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在人才问题上的一系列新思想、新判断、新措施,是新形势下指导全党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树立和发展了科学的人才观。本文试就其中蕴涵的辩证人才观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赏性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标志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升到一个新起点,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到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全力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新  相似文献   

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建设 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实 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 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 起抓,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 家的各项事业中来"。2003年底《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 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 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 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 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相似文献   

4.
蒋刚 《决策探索》2009,(22):61-61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不断拓宽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实现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如何加强医院党管人才工作,更好地贯彻落实《人才工作决定》,以达到人才强院、人才兴院的目的,进行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咨询》2005,(5):48
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精神,上海市委颁发了<上海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行动纲要>.其中提出,到2010年,上海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开放程度高、市场化程度高、国际化程度高、整体效用高的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国税部门,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施人才兴税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我谈谈几点肤浅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8.
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一章  相似文献   

9.
正京津地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规模大、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发展,为秦皇岛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机遇。一、京津人才智力引进工作现状1.出台了一些引进京津人才智力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秦皇岛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企业引进京津人才智力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一次性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补助资金;高层次人才来秦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0.
余峰 《咨询与决策》2004,(11):76-77
一、深刻认识加强高校人才工作的战略意义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要求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1,(31):19-19
7月2日召开的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上.南京市委作出《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八项计划》,明确提出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0万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13):12-12
背景资料●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第二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提出实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相关基础开发三大项目。  相似文献   

13.
企业发展,人才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吸引、培养和凝聚高素质人才,关键在于创新人才成长通道,健全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人才事业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就国有企业加强人才通道建设谈一些粗浅认识。一、加强人才成长通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加强人才成长通道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定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从大禹治水到毕异发明印刷术,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无不是创新进步的典范.任何工作都不能把具有特殊性作为其不能创新的理由,人事人才工作也不例外.要创新人事人才工作,关键之一就是要转变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要通过转变观念,创新人事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打开新的思路,开辟新的天地,使人事人才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才问题的重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贤任能的传统,我们党也历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  相似文献   

16.
《决策咨询通讯》2006,17(5):4-4
<正>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意见》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刻阐释了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了高技能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开局之际对高技能人才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新时期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固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由此可见,人才问题已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熊传东 《决策探索》2010,(13):53-57
党中央重才聚才用才,人才工作会提出发展总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总体目标。2003年12月19日,我国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近7年,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人才发展步入新境界;党和国家爱才、识才、用才、聚才,造就了一支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探索了一条条人才工作的创新路径,奏响了一曲曲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与人才开发是相辅相承的。经济发展决定人才开发的方向和层次,人才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证。本文从新经济时代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阐述了做好新时期、新阶段人才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做文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开发为主线,以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重大人才项目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着力构建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的人才工作重点。作为高新产业代表的科研院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使其实现科技人才资源充分运用和确保科研工作智力支持的关键。要通过工作的不断修正完善,研究并建立更适合科研院所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型,从根本上改变重庆市科研院所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严重、激励机制不灵活、政策不配套、缺乏高端领军人物及研发创新团队的现状,解决制约各领域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和难题,为重庆市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为确保重庆市科研院所人才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工作必须高效到位,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