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代学界对传统学术史的清理 ,很多仍以章太炎为起点。章太炎《訄书》 (重订本 )学术史诸篇几乎可以看成一部简明中国学术史 ,对它的再认识 ,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学术史 ,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章太炎。在《訄书》 (重订本 )中 ,章太炎保持着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同时对现实的殷切关注 ,他又借清理学术史而批判现实 ,有着极强的“经世致用”的倾向 ,这两方面使其学术史研究呈现出了异常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訄书》《检论》三种结集过程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的否定的实例章太炎一生中间曾多次自编选集或文集。著名的《訄书》,便是他的第一部自选集。訄者,迫也,意即“逼迫人有所为”。章太炎一再申明《訄书》、“逑鞠迫言”,也正是毫不掩饰地告诉读者,那里面辑集着穷蹙的环境迫使他非说不可的话。所谓穷蹙,当然主要指作者身处的社会政治环境。那时正关切地注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作者,以为研究学术,应该循着“观省社会,因其政俗,而明一指”的方向前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早从事学术史研究的学者,其《訄书.清儒》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今从撰著收录、主要内容、学术价值及影响诸方面对《清儒》略作分析,以明该篇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兴时化者,莫善于侈靡"──从《訄书·喻侈靡》看章太炎早期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张根福,丁孝智关于章太炎早期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至今论者寥寥。五六十年代.曾有人对之完全否认,认为章太炎"从来没有说到发展工商业的话。"[1]有人甚至认为,章太炎...  相似文献   

5.
如何看待孔子及儒家学说是中国现代思想转型的核心命题。这一问题发端于康有为,而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之前的诋孔,到陈独秀《新青年》时期发起的反孔反传统运动,则构成了中国现代思想进程的主线。章太炎初刻本《訄书·尊荀》一文建立起损益的历史发展观,在这一历史观内,其复刻本《訄书·订孔》与日本讲学时期的《论诸子学》两文,开启了现代批孔的滥觞。陈独秀是在继承章氏诋孔言论的基础上,站在进化论与西方现代文明的普世化立场,指出孔教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之处。两人的批孔构成了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微妙关系,能为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马克思在此书法文版导言中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这就点明了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列宁也指出,这部书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我们党非常重视这部著作,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它列入“干部必读”的书目,因为这确实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这部《笔记》是新近问世的章太炎著作,从中可以领略章氏学术的特殊结构,也可以窥见近代学术史的嬗变之迹.梁启超曾说,章太炎的方法是清儒正统派的,从《笔记》看,梁氏只说对了一半.陈寅恪曾云,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从《笔记》看,陈氏所云,正是章氏所创.胡适亦曰,章氏方才有贯通的诸子学,这部《笔记》则体现了别一种贯通.  相似文献   

