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突厥语言中确定过去时由确定过去时标志及领属人称后缀构成。突厥语言研究学者对确定过去时标志与领属人称后缀之间的区分尚有分歧。因此,本文从语法层面来论述-t/-d为确定过去时标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目的在于为原始藏缅语动词人称形态的重建勾画一个初步的框架。我将分别讨论两类人称形态的来源:一是各语言中广泛分布的人称后缀的来源;二是目前调查材料尚不够充分的前缀的来源。鉴于鲍曼(1974,1975,1979)和狄兰西(1980,1981b)的研究,后缀系统被部分学者认为具有重建原始共同形态的可能性;前缀系统则不然。就我所知,目前普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称代词中的三身代词为分析对象,主要考察三身代词在开封方言的使用及其自带领属标记情况,试图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寻找相关规律。在搜集、整理语料后笔者认为,开封方言的人称代词形式单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相关形式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句法功能分别成互补分布状态,第三人称代词使用则较为自由,但三身代词在领属结构中存在自带领属标记的情况,即通常不需领属标记"的"。  相似文献   

4.
突厥语言分布在从太梅尔半岛到伊朗,从东西伯利亚海到地中海(在其发展的个别时期几乎达到大西洋)的广阔境域内。 突厥语言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中部,过去和现在都和许多环绕在其周围的语言发生接触。突厥语言的地理位置上千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研究突厥语言和周边语言古往今来的接触不仅对突厥语言史、而且对相邻其它语言的历史均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在这方面,突厥语言较之印欧语是处在一种独特的环境之中,印欧语基本上是在与亲属语言的接触之中发展而来的,它没有处在非亲属语言的四面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最早对突厥诸语盲,方言进行过田野调查和描写研究的国家。早在11世纪,喀喇汗王朝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就对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及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描写研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自幼好学,精通突厥语和阿拉伯语,曾周游各地,调查突厥各部落的语言方言和地理环境、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丰富的材料,于11世纪70年代编成了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浯的《突厥语词典》。为了调查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他游历了今新疆、中亚各地长达十数年之久。他跋山涉水,含辛茹苦,深入突厥各部落人民生息的城市和乡村,从突厥各部落人民的语言中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有些地方虽未亲自去过,但也从曾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们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材料。他开创了历史上突厥语言调查的先河,这些调查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鸿篇巨制《突厥语  相似文献   

6.
布古特所出粟特文突厥可汗纪功碑考林梅村1956年,蒙古考古学家道吉苏伦发现的粟特文突厥可汗纪功碑堪称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突厥考古发现之一。它是目前所知突厥人最早的文字材料,记录了1400多年前称雄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政治、宗教、语言和文化的真实风貌。1...  相似文献   

