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等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三者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互助县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使用现状.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的角度提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有利于满足土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
该文依据社会调查资料,对土族乡村教育现状、村民的教育需求及学生求学目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加速发展土族乡村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3年7月16日至8月17日笔者在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对土族农村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期间采用查阅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庄村经济行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大庄是一个典型的土族村落,因此其经济行业的变迁对我们了解土族农村经济的过去和现状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五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散居于该省的民和、大通、乐都、贵德、门源、乌兰、都兰、祁莲、尖扎、西宁、同仁、河南、化隆、平安、湟中、湟源和甘肃省的天祝、临夏、甘南、兰州、张掖等地区 ,总人口近 2 0万人。由于土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无文字 ,加之其他民族的史料对土族的记载又零散不全 ;另外学术界对土族的研究更多地注重于历史和语言方面 ,而对土族藏传佛教信仰问题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针对这一现状 ,力求梳理藏传佛教在土族地区的传播简况 ,同时也加深笔者对土族宗教信仰情况的认…  相似文献   

5.
漫话土族服饰文/李琪美(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人口19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地区、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差异,土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头饰土族妇女早期的头饰称“扭达”,式样有八、九种。用彩布、银、铜、金属长针、...  相似文献   

6.
土族语、古蒙古语对照词表(一)李克郁,李美玲土族是我国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建国前,文人史家对土族的一些情况很少有报道,因之人们对其很陌生。建国后,在五十年代,国家曾一度组织工作队深人到土族地区,对其社会历史及语言进行了调查,但正...  相似文献   

7.
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土族是青海省独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本文在对土族文化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土族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土族的由来,分布,信仰等。第二部分,作者描述了亲身体验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出的感受,以及发现的土族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作者在互助县彩虹部落附近所做的调查问卷,以具体化数字的形式让读者更加清晰土族的现状。第四部分,解决方案。作者从经济角度针对土族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询问了有关传承人以及普通的土族人民对相关方案的可行性打分。  相似文献   

8.
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土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土族是青海省独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本文在对土族文化简单介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土族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土族的由来,分布,信仰等.第二部分,作者描述了亲身体验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出的感受,以及发现的土族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作者在互助县彩虹部落附近所做的调查问卷,以具体化数字的形式让读者更加清晰土族的现状.第四部分,解决方案.作者从经济角度针对土族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询问了有关传承人以及普通的土族人民对相关方案的可行性打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青地区土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情况。他们主要研究了土族语言的不同方言,土族格赛尔及其词汇,正字法;土族语言能够维持的社会原因;民间故事类型,民族服饰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世居河湟地区的土族社区也被注入了新的动力,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笔者以文化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五十村开展的实地调查研究,对该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商业手工业、副业等方面深入调查该村的生产方式变迁,同时从村民的服饰、饮食、住居、交通、对外交往等角度对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变迁状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综合分析所获的深入访谈资料,以了解互助土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状况,从而反映土族社会文化近百年来的变迁轨迹及其原因,积极探寻土族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2018年以来,随着《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的发布,“语言扶贫”逐渐被学界关注,“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成为共识。通过“语言扶贫”,可以最大限度地让普通话与规范汉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语言红利”。因此,应该提升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规范汉字使用水平。依据语言调查结果,结合个案研究数据,对西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描述与分析。从西藏的特殊区情与语言使用情况出发,提出了在西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策略,为西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文化教育素质、推进现实经济发展与文化脱贫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新地理学发展而出现的对于景观意识的研究与探讨,因其对人的思想与观念的强调而在近年来也受到了人类学界的关注。由此,从融合了上述两门学科特点的景观意识出发,以云南迪庆州茨中村的葡萄园与葡萄酒酿制景观为例,探讨当地村民们对于身边这一景观的意识形成过程与表述方式,同时,指明这一过程中内外两种眼光的聚集与融合,以及当地景观意识的形成对当今旅游开发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言经济学是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发展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采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式分析了“越南语热”在广西东兴京族地区流行的原因,反思了社会中存在的“英语热”现象,以期对当前外语教育规划中语种不均衡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丽雪  张明善  王尚成  李进 《民族学刊》2021,12(3):58-63, 100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中,川西北高原地区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由此,在“生态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推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研究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以川西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红原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进行剖析,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找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相互耦合为视角,提出川西北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耦合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中缅边境拉祜西人的头人制度及其运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低度分化的拉祜西社会以自然村(寨子)为传统政治组织的基本地域单位。四位头人(佛爷、着八、卡些和章利)分别管理本寨的佛事、寨神、世俗事务及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头人之间的分工大致明确,但分工的有效实施又依赖于头人的集体合作。随着国家力量不断下移至村民的生活中并构成规范性的影响,自然村中的头人与基层干部形成双重权威。至今,传统头人制度依然享有强有力的文化动员资源并努力维持着自身的边界,其作用蕴含在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有效利用当地民族传统组织而不是将其排斥于村庄治理的范围之外。这样,当地社区会更和谐,基层行政系统也能在低成本情况下获得更高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田野调查,在村落转型过程中以"人-村"离合的视角考察了南岗古排旅游开发模式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南岗古排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村民、地方政府以及外来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行动策略分析,认为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实践中,地方政府和外来企业一定要尊重当地村民的主体性地位,实现政府和外来企业以及当地村民三者间的良性联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桂北山区一个瑶族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本民族语言、社区内流通的语言种类,以及外来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情况进行叙述,试图对人们在学习和使用外来语言的过程中,本族群与其他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使用外来语言的意义等方面作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婚姻家庭、经济发展等方面 ,对土族近十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了总结 ,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