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态势险象环生,总量失衡和结构偏畸相互钩连、螺旋推进。总需求膨胀是结构性膨胀,总供给短缺是结构性短缺。因此,结构调整是紧缩和治理整顿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严重失调、失衡、失控的结构又是和不合理、不正常的经济利益关系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消费膨胀是指消费需求严重地超过了消费品供给。一般来说,消费膨胀既可能是由消费需求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消费需求的盲目扩张造成了消费需求严重超过消费品供给的状况,形成了消费膨胀;也可能是由消费品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消费品供给不足造成了消费需求严重超过消费品供给的状况,形成了消费膨胀;还可能是由消费需求和消费品供给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消费需求盲口扩张和消费品供给不足共同造成了消费需求严重越过消费品供给的状况,形成了消费膨胀。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消费膨胀既是消费需求盲目扩张的结果,也是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结果,属于双向型消费膨胀。  相似文献   

3.
关于通货膨胀问题,人们已发表了许多看法,但认识并未统一。依我看,通货膨胀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它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来说,其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是消费膨胀和投资膨胀、由于消费和投资的双膨胀,引起财政赤字,信用膨胀;表现在市场上则是商品供求失衡,需求过旺;物价也因此而难以控制。过旺的需求又拉动生产造成经济过热。我国通货膨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我国已长期存在却迟迟未能解决,以至于通货嘭胀逐渐严重化。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4.
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同志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于探讨,本文也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研究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实质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对策思路。一社会总需求由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积累需求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消费需求包括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社会总需求膨胀是指以货币额表示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和超过了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的社会净产品可供量。如果积累需求过盛而消费需求相对萎缩,或者相反,那么,这只是结构性需求膨胀而不是总需求膨胀。所以社会总需求是否膨胀以及膨胀的程度如何,取决于积累需求和消费需求两方面结合后的膨胀程度。目前的情况是以上两方面同时膨胀而构成了社会总需求膨胀,其主要表现是社会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且又有相当的购买力结余。  相似文献   

5.
投资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但是与消费需求不同,它不是最终需求,而是中间需求。投资膨胀或投资需求膨胀是指实际上用于投资的货币支付能力过度增长所引发的投资品短缺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象。投资膨胀是指总的投资规模过大,而不是指个别行业的过度扩张,当然投资规模膨胀最终会体现在某些行业的过度发展上。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认为,自从1929年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干预经济活动,消费和生产不是以人的真正的需求为标准.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为生产而生产的情况.这个生产已经不是经济意义上的生产,而是符号意义上的生产.“短缺”和“危机”也是为维持经济系统的运行而再生产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危机”是发达国家故意制造出来的,是一种国际竞争策略.它们把危机制造出来就是为了对世界人民进行“勒索”.这种勒索类似于“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改革处在全面起步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保持宏观经济的平衡,是深入推进改革的重要条件,也是理论界讨论的焦点。目前主要倾向性的观点认为,解决我国现阶段由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引起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必须从控制总需求入手,宏观总量管理主要是总需求管理。主张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双紧”政策煞住总需求,实现总需求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投资规模膨胀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各种紧缩政策,这样虽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没有大的改观。不仅如此,由于“一刀切”的行政控制还严重影响了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在需求膨胀同时可使供给状况恶化。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单从投资总量控制入手而不改善投资结构,既不能真正有效控制投资过度需求,也不利于供给能力增强。因此,促进投资结构合理化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重视。一  相似文献   

9.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的增长又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为产品开拓广阔的市场,给生产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因此消费在再生产过程中,又决定着生产、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正是为了给调整产业结构打下基础。研究我们消费结构的变化,首先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省经济取得长足的进展,但由于新旧体制相互交替和摩擦以及发展战略思想上的偏差,消费需求膨胀问题未能有效克服,阻碍着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治理整顿中,我们既要坚决压缩过高的投资需求,也要重视研究解决消费需求膨胀问题,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我省消费需求膨胀突出反映在四个反差上:"·反差之一:历年结余商品购买力的增长明显大子国民夜入的增长。1979一1988年的十年间,我省社会商品结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若干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但基本上都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效率同样低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的核心问题是没有解决或无条件解决好行政主体的文化观念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继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之后,又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概念和任务,并且现在已经  相似文献   