7.
突厥(Turk),严格地讲,指的是6—8世纪活跃在亚洲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代民族;初属柔然,6世纪中叶并铁勒部、灭柔然,建突厥汗国;其势力范围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西南隔阿姆河与波斯相望。6世纪末,突厥分裂成东、西两部,后相继并于唐王朝。唐末,东、西突厥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古代民族的突厥虽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亚洲北部草原上不同民族的游牧人说着同突厥部众大体相同的语言,于是在南方的、操着与之完全不同语言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开始把他们统统说成“突厥人”(Turks),把这些“突厥人”活动的地方称作“突厥斯坦”(Tur…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突厥、蒙古、满通古斯诸语言核心词中关系词分布的分析和统计, 考察了三个语族词汇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三个语族语言的词汇之间主要表现为突厥一蒙古 一满通古斯这样依次推移的相关关系。这种推移性关系可能由于三个语族在历史的、区域的 接触与相互影响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人名的语言来源和结构方式,有其明显的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仅就笔者所见,兹作如下概述: 一、人名的语言来源。自古至今,蒙古族人民用语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始终不是完全用母语来命名的,有梵语、有藏语、有汉语,也有用突厥语族的其他民族语言的。蒙古族命名人名的这一历史事实给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的名字总是以一定语言的词来标志的,蒙古族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与各个不同的民族交往,不仅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15世纪突厥语言学名著《两种语言之辩》(Muhakεmεtul-Luεtεjn)的内容及其句法特点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15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大师阿里希尔·纳瓦依公元1449年撰写的《两种语言之辩》不仅仅是一部比较语言学著作,而且它又是一部阐述了纳瓦依本人的语言观、创作思想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总结的佳作。因此,该著作对于纳瓦依散文语言的研究,乃至突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关民族族源问题的逐渐明确和一些语言资料的发掘 ,为可汗名号语源难题的解决创造了条件。利用这些成果和材料 ,作者重新梳理了关于可汗名号语源问题的东夷说、东胡说、突厥说 ,使其中的突厥语源说进一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语料的分析和调查,对中英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总结两种语言的广告语篇中人称指示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希望能对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恰当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厥人的丧葬习俗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突厥自公元552年攻破柔然,阿史那土门正式称汗建国,一直到公元745年白眉可汗被国纥军队击杀而败亡.在前后历时将近二百年的岁月里,整个蒙古高原基本处于突厥人的控制之下,它本身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自然也就会给其控制下的各个民族以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代之而起称雄漠北的回纥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沿用着突厥的语言、文字;后来攻灭回鹘汗国的黠戛斯人曾作为突厥的下属部落之一,也是操铁勒方言,属于突厥语族.另外,其它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同样影响了突厥文化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再从文化圈上看,突厥与回纥、黠戛斯都大致活动于同一范围之内,因而从六世纪中叶突厥兴起  相似文献   

14.
一、突厥语言的共时研究 在语音学研究领域,比较显著的进展有:(1)开始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方法分析语音。鲍怀翘、阿西木的论文《维吾尔语元音声学初步分析》是这一方面的开创性论文,其中提出的观点、得出的结论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开辟了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研究分析突厥语语音的新途径;(2)关于元音和谐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吴宏伟在《突厥语族元音和谐与附加成分元音并存——分立现象的关系》等论文中以大量诸突厥语的材料说明元音和谐不等于同化作用,而是语音搭配的客观规律,但从语言的历史演变来看,某些突厥语言的元音和谐,特别是唇状和谐,还应看作是同化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东干"来自"屯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干"一词来自"屯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对新疆的屯垦实边政策后,是汉语词语在突厥语族语言中的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体是考察维吾尔语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经过前期对期刊网查询,发现维吾尔语中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对于表示人称代词的词汇中汉维之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总体而言,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汉英语言之间的较多,对于汉维之间的介词翻译或研究就比较少了,因此,本文主要对《牧人出生的君王》这部作品的维译本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进行归纳并总结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表达源语的方式、方法、翻译技巧等,并通过此论文的撰写强化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最终揭示汉维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法度”更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突厥国时期的碑铭中往往有一些“违反突厥法度”、“丧失突厥法制”等方面的文字记述,一些学者以此为据,认为后突厥国时期的法度根本不同于以往,此时应是封建社会,突厥社会的奴隶法已被消除。本文结合相关的史料对此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的剖析与论述,认为后突厥国时期的“法度”并没有得到更张,突厥社会形态仍然属于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古代北方诸族及其语言的历史关系,考察了由丁零、东胡、肃慎等族系语言演化而来的突厥、蒙古、满通古斯诸语族之间的早期接触。文章认为,古代北方诸族及其语言、文化间的史前混合以及有史以来的接触与互动,是阿尔泰诸语族共同性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已故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森先生所著《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森教授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员。他在中国民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创设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室,一生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这部文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凝聚了老一辈学者的心血。著名东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文集作序,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为文集题词:著…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撒拉族语言学专家、青海民族大学语言学教授韩建业同志于2010年12月29日逝世,享年76岁。韩建业同志曾任中国突厥语言研究会理事、青海撒拉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撒拉族》杂志社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