍形式 :一曰名量式。“莫遣只轮归海窟 ,还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齐纨未是人间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馀》)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数词 +量词 +名词 ,这是最常见的组合方式 ,有时连量词都…  相似文献   

15.
说“都”     
许慎《说文解字》“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左传》注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载师》注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也。”《周礼·大司徒》注曰:“都鄙者,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大宰·八则》曰:  相似文献   

16.
称《西厢记》为《崔氏春秋》,明代中叶李开先在词谑》一书中有所记载: 尹太学士直望见书铺标贴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莺莺事。这虽是尹士直的亲身经历,由李开先记述成文,终觉难说是第一手材料,好在今存万历初元徐士范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卷首有程巨源序文,迳题曰:《崔氏春秋序》。可见当时不仅书铺如此标贴,刊本亦如此标题也。  相似文献   

17.
<正>"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传统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它的讨论多有发明,渐趋深入。本文试图就"比兴"说发展的线索、原因及其在古代文学理论中所具有的价值,探讨一下它和古代现实主义的联系。 "比兴"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必大师……教六诗:曰风,日赋,曰比,日兴,曰雅,曰颂。"汉人《毛诗序》亦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日赋,三曰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烦。"唐人孔颖达《毛诗正义》疏日:"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成形。用彼三  相似文献   

18.
<正> “多能鄙事”见于《论语·子罕》,原文是:“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何晏《论语集解》引孔注说:太宰之问,“疑孔子多能于小艺”。又引包注释孔子所对:“吾少小贫贱,常自执事,故多能为鄙人之事。君子固不当多能。”此后,注家学者沿袭不疑,均作如是读、如是解。更有甚者,刘宝楠《论语正义》按:“疑孔子多能于小艺者,正以礼乐是艺之大,不得为鄙事。惟书、数、射、御,皆是小艺。”然而寻绎文义,笔者以为旧解未得真谛而附会曲说。  相似文献   

19.
谈楚令     
令、周令及其变化令,是先秦时期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和范畴。《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曰:“教之《令》,使访物官。”韦昭注曰:“令,谓先王之官法、时令也。”甚确。《说文》“令,发号也”。段玉裁注曰:“‘号部’曰:号者,呼也。‘口部’曰:呼者,号也。发号者,发其号呼以使人也,是曰令。‘人部’曰:使者,令也。义相转注,引伸为律令、为时令。”令与命音义相通,《说文》“命,使也,从口令。”段注曰:“令者,发号也,君事也。非君而口使之,是亦令也。故曰命者,天之令也。”据此,是命、令同义,初指口之使人,以后则主  相似文献   

20.
“创简平肿”定律 首先从机构臃肿、冗编太多说起。这是一个令人费解、颇难解决的“老大难”。它结出两大苦果:一个是懒汉,一个是官僚主义者;产生五大弊病:一曰思想上的主观主义,二曰体制上的官僚主义,三曰组织上的“家长”主义,四曰作风上的形式主义,五曰人际上的“关系”主义,“主人”批评自己的“公仆”机关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此颠倒,谈何活力!谈何效率!谈何为人民服务宗旨之落实!人们说:即使一个锋芒毕露的实干家,一朝步入“官场”,不出三年,管保棱角磨光,变得圆滑起来。“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