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葫芦是文化形象的典型与装饰代表。笔者通过探索中国传统吉祥符号葫芦纹、葫芦雕刻工艺以及音乐艺术中的葫芦丝文化,深入探究葫芦的多元化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春,我驾车来到了有黄土高原“华夏第一都”之称的晋南。我要前往一个名叫“下乌”的古村落去寻访从事葫芦雕刻的“葫芦王”郑月巴老人。下乌村距县城北15公里,全村3000多人口,青一色的高大砖瓦房。村子周围,至今仍保留着北魏时期残存的古城墙。这里地处十三万年前丁村文化(后称汾河文化)的分布区域内,是我国旧石器中期人类由猿人跨入早期智人的典型遗存发现地。古史记载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指的就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在这一带(即汾河下游)创业建都的历史。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表明,夏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正是建立在这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玻璃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入手,着重分析了现代艺术发展视域下玻璃艺术语言在艺术设计中的表现及文化意义,并探索了现代艺术发展视域下玻璃艺术的多远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耕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71-17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凭借其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幸福境界的向往。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雕刻工艺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众多民族乐器中,琵琶的表现力非常强。从乐曲表达的角度上来分析,琵琶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琵琶演奏中,培养音乐感觉的途径和音乐感觉对艺术表现的影响。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琵琶演奏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6.
舞台表演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舞台化妆与舞台服装不仅决定着演员的形象气质,还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展现出入物的性格、年龄、身份甚至是心理活动,同时能够凸显出舞台表演的主题,将演员所要表现的众多艺术信息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舞台的艺术价值.本文从舞台化妆艺术与服装展现两个方面出发,探求其中的艺术价值,并且对当下舞台代装艺术...  相似文献   

7.
张大利 《西藏研究》2023,(6):69-80+154-155
西藏、青海等地考古发掘出土,以及由私人或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吐蕃金银器及饰件,数量可观,已成为研究吐蕃社会历史与文化面貌的实物材料之一。以吐蕃金银器、饰件上所含有的狮子纹样为线索,根据特点与形态将其进行初步分类,在此基础上与不同文化中的狮纹题材进行比对,可以观察到吐蕃金银器物、饰件上的狮纹在制作时参考、借鉴了唐代中原、西亚萨珊波斯以及中亚粟特文化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与风格,并且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艺术演变脉络。同时,吐蕃工匠在创制时并未一概照搬,而是融合多种狮纹样式于吐蕃金银器物之上,所形成的独特风格也是体现吐蕃多元荟萃审美艺术特点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精神的体现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归纳了以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景观小品、大地艺术等具体艺术表现形式中出现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然后从民族文化多样化、地域文化多样化以及审美主体需求复杂化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影响展开论述,构建出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品设计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古称"汴州""大梁".历史上先后七朝定都于此,为我国少有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夷门自古帝王州"的开封就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地表古建遗迹众多.山陕甘会馆便是其中艺术价值和建筑价值较为显著的一处.开封山陕甘会馆集宫殿建筑、商馆建筑以及清代民居建筑为一体,既有雄伟壮阔的雍容,又有着典雅韵致的精巧玲珑.其中建筑装饰的雕刻包含三种形式:木雕、砖雕和石雕.无论从选题、造型、纹饰、制作技艺还是审美心理都集中体现了中原地区雕刻装饰特色、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浓郁的中原民俗特质.  相似文献   

