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思乡》和《春思曲》的伴奏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黄自艺术歌曲的两首代表作品 ,通过对作品伴奏部分的分析 ,探讨黄自艺术歌曲的伴奏特色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和《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当代大型声乐作品中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从作品内容、造型性和戏剧性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分析其差异性、独特性与共通性,以期揭示出两部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在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的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的合唱曲《黄河大合唱》和捷克的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都分别以他们的母亲河———黄河、伏尔塔瓦河为背景,本文管窥了这两部音乐作品的异同之处,分别从时代背景、体载、题材、标题音乐、音乐的叙述性及主题各方面阐述了它们的异曲同工之妙。《黄河大合唱》和《我的祖国》为我们留下了“有形”的音响,而由此升华的“无形”的力量却永远激励着他们的民族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4.
《黄河大合唱》歌颂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抗日战争,成功塑造了勇敢者、劳动者、受难者、战斗者诸多音乐形象。本文从音乐角度出发,分析了作者多侧面塑造人物形象、展示历史画面的高超手法,揭示出60多年来该曲之所以广受欢迎、家喻户晓、在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具体文化语境中,新诗中的黄河诗歌不仅是抒写黄河本身和借黄河景观的描绘来寄托个人情思的诗歌,而且是与中国现代社会的进程相伴相依,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密不可分,直接表达了其现代性意义的诗歌,而出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黄河后来又成了代表性的解构对象.本文以<黄河大合唱>与<车过黄河>两首诗歌为例作出比较分析,对黄河诗歌的现代性表征作出了解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夏威夷歌曲《告别夏威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曲创作本体中的曲式结构、旋律线条的结构型和旋律的发展手法、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以及钢琴伴奏部分的双旋律层所构成的二声部对位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揭示作为本岛的原住居民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所运用和借鉴的西方音乐作曲技法。  相似文献   

7.
“乡愁乌托邦”是现代性发展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时空综合体的现代情感结构,存在时间上的流动与空间上的想象。延安时期关于乡愁乌托邦的抒写与建构所呈现出的“乡愁”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乡愁”抒写指向过去的家国乡土,乌托邦则指向未来社会的维度。《黄河大合唱》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艺作品,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乡愁乌托邦,忠实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艰苦抗战下奋起反抗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阐述了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的特色、结构与时代感。认为这对于教好、学好、用好这套教材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同名大型声乐作品改编而成的.作品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标题性,创作手法独特,这些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部作品的旋律创作、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配器手法的创新、曲式手法的灵活都对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对其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1),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是象征派诗歌的先驱。文章拟就他的经典巨著《恶之花》中的几首诗歌进行赏析,管中窥豹,以探究他有傲骨却无傲形的人格,及其以更加自由的形象对自由、孤独以及自由审美观的追逐。他的作品主题尤其围绕人群与孤独,逆传统上流社会的庸俗审美,寻求"恶"之美。  相似文献   

11.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无声告白》,是21世纪华裔作家向欧美主流文学界的又一次成功进军。小说描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人生渴望、困惑,对命运的顺从、屈服以及抗争、把握的过程。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小说的背景特点、人物特点、故事特点、叙事特点、启示特点,来阐释作品的精彩和作者创作的匠心独具,激发读者对种族认同、女性角色、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展现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社会哲理、所带来的丰富人生启示,以及对当今社会和公众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深远。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成长环境与水关系密切,水是他宽广胸怀、伟大成就的坚实基础。水也是冼星海音乐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冼星海的音乐中,水和它所代表的形象鲜明而突出。水的精神和水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冼星海,并在他的音乐历程和《黄河大合唱》等一系列不朽巨作里得到反映。其形成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真切领悟,对时代精神的充分把握,对艺术对象的深沉思考,对艺术家责任的准确理解,对个体的人和群体及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切关怀。正因为这样,《黄河大合唱》才能够上升成为时代号角、民族心声,反映了人类为生存、为尊严永不屈服的奋斗历程和无畏勇气。它因此超越了地域、时代、民族和国家,成为世界音乐宝库里的珍贵财富和人类文明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肖盈 《新天地》2011,(8):53-53
幻想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近现代常指发挥现成主题的器乐作品。它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特点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乐曲作品中的灿烂奇葩。该作品以内蒙古东部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诺恩吉亚出嫁远方、思念故乡的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主部主题取东蒙民歌《思乡曲》为创作题材;采用蒙古音乐长调与短调的创作体裁创作完成,概括地描述了内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善良、勇敢、勤劳的纯朴形象。而该作品在主题发展、和声安排和节奏处理等方面都显示出作者宏大的艺术构思和作品中多变的技术手法。从对该作品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领略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小说<羊的门>是近年来文坛上涌现出的一部极有影响的作品,其在人物塑造的中性化、主题的影射性、标题的象征性以及选材的神秘化等方面都显示出鲜明独特的创作风格,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6.
从音色角度出发,人声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黄金声音。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部作品中,普罗科菲耶夫充分重视这种黄金声音对作品内容的直接表达,从而有效地表现出战争中人性化的情感关怀。本文主要针对这部作品中合唱队的创作进行分析,由此剖析作曲家精妙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18.
黄安伦是当代华人新音乐的代表人物,其作品《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将浓郁的中国民族情结与典型的西方传统协奏曲结构形式融为一体,构思宏达,技巧娴熟,风格质朴。这一创作风格虽不为技巧,但不失技巧,既展现了作品形神兼备的特殊魅力,又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及对故土、对民族、对人类的永恒之爱。  相似文献   

19.
格里格善于在创作中使用一些个性化的手法,使作品体现出鲜明的创作特点和风格特征。本文对《四首挪威舞曲》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并说明作品民族性、色彩性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上升的太阳》和《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著名诗人多恩和艾略特的经典作品。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写作技巧和主题思想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多恩对艾略特诗歌创作的影响,更深入地理解两首诗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