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针对海岸带地物类型复杂多样,监测难度较大,本文选取山东省烟台市海岸带为研究区,运用时间序列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像元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在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不同波段上表现出的光谱差异特征,通过构建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出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1)像元时序特征值作为网络输入形式,提取出烟台市8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区分出草/林地、耕地、裸地等地物,并能提取细长河流和道路,有效降低了"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现象.(2)该方法总体分类精度、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1.32%,0.8965,比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分类器总体精度提高4.17%,5.66%,分类制图中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基于像元时序特征值分类方法分类精度较高,为利用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对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快速、准确分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地处西南的渝北地区地表覆盖类型复杂、土地利用多元化,仅依赖于光谱特征的传统遥感信息提取方法难以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利用决策树分类技术对渝北地区的TM遥感影像进行分类,除光谱信息外还结合地质、NDVI、PCI等多源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42%和0.854 7,较传统的监督分类和仅依赖于光谱特征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有较大提高,这也表明基于多源数据的决策树分类技术对地表覆盖复杂地区的遥感影像分类比较适用,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中,经常要对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为了利用粗糙集理论处理不确定数据的优点,根据粗糙集理论的思想,先由已知测量数据提取出决策表,再进行补全、离散化等预处理,最后进行属性约简并提取出分类规则,对测量数据进行分类,剔除测量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实验结果显示该异常数据发现方法比常用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更为客观、精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4.
关联规则约束下云服务组合大数据挖掘容易出现邻阶干扰,数据挖掘的聚类性和抗干扰性不佳。为提高云服务组合大数据挖掘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卷积神经网络的大数据分类挖掘技术。采用连续模板匹配技术进行大数据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分析,结合匹配相关检测方法进行云服务组合大数据的信息融合处理,对高维融合数据进行频繁项检测和关联规则特征提取;对提取的云服务组合大数据的关联规则采用模糊卷积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属性分类,结合特征压缩方法对分类输出的云服务组合大数据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实现对云服务组合大数据的分类挖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云服务组合大数据挖掘的聚类性能较好,在挖掘精度和抗干扰性能表现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分类器的正确率和减少训练时间,将特征提取技术与分类算法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核Fisher鉴别分析和最小极大概率机算法的入侵检测算法。利用核Fisher鉴别分析技术提取关键特征,运用最小极大概率机对提取特征后的数据进行分类,采用离线数据集KDDCUP99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使分类性能和训练时间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森林绿地对于提高人类生活环境的质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太原市为研究区,选择2007年与2009年的LandsmTM数据,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增强处理,利用NDVI、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森林绿地分布信息,利用研究区1:10万地形图等资料和GooSeearth上高分辨率图像对解译结果进行修正,根据研究区森林绿地分布特征确定60个验证点,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NDVI、非监督分类与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能快速获得研究区森林绿地分布状况,利用地形图与GooSeearth上的高分辨率数据对解译结果进行修正,通过野外验证60个点,解译精度为90%。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非结构化大数据检测方法只分析数据的统计特征、缺少对其中模糊闭频繁项集特征的识别,易出现监测结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了提高对异构集群中非结构化大数据的检索识别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闭频繁项集特征挖掘的异构集群中非结构化大数据检测方法。分析异构集群中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统计特征信息,并采用大数据信息融合方法对其进行状态监测和特征识别,从中提取非结构化大数据的模糊闭频繁项集特征量;利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非结构化大数据检测进行分类处理,根据不同大数据的分类属性进行自动检测识别,提高对异构集群中非结构化大数据检测的准确率和监测过程抗干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异构集群中非结构化大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精度较高,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由于复杂地表目标的取向往往是随机分布的,产生散射回波的随机起伏使散射目标分类不容易明确,采用常规的分类方法容易造成地表的分类混淆.文中提出了一种全极化SAR图像非监督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极化去取向处理,提取极化特征参数u、v,结合极化熵参数H进行非监督分类;之后将分类结果作为改进C-均值算法的初始类别划分,基于由u/v/H3个参数组成的特征空间,采用迭代方法实现对地物的分类;最后对NASA/JPL实验室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分类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在基因表达分析等过程中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如何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生物学信息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基因分类是进行基因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本文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把基因的多个属性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属性,将基因表达谱数据映射成一个带权图,并将图论的最小生成树理论引入基因分类分析方法,然后设计了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基因分类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K-means算法的优化算法,Mini Batch K-means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较少.分别利用Mini Batch K-means算法与K-means算法对10个不同幅度的EVI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对比两种分类算法的精度和时间复杂度发现,相比于K-means算法,Mini Batch K-means虽然损失了小部分的精度,但却极大提高了分类效率,更适用于大数据量的遥感影像分类.  相似文献   

