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年初"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的确立,把农村人民公社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人民公社运动时期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是在征集所属各农业合作社和社员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使生产经营、收益分配等项权利都由公社支配,严重挫伤了农村基层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破坏作用.人民公社所有制是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和核算单位的农村三级所有制,它名义上保持了生产队所有权的相对完整和独立性,但其政社合一的体制特征为国家全面控制和干预生产队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生产队所有权的残缺是我国农业长期徘徊不前的重要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2.
1958年秋天,在亚洲东部辽阔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是一个初升的太阳,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它正在越来越强烈地发出巨大的热力和灿烂的光辉。通过整社运动,人民公社已牢牢地站稳了脚跟,走上了健全发展的道路。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已经起着而且还将越来越强烈地起着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五斤豆渣饼     
杨先涛 《老友》2008,(11):15-15
在上世纪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和老陈、小张在县委农村办公室,负责上下联系汇报工作。当时正值整风整社,又是汇报情况,又是统计报表,打电话上下联系较多,我们几乎每晚都要加班到10多点钟才能休息。那时我们每人每月29斤口粮,还要节约2  相似文献   

4.
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是人民公社发展生产的方向,也是人民公社有别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特点之一。一年多以来,全国各地的人民公社办起了约七十万个工业单位,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村带来的一件新事物。它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的大跃进,并且给向称落后的农村展示出一幅工业化的伟大前景,因此,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并且在群众的支持下不断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从毛主席向全国人民指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党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颁布后,郫县全县人民以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情迎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到来。去年八月中旬起全县开展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同“六化”宣传(即一乡一社化,数乡一社化,农业机械化,动力电气化,文化教育普及民办化与生活集体化)的共产主义教育经动,在发动群众诉私有制的苦的同时开展了消灭私有制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  相似文献   

6.
“1958年,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是我们党在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对人民公社这一新事物的热情歌颂,是我们党对人民公社这一具有无比生命力的新的社会组织诞生的庄严宣告。  相似文献   

7.
宅基地立法是宅基地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土地制度演变与土地管理体制演变,可将宅基地立法分为宅基地私有时期的立法、人民公社时期的宅基地立法、改革开放初期的宅基地立法、城乡土地统管阶段的宅基地立法、城乡土地体管理制转轨阶段的宅基地立法等五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立法内容,不同的立法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特点,决定了党在一定时期进行一次全党的大规模的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具有客观必要性。延安整风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开展的全党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一个全党的思想解放运动。延安整风为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开展增产节約运动的決議”指出:“全国农村的人民公社,根据去年十二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的決議,根据今年二月在郑州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議的决議和以后中央的一系列指示,进行了整社。在整社中,貫彻执行了分級管理、分級核算、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則,确定了在目前阶段公社的生产資料实行三級所有制,生产队一级的所有权是基本的,公社一級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而生产小队也应該有小部分的所  相似文献   

10.
绪言 ‘1958年,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象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们农村中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结相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直接领导下,从1942年春至1945年4月,陕甘宁边区党委系统的整风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初期、普遍整风时期和后期的整风、审干运动。经过整风,边区党的面貌边区深刻地改变了,审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九五八年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在我国的許多城市中也出現了一些城市人民社公。这些公社已經得到巩固和发展。現在全国各城鎮正大办城市人民公社。完全可以相信,很快会在全国范圍內出现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夜鞘腥嗣窆绲某霈F决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义主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人民  相似文献   

13.
1958年,在我国广大农村中出現了大規模的、工农商学兵相結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經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党的社会主义正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和1958年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比起农业社更为优越,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它使劳动力和生产資料可以在更大的范囲内作統一的安排和調度,比以前得到更合理、更有效的使用,因而更便于发展生产;工、农、商、学、兵各項事业在公社統一的領导下,得到密切的結合和迅速的发展;公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源起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土地管理法>与人民公社时期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物权法>出台之后宅基地使用权虽被明确规定为一项用益物权,但其制度内容并未被详细规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查表明,实践中农村宅基地存在"一户多宅"、有偿取得、取得程序不规范和隐性流转等现象,与现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相悖.因此,理论上应当探讨一户一宅制度立法与实践脱节的原因,明确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是否应为有偿,规范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程序,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15.
自从—九五八年实现人民公社化以来,农村人民公社在发展生产、战胜自然災害、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等方面,显示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在这个时期中,农村人民公社本身的各项制度,也经历了一个初步创立,整顿改进和日益巩固、日益完善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的组织,有的地方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队;有的地方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知生产队。多数人民公社的组织是三级,实行三级集体所有制,其中公社和大队这两级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目前还是部分所有制,生产队则是基本的所有制单位。这就是说,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同一公社的各个生产队,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各生产队之间以及生产队与大队和公社之间,在物资和劳动力的相互支援上,则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四川推行的历史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四川的推行,始于1935年,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四川的最后崩溃,历时14年有余.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四川的推行过程可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新县制实行前,从1936年至1940年3月的5年时间里,四川编整保甲三次;二是新县制实施后,1940年至1944年,四川编整保甲两次,以后则由各县逐年上报到省.而新县制实行前后,四川保甲具有编制不同、建制不同、目的不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我国兴起.伴随着运动的兴起,"共产风"在全国各地呈兴风作浪之势."共产风"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农村形势的稳定.中共中央、毛泽东曾在发现问题后加以制止,但是效果并不十分明显.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条例的形式规范了人民公社,并采取了多项措施遏制"共产风".至此,"共产风"的I,-/题才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地理系55年级、56年级全体同学,于1959年2月下旬至4月,为了配合全省整社工作,在省委农工部统一分配和系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级成了四个人民公社调查规划队,分赴四个人民公社,在调查的基础上协助公社编制了经济发展规划。郊区人民公社调查规划队在开封市近郊区进行了调查,本文初稿是根据调查规划队关于蔬菜方面有关资料,在党  相似文献   

19.
人民公社在发展过程中,毛泽东逐渐认识到人民公社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否定了价值法则和等价交换、没有处理好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以及"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采取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取消公共食堂和供给制,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无偿调拨的劳动力和财产进行退赔和调整社、队规模等具体措施对人民公社进行调整,部分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这对于解决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社动员体制的利益机制和实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公社时期,为了使农村服从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这一社会目标体系,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刚性措施:在经济上,国家以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为制度性基础,通过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化甚至生活资料的集体控制等手段,迫使农民对"集体"经济依附;在政治上,国家行政权力通过农民所依附的集体组织和各种党群团体深入到了农村最基层,并用强制性户籍制度对农民进行人身管制;在思想上,大力宣传以阶级斗争和权力神化为主要内容的奴化文化,并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对反叛势力进行镇压,使整个社会处于高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