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甫勤 《社会学》2008,(2):40-45
自索罗金开创社会流动研究先河以来,西方社会流动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量化程度最高、统计方法运用最复杂的领域。本文简要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的基本传统、核心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布劳和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及西方比较社会流动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与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流动农民社会支持网探析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一、引 论上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社会制度变革和社会结构转型 ,出现了农民流动得以进行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流动空间” ,形成一浪高于一浪的“民工潮”。而作为问题导入型的研究领域 ,在管理部门对流动农民完成从“限制”到“容忍”再到“整合”这一过渡的同  相似文献   

3.
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镇社会流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镇社会流动李春玲近十几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给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流动制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流动又正在促成社会结构的变迁。本文重点讨论的就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阶层流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认为,“市场过渡...  相似文献   

4.
李煜 《社会学》2008,(4):21-26
本文回顾了社会流动研究中“流动表分析”技术的源起、发展历史、分析思路和功用。作者将流动表分析技术中的各种模型,依据研究者分析目的的不同区分出两个主要的类别:概括性取向模型和分析取向模型,并比较两者不同的研究思路和分析策略。文章最后介绍了这一统计模型最新的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的重点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异代流动的状况、原因及其对美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个具有开放等级阶构的社会 “开放社会”这个概念,从外延方面考察,囊括了一切打破闭关自守、走向世界的国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4年,“招工难”、“民工短缺”、“民工荒”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有专家指出,多年来民工权益被漠视是造成民工短缺的主要深层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一向被视为民工保护神的律师周立太于2004年先后两次将自己以前的民工当事人告上法庭。年终岁末,回首周立太和民工的恩怨我们能更客观清楚地看出中国民工自身存在的弱点正在制约其福利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家茶座》2007,(2):144-144
《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以“新乡村建设”为主题,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乡村社会秩序及其运作逻辑、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海外资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本位、中国城市化道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8.
Michael  Hout  Thomas  A.  DiPrete  卢文峰 《社会学》2009,(2):51-62
RC28,即国际社会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下属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mmitteeo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SocialMobility)。因为它是名列该学会的第28个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mmittee28),所以简称RC28。RC28自1960年苏黎世大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的研究及国际比较,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而且形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跨国学术共同体,吸引着该领域一流的学者在此交流合作。现在RC28负责出版该领域的权威刊物《社会分层和流动研究》(Research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并且按照常规每年召开两次国际研讨会。2009年的春季研讨会首次由中国大陆承办。届时将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变迁”。本文是基于Hout和DiPrete同名文章的编译,2006年发表于《社会分层和流动研究》杂志。该文系统地回顾和小结了50年来RC28学者在社会分层和流动领域的学术贡献,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启发。限于篇幅,本文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中国农民工社会犯罪问题及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社会偏离的社会排斥研究视角。作者认为.社会排斥的概念能够更好地概括造成农民工社会犯罪的社会结构性原因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和家庭、学校等环境方面的影响。文章引入默顿的结构压力理论,认为农民工遭受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在经济目标和公民权方面。据此,文章提出了“社会排斥-结构压力-社会偏离”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进行有关的经验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广州社会的代际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90年代广州的一次抽样调查中有关人们对目我和父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声望地位、权力地位和整体地位)的主观评价的资料,分析了当前广州社会的代际流动问题。本文透过对不同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方向、流动率以及影响流动的若干因素的比较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社会的开放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给我国的资源配置和社会流动带来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社会流动速度大大加快,不仅出现了世界罕见的“民工潮”,即农民从农村到城市的空间流动,更带来了阶层之间的地位流动,一大批社会的中下阶层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地位的上升和财富积累。然而,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新的转变,“出人头地”越来越困难,变得仅仅停留在想象中,“全民幻想”逐步取代原始财富积累,社会逐步“定型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社会流动达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潜在能力,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社会流动率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社会流动一般可分为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代际流动、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等。本文着重分析我国自改革以来由于所有制结构、阶级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社会劳动力的变化和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谷迎春本文针对社会指标应用“热”、研究“冷”的现状,集中地思考了社会统计与社会指标的相对区别与联系、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体系的相对区别与联系,从三个角度上论证了更应该重视主观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和运用。作者:谷迎春,男,1942...  相似文献   

14.
曾群 《当代青年研究》2009,(2):53-57,27
本文采用新社会政策或社会政策的社会生活分析视角,以失业青年的个人消费、娱乐和时间安排为例,解释和分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排斥现象。研究发现.贫穷和低收入家庭的失业青年不仅成为“被排斥的消费者”,还成了“有缺陷的消费者”或“新贫穷者”,被排斥于所谓的“常规生活”或“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影响到城市化进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该文比较全面地阐释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对其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做出进一步思考,同时借鉴十八大提出的“四位一体转向五位一体”的要求原则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乡土社会与工商社会”“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引出对法学研究中“进路”的思考,进而引发作者对乡土社会发展的思考,从而得出进入“工商社会”的中国,依旧是“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17.
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代际社会流动研究中,以代际之间优势的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模式成为一个普遍的模式。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社会的数据也显现出同样的模式。作者认为,已有的工业化和制度主义的解释逻辑没有对在不同社会中存在的普遍性关系模式给出合理解释。作者从“再生产”和“统治”两种机制的角度,对关系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依据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就三大资本对中国社会流动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描述了社区研究在中国引进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关于“小型社群的实地考察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大社会”这种对社区研究的批评意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力图从新的角度对汉人社区进行研究。实际上,社区研究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自身的重要价值。然而,小地方的研究与对大社会的理解,二者间的关系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元超 《社会学研究》2023,(2):204-225+230
空间视角是代际流动研究的重要生长点之一。本文使用CGSS2010—2017年数据,探究了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代际流动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态势。决定一个地区代际流动状况的不只是其内部的社会结构特征,还有其外部空间关系,即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周边的社会资源。周边地区发达的工业化水平、较大的收入离散性以及充足的社会福利资源能够促进本地区的代际流动,呈现“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