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羌族原始宗教中的"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集大成者。文章对在羌族原始宗教及羌族民族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释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事实证明原始宗教在艺术起源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表现在:原始宗教观念是神话、图腾艺术等赖以产生的认识论基础和世界观根源;原始宗教的思维方式孕育并最终分化出艺术思维方式;原始宗教的礼仪活动为原始艺术的生成提供了审美形式。鉴于宗教与艺术关系密切,应该建立跨学科的宗教艺术学。  相似文献   

3.
从《羌族释比经典》探讨羌族原始生态环保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羌族文化核心的释比文化,其蕴含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从《羌族释比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出羌民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种种保护行为。对这些环保行为进行挖掘和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羌族文化,并为解决今天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昊 《南方论刊》2009,(6):64-65,62
神道教发源于日本本土,是日本民族自原始社会以来就一直秉持的宗教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佛、儒、道等诸多宗教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了本国独特的民族宗教。作者认为,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其日本民族化,是推动神道教不断进化的动力,也可以说,神道教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逐渐丰富并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5.
湘南民间一直保留着民族生活中原始遗风和古老习俗,这些现象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社会流行过的以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为形式的原始宗教.今天我们可以从湘南人民生活中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文化意义,并考察出原始宗教及其信仰对湘南人民传统生活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台湾高山族的先民主要来自福建。闽越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各种宗教祭祀、巫占之风、宗教礼仪等也都随之进入台湾高山族人民的生活。这不仅丰富和补充了台湾高山族原有的宗教信仰体系,而且也为闽台两地少数民族的族缘联系提供了信仰纽带和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台湾高山族特有的信仰和族群文化。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国前,岷江上游的羌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制阶段,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加上其他原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又因为羌族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汉族历代王朝和吐蕃政权的统治之下,受汉、藏文化影响较深,所以有的羌民也兼信汉族地区的佛教、道教和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宗教信仰也与其他民族一样,远古时期有宗教学上称之为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萨满教。从《史记》、《汉书》及其他我国古代汉文史籍的记载来看,哈萨克族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与中原地区相同。以血缘亲族关系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等社会组织形式也与其畜牧业经济结合在一起,并长期保存下来。这些与中原地区是不同的,因而,在原始宗教信仰方面,其内容与中原地区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羌族的祭祀仪式作为羌族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与其他民族相比,有着鲜明的个性,就是民族的审美意识在其中的差异与沉淀。主要表现为巫灵审美意识,以本族为本的审美意识,和合人与天地、人与神灵、人与人审美意识,以及对于生命崇拜与乐观的生命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研究对于羌族审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利中 《学术探索》2003,(12):63-65
原始宗教是原始氏族———部落制社会的伴生物,是氏族制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氏族———部落制的社会存在,原始宗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初民的生存需要和群体组织延续的需要,原始宗教在事实上从诸多方面满足了这种需要,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史上体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原始宗教及其文化功能的发挥,人类文明的维系、积累和传承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葛洪在道教史上第一次确立了道教的神仙信仰体系,<抱朴子内篇>中对仙、玄、一诸概念的阐述在理论的层面上确立了神仙具有超越世俗世界的神性;在实践层面上阐明了神仙是可以通过克服世俗生活中诸种欲望的修行和服食金丹达致.正是在思想和实践的双重层面上神仙信仰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静 《学术探索》2014,(2):131-136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典诠释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性的分析,对核心概念的训诂及其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的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下的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转换的方法,则借助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策略性框架",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宗教代表了人类思想的两大体系.科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与科学曾长期混存,宗教为科学家提供信仰和研究的动力,宗教需要理性为信仰服务.科学发展一旦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制裁.现在科学和宗教的地位和影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科学还无法证伪宗教的一切命题.在科学时代,宗教需要接受科学的挑战,科学需要不断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宗教与科学从对抗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14.
陈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66-69
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应该与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依法治国等延安精神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发西部.  相似文献   

15.
政治的统一首先需要思想的统一,在黄老思想已不合时宜的情况下,汉武帝登基数年,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将这一理论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经学从此在思想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霸权.当时的社会性质、武帝的性格构成以及他对意识霸权的利害分析,最终决定他会取于经学.  相似文献   

16.
Perceptions of disrespect are central to everyday life.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disrespect across various social arenas, prior research has failed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perceptions. This problem is magnified when considering that perceptions or disrespect may vary across individuals and social situations alike. Drawing from theories of social geometry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dividual and situ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at inform perceptions of disrespect. Using factorial vignettes, and a large sample of students, 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assess actors in various conflicts.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show that perceptions of disrespect vary across individuals. The content of situations appears to drive perceptions of disrespect more tha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disrespec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严正 《晋阳学刊》2013,(2):64-69
自20世纪初经学的神圣地位被取代,经学研究被西方所创立的学科系统所分割,传统儒学研究成为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导致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传统的儒学史呈现出支离破碎的景象。其实不论先秦子学形态的儒学,还是宋明理学,都可以解释为经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存在形态。今天我们将经学史与儒学史统一起来,作为现代儒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方法,对于把握儒学的本质,探讨儒学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以往一切宗教观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它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论述了宗教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我们当今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事务,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