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理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44-246
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藏区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对藏族的现代教育影响深远。尽管寺院教育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藏族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但其独特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对现代的学校教育仍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杨川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2):135-138
英语辩论课程及英语辩论赛事已逐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课程的新兴性和特殊性,在该课程的课堂组织、教学体系、教学理念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分析藏传佛教辨经制度的优秀传统,借鉴其在辩经练习形式、辩论技术和辨论道德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以用之促进英语辩论课程教学理念的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润年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5):90-97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位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诸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五大教派的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施东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63-67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规模庞大,寺内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完善,成为格鲁派的势力中心,在藏区有重要的影响。探索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的发展模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115-117
寺院经济是藏传佛教寺院在藏区发展的产物。历史上,寺院经济曾是藏族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初期和中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到晚期则逐步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6.
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的辩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银枝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75-80
辩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修学的主要方式,起源于印度佛教的论义,完善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改革。西藏昌都强巴林寺是格鲁派的重要寺院,保持着完整的辩经传承,其辩经的核心内容是“五部大论”,在特定规则的要求下展开“立宗辩”或“起坐对辩”。强巴林寺辩经具有鲜明特点,在寺院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僧人潜心修学、探究佛理、提高思辩能力,而且也是僧人考取学位、寺院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安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2):39-42
藏传佛教寺院僧侣是藏族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茶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寺院僧侣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茶,历史上还曾出现过规模庞大、气势恢弘的寺院茶会。因此,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僧侣的茶俗,可以充分挖掘蕴涵其中的深层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3)
当前藏区教育存在着二元结构:现代学校教育与寺院学校教育。对广大农牧区的青少年而言,现代学校的目标和期望却与他们自己家庭有很显著的不同。再则,藏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不断接触,青少年在学校生活方面产生若干不易调适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一些青少年进入寺院学校学习,这是相当值得注意的教育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普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8-14
藏传佛教在形成后,开始了向外的传播,青海是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域,在元王朝的大力推崇下,藏传佛教在青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青海藏传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时空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
梁成秀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19-23
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兼具出版文化功能,它是藏传佛教文化功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史上特殊的形态。文章从藏传佛教寺院的佛典翻译、典籍出版、文化传播三个方面分析了藏传佛教寺院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杨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54-58
唐朝时期,民间佛事活动异常兴盛,这必然会造成各种佛经在民间大规模的流通和使用。笔者以敦煌唐人写经题记为基础,再结合笔记小说等材料,对唐朝时期民间所使用佛经的产生及其流通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长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79-89
从佛教社会史的角度,对宋代寺制中的甲乙与十方寺制的区别及其例外情况、"革律为禅"的特定含义,二寺制与佛教戒律精神的错位、十方寺制的起源,二制寺在宋代寺院格局中的动态关系,政府对二制寺的管理,十方制的弊端及其产生原因,十方制在宋代政教关系中的意义等问题作了考论。 相似文献
13.
寺院经济是佛教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寺院经济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政权对汉唐之际的寺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政权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对寺院认可是寺院经济产生的前提,政权、信众的赠赐施舍是寺院经济财富积累的基础,寺院所从事宗教文化活动承担着社会教化和慈善事务。寺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与世俗地主经济矛盾加剧,产生了种种限制寺院经济的措施,其极端就是"三武一宗"灭佛。至唐代中叶后,寺院、僧尼的免税特权逐渐消失,寺院经济的经营模式也向禅林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彭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10-16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从比照对象的确立、语言标准的提取两方面,结合具体的研究实例,讨论了早期可疑佛经的鉴别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6.
汪维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5):157-162
解释疑难词语是汉译佛经语言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待考释的词语仍不在少数.考释一个词语不仅要求得确诂,而且应该力图探明其得义之由."臭处"在佛经中用作形容词和名词,相当于"臭秽","处"不表义;"目士"是"明目士夫"的简称,指明察秋毫之士;"学"在安世高译经中有"考虑、思量"的意思,"学计"和"计学"是同义连文;"左右"可以用作"大小便"的婉词,它可能得义于"方便",跟人类的右利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其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148-153
儒释道与风水之间崇尚自然的理念和共同的地理环境需求使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文化载体书院寺观在建筑选址和布局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水烙印。其典型表现便是书院寺观座落的山川形胜之处,通常是风水上良好的“藏风”、“聚气”之地。由于儒释道三家的教义和思想不同,书院寺观在风水选址和布局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书院更强调对案山的选择,佛寺更偏重于发脉(即龙脉)的选择,而道观却偏重于建筑布局和方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