11.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4~1996年度南方冬麦区西南片大区区试资料,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分析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可行。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春小麦主产区,近年来面积急剧下降,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种植区域北移,面积减少已影响作物间的合理轮作。主要问题是种植规模小、优质难优价,种植成本高,旱灾严重,管理粗放,单位投入产出率低,农村标准化作业程度低,市场的牵动作用差。应认真分析当地小麦的种植优势,合理区划布局,扩大规模面积,应用大机具,强调标准化作业。要提高单产、稳定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利用市场经济推动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估计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利用2009年1月4日至2016年12月30日小麦现货与期货价格日数据,通过将政策作为虚拟变量引入GARCH模型,实证研究政策对平抑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的作用,并从政策执行区和非执行区的视角比较政策在不同地区维护小麦市场价格稳定方面的效果,对模型结果和价格传导路径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对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现货市场的波动程度,并通过期现货市场间的联系对期货市场产生影响,但政策对期货价格波动的作用方向则相反;政策在平抑小麦价格波动方面的效果具有空间上的溢出效应,通过区域间的市场联系从执行区传导到非执行区,导致非执行区价格波动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甘肃卓尼县杓哇乡土族人生计行为中的新与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牛马亲家”到“承包代牧”;林中“割柳”与“柳”失其用;“春小麦”被“冬小麦”代替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啦叭洞”从圣地变为旅游地。反映了杓哇土族人生态与技术、文化互动的结果,也是支撑生计的资源日益缺乏的表现,更是边远地区人群适应市场经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氮肥肥料效应模型的选择及其对推荐施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冬小麦6个氮水平试验对四个施肥模型在冬小麦上的拟合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四个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产量和施氮量之间的关系,进上步从模型的最佳施氮量、施肥的经济效应以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综合评价,其结果是以线性加平台模型最佳。  相似文献   

16.
W TO框架下甘肃河西春小麦发展方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产麦大国 ,也是第一进口大国。我国自产小麦的市场满足率从 6 0年代以来一直只有 80 %~ 90 % ,1999年度小麦总产达到 1.1亿吨 ,满足率达到 10 0 %。目前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通用弱筋小麦的比例达 5 9% ,是市场需求的 2倍 ,而面包专用强筋小麦和糕点专用软质小麦严重不足 ,长期依赖进口。甘肃河西及沿黄灌区与北美春麦区十分相似的气候条件 ,是理想的专用硬红春麦产区。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 ,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企业大规模需要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案是采取合同供种、模式化栽培、合同预约生产、优质优价收购 ,配料配粉加工的链条式转化途径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拉动市场需求 ,扩大种植面积 ,形成商品规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1年中国15个省区小麦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单位面积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从农业技术进步有偏演进的视角考察我国及各省区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小麦单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7,年均提高1.9%,技术效率提高速度较快;各省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较大,且生化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利用效率变动差异较大,北方(河南、湖北和黑龙江)农业机械装备程度和土地规模水平高于南方(安徽、河北),因此,北方平均机械技术利用效率高于南方;我国小麦农业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生化技术型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密集型克隆植物在未来气候暖化下的反应格局,在控制实验条件下选用冬小麦接受两种温度和两种养分水平的处理。结果显示:温度对冬小麦的克隆生长、有性繁殖、生物量在各部分间的分配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而养分对多数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温度很少与养分发生交互效应。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从克隆植物适应对策的角度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选取宿淮矿区采煤塌陷水域(宿州站点)和对比区域(阜阳站点)1960-2007年的逐月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采煤塌陷水域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煤塌陷水域(宿州)近48a来春、秋、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的每10a气温增幅最大,达到0.58C/10a;气温年较差呈现减小趋势;1960~1990年代平均气温采煤塌陷水域(宿州)低于对比站点(阜阳);2000-2007年,采煤塌陷水域(宿州)春、秋、冬季气温高于对比站点(阜阳),夏季气温低于对比站点(阜阳)。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0—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SFA-Malmquist指数法和面板工具变量法探讨了农田灌溉设施的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7年间,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1.66%,技术进步率和效率提升率年均增长1.21%和0.38%,总体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农田灌溉规模的扩张可以在保障小麦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双重驱动;农田灌溉质量的提升表现出正向的技术进步效应,但对技术效率却产生了微弱负向影响,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不显著。因此,在保持灌溉规模扩张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的同时,挖掘灌溉质量提升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潜能,将会是实现小麦稳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