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共同出版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年,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中国大学学报同类期刊中排名第五。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6日,在西安交大建校110周年暨迁校50周年庆典之际,西安交大人文学院艺术系钟明善教授将自己50多年来精心收藏的600余件文物(价值240多万元)无偿捐赠给学校艺术馆。钟明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艺术教育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西安书学院院长、台湾中国标准草书学会顾问、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名誉主任、艺术馆馆长。钟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艺术学科的教育,为西安交大艺术系的建设、书法专业的建立、大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3.
清华无线电研究所是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创办的两个物理类研究所之一,也是中国大学中建立的第一个无线电专业研究机构。根据有关档案和文献资料,对该所的筹建、迁移、科研工作情况等进行了考察,初步总结了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该所几经搬迁,聚散不定,为了满足抗战的需要,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研制出多种无线电技术设备,同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一批研究论文,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清华无线电研究所的工作不仅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聃 《山西老年》2012,(8):17-17
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显示,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和造就84名亿万富豪校友,校友财富合计近3000亿元,超越北大成为2012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此榜一出,即遭嘲讽。  相似文献   

5.
[摘要]王子云是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界的先驱,其艺术史学体现了中国艺术史学在现代转型时期诸多方法论和研究视野上的学科特点。以田野调查和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献考证、实物调研结合艺术分析的实证与审美的综合研究方法是其主要学术特色。他对于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与艺术史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不仅促使了艺术史学科的现代转型,同时方法和视野的拓展,提升和拓展了中国艺术史学研究的范畴。研究他的治学方法,将启发学界反思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关于艺术史学科边界、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受众等核心问题与困惑。  相似文献   

6.
英国学者卜士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中国文物鉴藏家、艺术品交易商和汉学家,可谓是西方中国艺术史尤其是中国陶瓷领域研究的先行者。在华期间,他不仅投入以中国陶瓷为中心的古物鉴赏和收藏活动,还立足于深厚的学问探讨和诠释中国陶瓷艺术。卜士礼研究中国陶瓷的方法,以中国学术成就和方法论为基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其后之研究者,其著作成为了后续同类出版物的范本。卜士礼丰富的中国陶瓷学著述,充分显示了其中国陶瓷研究的前沿性和系统性,也成为了欧洲学界理解和阐释中国陶瓷文化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7.
书评     
马未都先生多年致力于文物收藏与研究,在陶瓷、家具等文物领域享有盛名。出版过多本文物研究与收藏的书籍。  相似文献   

8.
版本学、校勘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绕不开的研究"基础",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而中国古代艺术研究属于传统文化研究谱系的一支,虽有其自身的学理,但也需要关注版本及校勘问题。"版本者,研究之本也"。如果古代艺术史研究不注重版本学、校勘学研究,就可能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甚至造成学术硬伤,最终影响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在艺术类著录题跋、序跋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证明版本学、校勘学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永茂堂是水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艺术展馆之一。自2006年创建以来,由孙田先生负责公司的组建与运营工作,水茂堂美术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广中国艺术,呈现与弘扬艺术的人文精神,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永茂堂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000余平米,馆内收藏艺术作品1500余幅,馆内设有展厅、会议厅、艺术家工作室等空间。以"高标准,新思维"为思想理念,注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关注本上文化,为艺术家与藏家交流、座谈、鉴赏提供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新文物保护法的制度创新,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制度、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制度、馆藏文物管理制度、民间收藏管理制度等。同时,还论述了新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立法建议,如“文物”概念的立法完善、保护文物“原真性”原则的立法完善等。  相似文献   

11.
图像与思想的互动——谈跨学科研究中的图像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图像资料是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料。近年来,随着考古与视觉文化材料的大量涌现,图像艺术逐渐进入到文史研究的视野之中。在人文社会学科内部,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领域与艺术史研究之间互动频繁。本文将从艺术史学科的视角出发,分析历史研究与图像的关系,审视艺术史研究的定位与发展,讨论艺术史与思想史学科之间对话基础的扩展,并探寻中国艺术史研究如何在跨学科发展中确立自身的学术独立性与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焚余古籍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被严重焚损的线装古籍 ,它们历经整整一甲子的尘封 ,情状堪忧 ,为此学校特拨专款修复 ,使这些有着不同寻常经历的古籍善本在清华大学 90周年校庆前获得了新生。焚余书可谓琳琅满目 ,珍品杂陈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月6日至10日举行。周谷城教授主持会议进程。与会代表包括中国文化、比较文化、世界文化、哲学史、美学史、经学史、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科学史、中外关系史、宗教学,考古学、文物学、古文献学等16个学科或跨学科的专家,中年学者占大多数。美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学者十人专程来上海出席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45篇,多数讨论中国文化传统的再估计,部分讨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其中既有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估计,也有儒学传统和近代传统的具体估计,还有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外文化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东籍人士周自齐是齐鲁大地较早远赴西方、接受西学教化的成员,在中西文化交流和近代新式教育的创建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清华学堂作为由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兴办的留美预备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而周自齐则是清华学堂的奠基者、开创者,可以说是创办清华大学第一人,在争取美方退款、考选三批直接赴美留学生、筹建游美肄业馆、负责清华学堂的筹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10-11日,海峡两岸大学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与会专家从何谓大学、何谓教育等角度出发,热烈探讨了中国近百年来一直作为“富国强兵”手段的大学教育,如何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恢复其精神本质。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8所大学的14位专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下的大学文化”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6.
常任侠在毕生的艺术史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艺术"和"巫舞同源说"两个著名命题。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乐舞史和中外艺术交流史三个维度展开,将艺术交流与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借助现代考古学方法和艺术比较研究来建构东方艺术史的图景。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开拓了东方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奠定了东方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对中国当代的东方艺术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作为珍贵的艺术文献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东方艺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艺术史奠定了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清华大学主办,创刊于1915年,1986年复刊,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方面的研究论文,兼及国情、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主要栏目有:历史研究、文学研究、哲学研究、国情研究、名师讲堂、清华国学院与现代学术、海外学者论坛、跨文化研究、人类学研究、法律与政治、经济与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文献与考辨、艺术与艺术史、讨论与评议、期刊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国剧陈列馆从20世纪30年代筹备到成立的过程,以及在抗战期间的艰难维持和抗战胜利后的恢复,乃至建国后的去向,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考察。国剧陈列馆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政、学、戏曲界等多方关注和呼应,所搜集和收藏的戏曲文物也多得以保存和延续至今,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梳理国剧陈列馆的沿革,我们可以发现齐如山等人抓住博物馆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契机,创造性地利用国剧陈列馆来收集、保存和研究戏曲文物,并向公众开放,宣传介绍传统戏曲,为传统戏曲文化在现代的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同时,由于陈列馆的藏品始终带有强烈的私有色彩,与公立博物馆相比,陈列馆又具有“不完全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被称为全球最美的大学之一,考察清华大学100年来校园景观环境的特点与传承,可以为今日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对清华大学校园园林景观、植物景观、纪念景观、小区景观、建筑景观、交通景观特点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校园具有美化环境及文学、历史、教育作用,彰显大学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提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注意景观和谐、功能分区、自然融合及可持续性,为建设绿色大学校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艺术考古学奠基于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理论与实践及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性遗存,即遗物和遗迹。这些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功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艺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的运用。同时,艺术考古学的研究离不开考古学、古代艺术史、民族学、宗教学、民艺学等学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