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20年伊始,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并迅速向全省和全国其他地区蔓延。面对来势汹汹的病魔,党中央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科学领导、精准施策;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基层党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最大政治优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战胜疫情的内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充分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是战胜疫情的必要保证,这是中国战胜疫情的基本经验。中国式"战疫"史前未有、世所罕见,为其他国家防控疫情提供了重要借鉴,为世界赢得"机会窗口",在世界历史中成为全民抗疫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国抗疫经验表明,集中统一指挥机制、勇于决断机制、联防联控机制、集体动员机制、对口支援机制、差别化管控机制、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机制和推动科技攻关机制等,是此次疫情防控成功的关键。这些实践经验也证明,在重大危机和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疫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特殊表征,是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相继卷入舆情与疫情的危机中,科学高效的中国抗疫行动与互助共享的国际抗疫合作理念备受世界瞩目,中国抗疫形象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由CiteSpace量化分析结果可知:中国抗疫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决定性成果时,研究发文量明显上升,而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月发文量整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研究者们与研究机构之间并未形成稳定的学术合作机制;国家形象与传播、中国形象与疫情、中国与世界的合作成为研究热点.在掌握研究基本情况后,对重要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前研究存在同质化、视角不够开阔、研究方法单一、研究结论片面、主体合作较少等不足,应当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融合研究方法,从而谋求中国抗疫形象研究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也考验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党群干群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人民取得了抗疫的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抗疫成功更深层次的决定性因素和价值支撑。人民至上立场集中体现为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人民史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宗旨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就之本;从伦理学高度审视,人民至上立场是一种根本伦理价值观和伦理精神,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伦理观;生命至上是人民至上立场的集中体现和要求,拓展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对口支援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有着突出的治理作用。新冠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党和国家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力以赴应对疫情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社会支撑为主要特征的对口支援主体。通过派遣医疗队、供应防疫物资等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领导机制、人员选用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等保障了对口支援的高效运行。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对口支援不仅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体现了中国抗疫精神、增强了人民战疫信心,而且为世界防控新冠疫情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成为我国开展抗疫工作的力量源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魂,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为中华儿女抗击疫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优秀传统文化是抗击新冠疫情的自信之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抗击疫情的自信之核,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谋划战“疫”布局,体现出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卓越的治理优势。红色革命文化是战胜新冠疫情的基因密码,在抗疫中表现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是中国人民团结勇敢、积极乐观精神最真切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乡村防控主体的一次重要考验,乡村疫情防控是全国疫情防控的基础堡垒,打赢乡村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取得全国疫情防控胜利的基础.在乡村疫情防控过程中,以乡镇干部、基层干警、村居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乡村卫生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为主要代表的防控主体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奋战于乡村抗疫一线,为乡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巨大贡...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各级政府采取科学决策、精准防控、统筹推进的积极治理措施,取得了抗疫保卫战的阶段性胜利。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也暴露了应急管理各环节中的诸多短板和不足。鉴于此,为防患于未然,我们有必要针对问题和不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在应对突发疾疫防控预警网络、疾疫防控救疗体系及辅助平台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建设,从而实现由单一向综合的疾疫治理模式转变,最终为疫情防控建造一道道严密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9.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宣传图作为网络抗疫宣传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典型的由多模态符号系统构筑的话语。文章基于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探究抗疫宣传图中的语言模态与非语言模态通过互动、关联和协同,在其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建构与传递中行使的五种语用功能,即主题凸显功能、意象转喻功能、身份构建功能、情感抒发功能和人际相容功能。研究表明,抗疫宣传图的多模态设计形式可通过其语用功能,有效传达抗疫宣传话语的主旨信息,为受话人更全面而准确地解读设计者的交际意图提供新的路径,从而有效完成交际行为,实现宣传效果。研究丰富了多模态语用的阐释维度,延展了多模态语用分析框架,对于探索语用分析在多模态抗疫宣传话语中的具体分析方法不失为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继2019年年末中国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从2020年3月初也相继陷入疫情防控危机之中.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近百年来世界面临的辐射速度最快、危害程度最大的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中国防疫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中国政府高效决策,快速切断传播链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全国医疗资源应对疫情;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追溯疫情源头.目前,全球抗疫局势仍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持续优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动员机制、不断完善重大灾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才能在未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科学施策、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之下,海外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合法居留权、合法就业权、正常教育权及回归祖国权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理念和"内外联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我国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有力保障。疫情不仅放大了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原本面临的一些挑战,更带来了新问题。保护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对外需应对污名化带来的舆论压力,对内面临着平衡海外公民合法权益保护需求和国内疫情防控要求的难题。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保护的资源和手段有待丰富和拓宽。为此,应积极提升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效应对污名化问题;在采取有关疫情防控措施时,充分做好舆论铺垫及公众解释工作,尽量减轻社会压力;除增加外交人员编制外,还应创造更多机会,鼓励非政府部门参与;提升海外中国公民通过多种方式如商业途径和法律手段维护海外公民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欧盟内部的权能划分,公共卫生主要是成员国的权限,欧盟的作用是支持并补充成员国采取的行动,以达到促进健康和保护公民免受跨境健康威胁的目标。欧盟在卫生政策大框架下,利用有关跨境健康威胁的主要机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该机制强调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重要作用,鼓励成员国通过"预警和反应系统"与卫生安全委员会进行信息交流,并协调各国对健康威胁的应对措施。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欧盟对疫情的发展保持密切关注,采取多项举措在成员国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和协调应对。随着疫情的快速蔓延,欧盟多机构、多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和统筹应对,同时注重缓解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此次疫情的发展反映了欧盟应对跨境健康威胁机制存在局限。由于欧盟权能有限,成员国仍是卫生政策的主体,欧盟层面的疫情应对受到限制。缺乏有效协调进一步削弱了欧盟的反应能力。欧洲民众的价值观、行为和生活方式等为欧盟有效应对跨境健康威胁带来困难。此外,英国脱欧也为欧盟的应对带来了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进入风险社会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遭遇严重挑战。“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侧重于风险酿成危机后的善后治理,是“排山倒海”地危机应对,还是力量下沉、着力于细微之处的风险预警、社区应对和民众动员,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重大现实问题。倡导基层治理创新之于农村村落,迫切呼唤应时代之需的乡村生活共同体的重塑与再造。文章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对豫东南地区S县的田野考察,发现基于宗族构成熟人社会的乡村社区通过集体防疫抗疫、积极复工复产,宗族共同体集体行动和国家的疫情防控基层治理需要形成了内在一致性:一是宗族组织的积极动员与有效倡导,形成了基层社区早期防疫秩序的建构与表征;二是宗族组织建构了外出务工者可资利用的关系网络,强化了陌生人社会的社会资本的形成;三是宗族传统习俗的适时权变,带来基层社会内部治理效能的改善。宗族组织通过一种共同体生活维系的形式,服务于把乡村地域社会建设成为风险社会时代有恢复能力的共同体型社区,实现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乡村共同体的重塑与再造。这种对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效补充的形式与内容,值得持续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中的网络舆论生态在全球抗疫的国际舆论之下显现“中国声音”和“中国经验”,由此生成了复杂多元的网络舆情。只有充分发掘人类理性,尤其是中国式治理的启蒙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后疫情时代的生产、生活目标,并探索出一条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为此,国家公共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建构,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内在需求。解决“疫情社会”出现的问题,要靠 “中国力量” 的贡献,还要靠“中国声音”背后理性的启蒙实践。  相似文献   