8.
我与《鬲与鬲文化》一书的作者鬲向前先生素昧平生,由于一位学界好友的推介,我有机会在他的这部著作出版之前,读到了这部凝聚着作者多年心血的书稿。我很珍惜这种"书缘"。读后有所感悟,愿与读者分享点滴心得。据本人的闻见所及,本书是第一部对"鬲与鬲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这部著作主要是用来谈论哲理的,但是它却极富文学色彩,因而也可以把它当作先秦时期的一部文学著作来读。这部著作虽非一人一时之作,但表现在文学上却是比较统一的。这部著作在文学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那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价列宁的《哲学笔记》?《哲学笔记》是列宁所做的读书摘要、札记、批注的集合.其中,收集了列宁从1895年到1916年间的三十多篇笔记.它的主体部分是在1914—1916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写成的关于黑格尔哲学著作的读书笔记,特别是《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尤为重要.这里我们所涉及的主要就是这一部分.由于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个笔记的集合体,不是为发表而写的著作,也不存在杀青定稿的问题.这一特点就给如何评价这部著作带来一些歧义,给如何研读这部著作带来很多困难.然而,由于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特别对于理解列宁哲学思想的发展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也就无法回避上述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1.
《义山杂纂》,又名《杂纂》,古今说海本题唐李商隐撰。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部著作的真实性一直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后人假借李商隐之名而作.并非后人的作品。甚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樊南文集》,亦未收录该书,可见人们对这部著作从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义山杂纂》是不是唐朝的作品呢?其作者是谁?它有何学术价值?对此,笔者将作以简单的探讨.以求指正。一、关于《义山杂器》的真伪问题《义山杂纂》的成书年代.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若从《义山杂纂》一书的内容来看,它确为唐时的作品。在《义山杂纂》一书中.有…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由章太炎嫡孙章念驰撰写的《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年届古稀的他,当谈及今人对章太炎的误解,或者遗忘时,言辞中更多的是深深的悲伤和无奈。——编者"今年是我的祖父章太炎去世整整80周年,一般人对他的记忆很模糊,大多数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疯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著作,由于直接论述社会问题,黑格尔的庸人气息较多地溢于书页,这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这部书仍然具有革命的、进步的内容,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不过,多年来,它的进步的、合理的内容没有得到重视,许多文章、著作只强调它的保守性,无视其合理的进步的因素,似乎这部著作除了证明黑格尔极端保守的政治观点之外,别无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安宅先生是国内著名的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国内美学研究的先驱,1934年出版的《美学》一书系统地阐发了他的美学思想。这部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当代美学的转向提供了契机,但它的价值被忽略。本文通过梳理《美学》一书的内容,分析该书的版本源流、编写特点与文献价值,进而重新评价李安宅先生的治学成就与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5.
《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是维吾尔人民盼伟大学者穆哈默德·喀什噶里的不朽著作.这部著作不仅为研究维吾尔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而且为研究我国突厥各民族的语言、历史、文学提供了可靠的材料.这部著作的内容极其广泛而深刻,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迄今为止所写的关于突厥诸语言的住何一种著作都不能与它媲美.所以.与其说它是一部辞典,倒不如说它是一部辞海或一部百科全书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6.
余昔移录原玉海楼籀公手批群籍书眉校语而成《孙诒让读书札记汇辑》,后改题《籀庼读书录》,收入《籀庼遗著辑存》中。原辑所录,限于经部,而未及小学类诸书。今复辑所校他部各书《乙巳占》、《古逸丛书目》、《十驾斋养新录》、《邓析子》、《易林释文》、《訄书》等六种。以赓续前篇。籀公校书,今可见者尚多,移录理董,则俟他日。其校唐李淳风《乙巳占》、清黎庶昌《古逸丛书目》两书,皆未识年月,据彼校黎《目》“影宋大字本尚书释音”条,谓江山刘氏近年亦有覆刻,则公校《古逸丛书目》,时当略后于刘氏  相似文献   

17.
继《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和《中华伦理范畴》之后,傅永聚教授和任怀国教授合著的《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35万字的著作,是两位学者穷数年之功写成.它既是一部系统周密、体例独到、资料丰富、叙议结合的系统论述儒家政治理论的学术专著,又是一部忧世忧国的、有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的、体现着知识分子良心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智奎撰著的《精神文明建设论》一书,已于2003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字。这部著作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论丛》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本人有幸读到舒远招教授的著作《西方哲学哲学原著精义选讲》。这部著作是根据他给研究生原著选讲课程的录音整理而成的,算是教学方面的成果。事实上,这部著作也是作为"名校名师名课实录"丛书之一,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11月初版)。但我相信,只要稍微认真地阅读这部著作的具体章节,读者定会感到这部教学实录作品汇集了舒教授多年来潜心钻研西方哲学原著的许多心得、体会,是一部能够充分体现其教学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的力作。  相似文献   

20.
《(九言)书》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章太炎的代表作。一八九九年初,章太炎着手把自己的一些学术、政治论文辑订成册,题名《(九言)书》。(九言),急迫之言。初版为木刻本,线装一册,共五十篇,另补佚二篇。一八九九年冬在苏州付梓,一九○○年七月前出版。目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章太炎选集》注释本和陆续出版《章太炎全集》。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别号太炎。浙江余杭人。一生著述极多,估计有四百余万字。内容也极为广泛,主要有政治、哲学、史学、社会学、经学、文字学、语言学、金石学、文学、诗歌和碑志等。这里仅从他三订《(九言)书》所作的篇目和内容的选择,看他在各个时期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