12.
扩大消费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相对过剩 ,有效需求又不足 ,消费无热点 ,投资无方向 ,使得当前经济增长乏力。如果影响消费的政策不作调整 ,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势将会下行 ,进而影响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  一、我国消费水平明显偏低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环节。按照经济学的原理 ,社会再生产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其中生产是起点 ,分配和交换是纽带 ,消费是目的。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短缺或者过剩 ,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畅进行。在计划经济和卖方市场下 ,一般偏重于生产和分配。今天 ,我国基本告别了短缺经济 ,出现买方市场情况下 ,则应该引导与启动消费 ,…  相似文献   

13.
引导大众汽车消费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落的影响下,汽车消费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环节。分析目前中国大众汽车消费现状,可以发现目前研发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燃油消耗过大、能源日趋紧缺、汽车污染物排放量上升等问题阻碍了大众汽车消费及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从大众汽车消费与税收相关性分析,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制定较高的税率水平或者较少的扣除项目,体现对于汽车产业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导向,引导大众汽车消费速度和方向,调整大众汽车消费成本,抑制大众汽车消费污染,引导大众汽车消费行为,把大众汽车消费引导到能源、环境、配套条件可承受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既防止经济大幅放缓又扩大内需、注重民生的税收措施,在组织财政收入的同时刺激大众汽车消费需求,缓解消费紧缩,进而带动相关行业复苏。  相似文献   

14.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中央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经过两年的贯彻执行,已收到成效,经济增长过热和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物价上涨幅度也大大地回落.但自1989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市场疲软和生产滑坡现象,于是要求放松总量控制的呼声逐渐高涨.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市场疲软的原因是社会总需求不足,提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银行信贷规模的建议,甚至主张保持10%以内的通货膨胀率,以支持工业生产的增长.我们认为,在中央“双紧”方针的指引下,控制总量目前只是初见成效,调整结构也才刚刚起步;如果放弃“双紧”方针,中止“控制总量”政策,进而扩大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必将陷入再一轮“紧缩—放松—膨胀—再紧缩—再放松—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之中.是迅速全面放松,还是继续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这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影响政治生活安定的重大问题,对此值得认真探讨、慎重对待.现提出我们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经济生活中工业发展过热,消费过热现象已得到抑制。但同时又出现了市场疲软的现象、对于后者,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待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继续坚持宏观控制,达到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之初衷;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当调整紧缩的力度,在抑制消费的同时,促进适度消费,建立适度消费的新格局,使市场保持一定的活力,达到经济适度增长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现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了我国宏观经济总量需求人于供给这一事实,认为只要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限制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过旺的需求便可以被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新的总量平衡,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 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仅仅是问题的观象形态,引起总量失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必须把实现结构优化作为出发点;否  相似文献   

17.
我今天想讲讲广州外来工、农民工的变化趋势,对这个趋势的把握和分析,对我们提出相关政策是有帮助的。第一,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结构问题。我们国家目前以及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普通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在可见的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供给还是大于需求。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所带来的民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从总量上说,我国可见的未来里面不可能出现民工短缺;民工短缺是区域性的,是局部的结构性的问题。我认为,从总的态势来看,普通劳动力的短缺还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在研究中提出四个短缺,一是苦工的短缺,这是局部性的,暂时性的。二,更严重的是技工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产业的竞争力。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特别是跟技术有关的,核心人才的短缺。四是领军人才的短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供求失衡,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干扰了当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表面看,我国供求失衡的直接原因是货币超量发行。但从实质上来看,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是需求膨胀。当前需求膨胀的特点,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共存性的膨胀。从建国以来的情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几次大波动,都同投资膨胀有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失调,造成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从近期情况来分析,1984年到1988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为12.2%,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24.7%。予算外的投资增长速  相似文献   

19.
当前,消费基金膨胀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弊害,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点之一。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循环往复,构成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的因素,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也没有交换,更没有消费。“大力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这一论点已经日益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但是,如何对待消费这一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海峰 《河北学刊》2005,25(3):128-131
1兜9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由生产过剩而导致的危机, 在我们过去的解读中,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然而在西方学者看来,危机 主要是由财富增长与消费不足的矛盾引起的。随着西 方发达国家进人到富裕社会,为了避免由财富增长所 导致的危机,必须刺激消费,使资本循环和再生产过程 得以有效地实现。正如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所 说的:“刺激需求一一抢纽造和扩充市场一一就在日益增 大的程度上变成了解垄断资本主义下商业政策和政府 政策的主题。”川‘”Q7)在李斯曼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