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应主要着眼于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化立场、语言能力,而不应过多强调翻译的方向性和译者的语言隶属关系.中国译者的“逆向翻译”和汉学家的“直接翻译”都是中国典籍外译合理有效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翻译把中华典籍及其经典文化介绍给世界,对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由于中西语言存在着较大差异,外国人学习汉语面临着实际困难等现实,要想有效地传播中华典籍,译者应该借助英语这种世界语言。译者在中华典籍英译时应该了解西方读者的文化倾向,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典籍翻译切实起到宣传介绍典籍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看典籍英译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联斌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12-113,124
本文的研究表明,典籍英译的标准其实是适合与忠实,这种翻译标准给译者在英译典籍过程中的权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译者并不是被动模拟,而是基于忠实基础上的主动模拟。  相似文献   

4.
儒家典籍中的哲学伦理思想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和历史积淀,对其进行译介是确立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在译介过程中我们必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通过对以往的儒家典籍的译介的梳理发现,传统的译介实践常常是以外国译者为主体,以"西方中心"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从而导致了儒家哲学思想被割裂和扭曲.在文化自觉意识的观照下,儒家典籍的译介应以中国译者为主体,在"文化平等对话"的理念指导下,采取异化的阻抗式的译介策略,这对弘扬和传播儒家文明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中国典籍英译史发展的四个特点,指出关于典籍英译认识的五个误区,认为当前的中国典籍英译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探讨了当代典籍译者应注意的翻译策略,希望有助于发展中国典籍英译事业。  相似文献   

6.
文本没有终极的意义。翻译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意义,而无法完全准确科学地获取意义则使源文难以逃脱翻译暴力的侵袭。中国典籍文化的深厚性使其在经过译者的理解和再表达后更易遭受种种损伤。翻译暴力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暴力阻碍文化交流,积极暴力促进文化交流。译者无法避免翻译暴力,所以译者的明智之举是切实规避消极暴力,适当采取积极暴力,以便忠实源文精神,守住伦理底线。翻译暴力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译者应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促进者,而不是阻碍者。译者在典籍英译中要坚决维护中国文化的正面形象,灵活运用积极暴力,增加源文的可译空间,努力促成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使中国文化在异域他乡广为流传,泽披天下。  相似文献   

7.
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姜怡、姜欣两教授以《茶经》《续茶经》英译为研究个案,从美学视角分析译者怎样把握“美译”的内涵。探究典籍英译的美学思想和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审美取向,不难发现,译者选用或清新、或朴素、或凝练、或俭约的语言在译文中重现了原文的词句美、音韵关和篇章美,塑造了茶典籍英译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8.
典籍外译本担当着传承、宣扬中国民族文化,为西方汉学界提供研究资料的重任。译者必须重视典籍外译本的质量,如实、准确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通过比较当前流行的几个《孟子》英译本,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孟子》时存在三大误区:利用西方概念和经典教义简单"反向格义"孟子思想的误区;忽视语义的不确定性,机械翻译的误区;不重视训诂,错解原文的误区。上述三个误区各有其显著的表现和危害,制约了典籍外译本的准确性和忠实度。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而译者作为译入语社会的主体成员,其思想意识无不铭刻着所处社会主流价值的烙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化的价值观融入译作之中.这种价值观不仅体现在翻译行为本身,而且体现在翻译的选材和策略上.  相似文献   

10.
李洁 《理论界》2012,(9):112-113
杨宪益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一生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到西方,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从翻译认识、翻译取向和翻译理想三个方面概述杨宪益的翻译思想,为纪念这位优秀的翻译大师,也为提高典籍英译的译者素质和丰富翻译指导思想探寻道路。  相似文献   

11.
楚辞与楚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楚辞》的上源是复杂、多元的。《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楚辞学的研究规律是:每一种学术派别、研究方法的出现,总是与当时的文化学术思潮相联系。任何摆脱时代制约的努力,往往正是时代思潮的反映。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楚简、秦简、汉简、楚帛书帛画、楚国青铜器及铭文的大量发现,这种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相互印证的方法很快被楚辞学界所接受和运用,沿袭多年的文献考据之法、义理评论之学,升华为地上文献与地下文物相印证,传统考据与西方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文字、文献、礼制、民俗、民族、考古、历史、哲学、宗教等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涵与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琼 《云梦学刊》2008,29(2):60-62
"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克明 《云梦学刊》2010,31(5):43-48
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颇丰,诸如中国古代制图工具:规、矩、镬、绳、墨以及画法的描述,是楚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科技史的角度来考察楚辞中有关图学的记载,是楚辞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极具中国乃至世界图学发展史研究的价值。楚辞对于了解秦汉之际中国图学的成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杨修死于帝位之争,而非曹操的屈才.《三国演义》发挥了《世浯》中杨修恃才逞能的一面,而略去帝位之争不提,是为了塑造奸雄曹操的性格特征,与史实并不符合.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各城邦因各种原因广泛开展了殖民运动,希腊人的殖民地遍及地中海、黑海沿岸。殖民运动对古希腊国际公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对其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的萌芽与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鹤 《云梦学刊》2004,25(6):10-12
以韦庄为例,将诗学原典《楚辞》与唐诗比较,探讨诗歌的源流关系。韦庄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因此表示出深深的凭吊与怀念。韦庄诗歌的创作心态、意象塑造等与《楚辞》都有着渊源关系,也有一定的发展。这是中国诗歌产生、发展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1,22(6):13-18
周建忠辑录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相似文献   

18.
龙清香 《云梦学刊》2012,33(4):60-63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文化上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原则,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原则,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9.
纪望书 《云梦学刊》2013,34(2):61-63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其阴阳合一奠定了故宫天人合一的总体设计理念,保和太合规制着故宫崇尚中和的基本设计思路,八卦五行铸就了故宫独异其趣的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的现状及我国体育旅游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勇  罗亚平 《云梦学刊》2004,25(3):56-57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应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积极寻求对策,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