15.
抗疫精神在思维逻辑、情感指向、行为标准等多个维度实现了与爱国主义的耦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新素材。"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在思想维度实现统一提供了最新注脚。"舍生忘死""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的集体主义与热爱人民的情感,与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共通性和逻辑一致性。疫情防控融合的文明实践、劳动实践、守法实践,是爱国主义教育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实践载体,促使了思想爱国、情感爱国与行动爱国在实践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正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各行业都在经历"寒冬"。但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每个群体都在竭力调整、奋力反击,与疫情积极博弈。随着疫情逐步常态化,那些在海外抗击疫情的华侨华人、留学生们都怎么样了?侨胞:守望相助躬身抗疫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海外侨胞积极抗疫,为当地捐赠防疫物资,得到政府部门和有关人士的积极评价。如今,他们依  相似文献   

17.
失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两国失业的损失意义重大.本文运用X-12-ARIMA模型对两国失业率进行分解,并考虑存量复活节效应,得到失业的趋势-循环(TC)、季节(S)和不规则成分(I).结论为:(1)中国失业率TC成分样本期有小幅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后的趋势水平,失业率为"W"型季节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对失业率的影响较大,中国失业率遭受总损失1.23%,2020年9月后基本不受影响,影响持续8个月.(2)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失业率呈倒"U"型.此后TC成分下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新冠肺炎疫情后有上升.美国失业率为稳定"W"型季节特征,受气候影响大;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失业率影响时期为2020年4月至12月,共9个月,失业率总损失为10.51%.(3)相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失业率影响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行业造成极大冲击,但也为消费行业线上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以餐饮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菜么么SaaS云餐饮管理系统16 508家餐饮门店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7月31日的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分阶段刻画新冠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并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及疫情期间外卖业务与餐饮整体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此次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和异质性特征,生存时间长的餐饮主体抗风险能力更强;疫情期间,以外卖业务为代表的线上餐饮服务对餐饮业起到了有力补充,并在后疫情时期仍表现强劲。为此,餐饮业应拓展外卖市场,餐饮企业应有效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并实现应急管理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在疫情等应激事件突发时,为有效抗击疫情,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充分调动人民抗"疫"的积极性,笔者自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社会调查表》进行网络在线调查,结果表明:(1)民众对疫情信息比较关注,且拥有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渠道;(2)民众的信息获取效能感、信息鉴别效能感、获取医疗帮助效能感和获取心理援助效能感较高,但不同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民众从事义务工作的意愿、维持社会秩序的意愿和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的意愿都很强,但存在着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进行疫情通报与舆论引导,提升居民的求助效能感和社会公益行为,从而在突发应激事件中发动全社会积极应对,战胜疫情。  相似文献   

20.
围绕新冠疫情的"赔偿论"不会很快消失,中国有必要从宏观国际法的角度来综合分析、积极准备应对疫情"法律战"。新冠疫情的法律定性、国家责任中的过错性因素、国际法律责任的追责程序、广义国际责任的可能性及其法律障碍,都是值得关注的"法律战"关键点。新冠疫情是一种以自然灾害为主,掺杂了人为因素的"混合型"意外灾害,原则上属于免责的法律范畴。总体来讲,中国政府既有的抗疫举措是全世界最为迅速、合理、高效、成功以及犯错最少的范例之一。当然,若要挑剔地讲,也可以认为疫情早期中国某些地方当局一度存在裁量失误、处置不当、应对不力的情况。但这其中,中国地方当局不具有传播疫情之故意,其在疫情初期一度存在的裁量失误、处置失当和应对不力,并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过失。有关国际法律责任的追责程序无法启动和执行,国际道义责任的承担完全基于中国自愿。国际私法上的求偿程序虽然理论上能够启动,但实际上势必面临诸多法律困境而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求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