1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体现了苏州、杭州在中国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苏绣、缂丝、核雕这些都是苏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的特色,其中核雕刻不仅是简单的民间工艺,更是一种民族特色。本文主要描写了苏州市舟山核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对核雕刻艺术的传承,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使人们更加地清楚地了解核雕刻的发展史,并且充分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进行有效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人自诞生于世便要经历生、老、病、死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人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产生、延续、终结持有敬畏之心,这些重要的人生节点好比竹子的竹节,每到一个节点就标志着一个人走到了某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人们对于这些重要节点的重视也慢慢演化成为一种特定的仪式,因此便构成了人生诸多礼俗中最重要的四大项: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以及葬礼.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依水而居,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其人生仪礼既展现着傣族民族艺术的美感也展现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民族经济的发展,不仅受自然环境、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制约,而且也不可能摆脱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本文认为,达斡尔族的传统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农牧并举、渔猎兼营、商业、采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同生共存,构成了达斡尔族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色;这种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格局不仅为达斡尔族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渔猎民族实施经济转产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因此,探讨达斡尔族传统经济结构的模式,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课堂成绩,而是德育与美育也非常重要。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下教育资源越来越多,艺术文化的传播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但当前很多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审美观与艺术修养。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不仅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更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信息化时代下仍然有许多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一无所知,这也就造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量流失的现象。素质化教育时代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艺术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教师要基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提升他们的美育能力与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中,一些造型各异、功用不一的傩面具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而这些傩面具大多出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绘画与器乐为例,对中国传统艺术留白的民族性、留白与感官的自主调动与共鸣、中国传统艺术留白的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留白民族性概括为性情论、宗教论、空间论。以名画与古典音乐出发,论述了留白与感官的自主调动与共鸣的关系。提出绘画与音乐留白的相同之处就在于边界的余韵处理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滕飞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77-178
我国在步入21世纪起,就一直在大力发展与宣传我国是文化大国.多元化的文化促成了多种艺术瑰宝合为一体的璀璨中国文化.说到中国艺术文化,则不能不提中国的一大特色艺术——水彩画.在各种各样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水彩画也开始往多元化的艺术方向发展.画家的风格、背景、审美观念等等的不同影响,都使我国水彩画的发展倾向于多元化——绘画题材的丰富,作画比例的选择,写实主义与抽象主义的冲击.本文就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原因、水彩画多元化的体现来简单探究我国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步入21世纪起,就一直在大力发展与宣传我国是文化大国。多元化的文化促成了多种艺术瑰宝合为一体的璀璨中国文化。说到中国艺术文化,则不能不提中国的一大特色艺术——水彩画。在各种各样的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水彩画也开始往多元化的艺术方向发展。画家的风格、背景、审美观念等等的不同影响,都使我国水彩画的发展倾向于多元化——绘画题材的丰富,作画比例的选择,写实主义与抽象主义的冲击。本文就从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性原因、水彩画多元化的体现来简单探究我国水彩画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波普艺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和大众化的口味,并且具有通俗艺术、流行文化的特征.在对波普设计的形式做出观察和梳理之中,分析说明其风格特征和产生原因.在个人独立思想爆炸的时代,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理论研究,深入地研究了其艺术的新样式——像素画,通过探究像素画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波普艺术和像素画承上启下的关系及其存在的艺术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字媒体作为媒介传播的技术手段,与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分不开。它的出现,是时代进步、人类需求不断提高的产物。生命形态的改变,促使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艺术样式的更进也可想而知。传统的视觉艺术范畴,因为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各种流派的推动,大大被扩展。而当今大众对艺术形式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着艺术的不断创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使得很多视觉艺术创作不再停留在单一领域,而是创造系统的创作机制,注重跨领域多角度的融合创作,注重艺术创作本身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注重受众的情感需要和互动机制。从而产生更加真实的视觉效果体验。  相似文献   

20.
王霞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85-18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逐步推动博物馆等公共服务空间进行创新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设计创新,推动博物馆朝着更加符合群众审美、满足群众多元化参观学习发展,不断地使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和服务效能得到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多元化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阶段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多元配置的基本功能延伸及多元化设计创新理念进行了全面剖析,对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多元化功能配置和多元空间设计原则进行了全面阐释,最终以定陶博物馆为案例,对公共博物馆的服务空间多元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案例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博物馆通过多元设计,有效地发挥了公共服务空间的服务功能,改善了博物馆原来的固有印象,提升了博物馆多元化职能发挥能力,从而为未来博物馆强化公共服务多元利用提升做好了铺垫,也同样为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多元化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