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葬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有的习俗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自然环境、经济类型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等原因,各民族在丧葬方式、习俗礼仪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民族,往往也有所不同,甚至迥然相异,呈现出复杂的现象。生活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境内的门巴族,其丧葬习俗便表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征。1986年7—12月,我们在调查门巴族社会历史、文学的同时,对门巴族的丧葬制度  相似文献   

2.
梁黎 《中国民族》2008,(4):21-23
门巴族委员美朵曲珍是连任政协委员,也是上一届政协最年轻的委员,今年36岁,来自西藏山南错那县。错那,藏语意为“湖的前面”,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与印度、不丹接壤。总面积34979平方公里,总人口1万多人,是门巴族聚居的主要地区。美朵曲珍的老家在错那县的勒布办事处,那里是错那县门巴族的聚居区。勒布办事处总人口643人,其中门巴族就占了574人。  相似文献   

3.
门巴族和藏族的历史关系源远流长,在政治、经济、宗教、习俗等领域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宗教文化的交流,在门藏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文化交流从来都是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彼此的文化相互产生影响和渗透。但是,从总体上看,由于门巴族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藏族,人口少,居住地域小,因而在门藏文化交流中,藏族文化处于强势,藏族文化对门巴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门巴族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门藏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门藏宗教文化交流中,藏族的本教和佛教文化先后传入门巴族地区,对门巴族的宗教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门巴族在接受本教和佛教的过程中,并非仅仅照搬照抄和被动接受,而  相似文献   

4.
金色的路     
在佛香一样笔直的白拉山麓,在奔腾的娘姆河曲河两岸,一条公路像金色的彩带,把西藏南部的错那县与门巴族聚居的勒布山谷联接起来,从而给门巴族带来了不寻常的变化. 西藏解放前,门巴族被诬蔑为“野人”,大部分被沦为农奴主的“堆穷”(奴隶).他们像牲口一样,每  相似文献   

5.
马宁 《西藏研究》2008,(3):56-63
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非常必要,能够给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导.文章对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保护的成就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各级地方政府要进行合理引导,发挥西藏高等院校的优势,尊重门巴族传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努力培养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相似文献   

6.
近代我国门巴族、珞巴族的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巴族和珞巴族是世代生活于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近代以来,门巴族和珞巴族人民与殖民主义扩张势力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门巴族和珞巴族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史,无疑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门巴族同藏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佛教在门隅的传播有近千年的历史,因而藏传佛教对门巴族社会发展和宗教信仰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原西藏地方政府是以政教合一的形式统辖和治理门隅地区。由于门巴族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也使门隅的藏传佛教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1997年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目录(修订)一、针纺织类1.少数民族手工地毯、壁(挂)毯,提花带穗线毯,礼拜毯(垫),大红棉毯,壮族线毯,帕拉孜织毯,开克子,炕毯,马鞍座垫毯,卡垫,蒙古包大毡,柯尔克孜族花毡,哈萨克族花毡,毛毡,毡房,马塔子,氆氇,氆氇被...  相似文献   

9.
张若蓉 《西藏研究》2009,(5):113-120
门巴族、珞巴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有关门巴族、珞巴族研究方面发表了不少成果。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通过对该主题的载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反映论文的研究领域情况,进一步为学者们提供借鉴,拓宽藏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孤立地生存,总是要同其他民族发生交往与联系。作为西藏高原最古老居民的藏族、珞巴族以及门巴族;他们虽然居住地域不同,珞巴族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的洛渝地区,门巴族居住在门隅,藏族则生活于雪域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横亘在他们之间。然而,高山大川的重重阻隔阻断不了他们的往来,从遥远的古代起,路巴族、藏族和门巴族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促进了摇巴族、藏族和门巴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们共同月开拓和建设祖…  相似文献   

11.
一、门巴族的基本情况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门隅和珞瑜的墨脱县(原名白马岗)境内,人口近四万。在我国控制区内的人口为6248人(1982年普查),其中的四千多人聚居在墨脱县内的旁辛、墨脱、德辛、背崩等地,五百多人住在错那县勒布区,其余的散处于林芝的东久等处。此外的住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占领下的门隅等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梳理历史资料和作者在门、珞地区的多次实地调查材料,对门巴族、珞巴族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外联系的扩大,以及西藏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社会和文化变化很大。近年来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殊政策的实施,使门巴族和珞巴族社会变化尤为剧烈,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婚姻制度与家庭关系、宗教信仰、思想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巴族,是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门隅地区、面积约有一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喜马拉雅山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流向陡然由北向南进入我国实际控制线的墨脱县,面积也约一万平方公里。墨脱县以下为洛巴族居住地之一的下珞渝地区。整个门巴族地区北靠藏族地区;南部与印度阿萨姆接壤;西部与不丹相邻;东西是我国的珞渝地区。人口近四万。在我国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文化也是如此。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创造的文化,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就有着不同阶段的文化。作为处在狩猎与农耕并存的历史阶段上的墨脱门巴族,在他们的文化中就有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即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尽管今天门巴族已经进入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农耕时代,但狩猎文化仍与农耕文化并存,这也许是封闭原始的文化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作为传统的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三、刀耕火种占重要地位的社会生产直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农业发展初期的刀耕火种方式,在门巴族中还占着重要地位。狩猎和采集仍然是门巴人谋取生活资料的补充。农业是门巴族的主要生产部门。男子掌握一把刀以后,个人就能开伐一片丛林进行刀耕火种,从而打破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劳动方式,使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劳动成为可能。铁器和铁刀是何时在门巴人中普遍使用起来的呢?这是一个待继续探索的问  相似文献   

16.
苏发祥  吕众林 《中国藏学》2023,(4):11-19+209-2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西藏非物质文化种类齐全,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西藏的边境线长度仅次于新疆,是我国边境线第二长的省级行政区。因此,西藏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关乎我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西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西藏错那县勒布沟有四个门巴族民族乡,是我国门巴族集中居住地。文章以勒布沟门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该地非遗文化产业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当地政府通过非遗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认为勒布沟的实践经验对西藏其他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具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关墨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早有报道。1989年4月,笔者在墨脱县东布(即今墨脱县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户门巴族群众家里又发现一件打制精美,通体磨光,比较完整的新石器遗物——石斧。现将这一石斧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只占西藏总人口百分之一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夏尔巴人,可谓西藏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门巴族聚居在墨脱、错那、隆子等县的国境线附近,约有6000多人。珞巴族分布在墨脱、米林和隆子等县,约有2000多人。僜人散居在察隅等处,西藏境内约千人左右。1200多夏尔巴人集中生活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定结县的陈塘区和定日县的绒辖区。目前,僜人和夏尔巴人还未最后确认为单一的民族,但在许多方面已享受少数民族待遇。门巴、珞巴、僜人和夏尔巴的语言与藏族语言不同,而且,  相似文献   

19.
朋友,如果您有机会到滇西北我们普米族地区来,我愿为您介绍一些普米族的习俗。如果你要寻找普米人,请多注意服饰。普米族的服饰有自己的特点。女子上身穿长襟衣加氆氇或毛呢领褂,下穿宽脚裤,围双层花边的围腰,系一条四寸宽的腰带,一般用  相似文献   

20.
短波     
民族友谊商店开业北京第一家专门经营少数民族用品的民族友谊商店,于今年元旦在民族文化宫西二厅正式开业.该店经营各民族服装、头饰、鞋、帽、腰刀、挂包、马鞍、银碗、壮锦、氆氇、哈达、蒙古包以及轻纺产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