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以言语适应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00后”大学生对英汉语码转换、中国英语以及汉语的语言态度。研究表明,研究对象普遍认为英汉语码转换有正面的语用功能。从英语通用语视角来看,使用中国英语可以加快中国文化的输出;从传播规范汉语的使命感来看,“00后”大学生普遍缺乏应有的意识。因此,我国外语教育应重视英语和汉语的双向输入,提高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容忍度,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使命感,实现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国际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通过分析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中国英语中的中国特色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是很必要的。中国英语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产生于国际英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英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它是国际英语的拓展与延伸。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从语言,文化与思雏的关系探讨中国英语的语篇特点,进而说明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将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分成了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和国际两个部分,结合海外任教的经历,提出了汉语教师在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树立文化分类和分阶段进行教学的意识.在外派过程中不但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将跨文化交际运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中,还应该完成自身的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代表人物霍米·巴巴的思想出发,针对我国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曲意迎合英语世界的标准和口味以及特意把中国特有的文化"西式化"这一现象做一剖析,并指出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具有汉式特色的、能够充分发挥交际功能的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是汉语公示语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应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数量大,种类多。中国的饮食、丝绸、陶瓷、传统文化及独特的风俗习惯对英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在英语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但同时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生存状态也不尽相同。随着中国文化影响的日益扩大,世界文化的不同融合,新的汉语借词会不断地出现,而另外一些汉语借词则会从英语中消失。  相似文献   

7.
由于对宇宙感知的角度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着差异。汉语因受汉文化整体式思维的影响,允许模糊性表达。汉语的这种特征并不影响用汉语沟通。但是,如果中国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无意识地使用整体式思维,这种思维模式便是误导。而一般说来,模糊与笼统在英语表达中是应该避免的。通过分析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模糊、精确现象,可以探究影响中国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的相关因素,寻求改进目前英语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中美两国2000—2012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作者发现,两国在写作教学方法、内容和技术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但美国更重视协作学习和写作社区;而中国则关注错误分析、应试教学、汉语语言和文化的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因此,中国英语写作教学应该立足本土实际,开展跨学科、跨院校、跨国界的协作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English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已从英国一国的语言变成了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语或官方语言.一种语言使用的人数越多,范围越广,就越容易产生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变异,形成同一种语言的不同变体.随着这些国家人民在使用English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各自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注入了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特色,English在这些国家都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因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English地区变体或分支.有些专家认为这些国家的English已不再是大英帝国正统的英语,它们各有其特点,在语音、词汇、甚至语法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于正统英语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英语在其发展和演变的一千多年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语,汉语词汇以其独特的表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进入英语词库之中。汉语音译贷词的融入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同时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老文明得以传扬。本文以翔实的例证对汉语音译贷词的起源、涉及范围、语音源流和进入英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探讨了汉语贷词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说明了英语中的汉语贷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调的学习一向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真正像英语本国语者那样流利地运用英语语调,其间夹杂着许多汉语声调以及汉语语调特点.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调习得与产出情况作一个初步调查探究,可以明确在语调教学中应该注意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产生各种带有不同地域和文化特征的英语变体,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是英语和中国文化接触、融合的产物。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汉语借词上。依据从《牛津英语词典》中收集的汉语借词,通过分析这些词语的借入时间、借入途径和构成方式,探讨了中国英语词汇层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借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是中国特有的,这些词汇不但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也把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带给世界。  相似文献   

13.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即英语在中国逐渐产生的一种变体,俗称中国英语.它在保留英语标准的前提下,反映汉语思维方式并带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中国英语的迅速发展表明了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如何顺应这一趋势,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广泛地传播中国文化,采取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将探讨这一趋势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即用英语教英语(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已逐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最近我们就这一专项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跟踪听课,发现英语课堂大致有三种类型:①基本用汉语组织教学(少数);②仅使用课堂英语(Classroom English)(约占总数的一半);③全部用英语组织教学(约占总数40%)。第一种类型当然必须改变,第二类也过于局限,即使全部用英语的第三类也有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只用简单英语(simple English);②全部用较为复杂的英语,③开始阶段用简化英语(Simplified English),以后逐步使用复杂英语(Normal Elaborative English)。第一种情况居多,约占该类(即上述第三类型)总数的60%,第二种情况约占30%,第三种情况约占10%。从上述调查结果可见,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进行深入探讨,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认识论的角度对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5.
英语有许多种变体,新加坡英语就是其中一种,有的语言学家称之为Singlish。在新加坡,英语主要是通过教育体制进行传播的。尽管这一体制试图教学生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但由于地方语言和文化的侵入,新加坡人使用的英语与标准英语产生了差异,其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及表达方式均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Singlish可说是土洋结合,是一种独特的地方英语。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新语”,即新加坡英语。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式英语、外国人学习汉语使用偏误和欧式汉语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语言迁移"是双向的,要想有效地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双向干扰,就应重视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语言的差异越大,对比分析的意义就越大,只有将自己的母语和所学的外语相比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掌握两种语言表达的特点,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自由转换。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主要包括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借用英文单词或字母同汉字的组合、借用外来词三种构成方式。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不仅具有简洁性、新奇性、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不稳定性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表情色彩、语体色彩及联想色彩等修辞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是汉语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它反映了以英语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媒体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中对汉语的冲击,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成语和英语的idiom都具有意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具有鲜明、生动的特性,有极强的生命力。成语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传承性和总结性,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悠久的历史背景,因而,它处于汉语言的中、上层地位,成语的社会效应无可替代。本文利用衬托式对比研究法,分析了汉语成语与英语idiom的语义学、语用学特点、结构特征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汉语对世界强势语英语的影响越来越大,进入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也不断增多.本文研究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地域和语源特征,分析了汉语借词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