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鱼木寨墓碑石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木寨墓碑型制多样,雕刻内容丰富,其营造观念、表现手法都突出了营造的目的和审美功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其墓葬习俗包涵了土家人诸多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土家民俗“坐活夜”承载着复杂丰富的文化蕴含。这种用丧仪来进行的寿诞习俗极有可能留存了原始时代弃老厌老的影子,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老者人生价值的增长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野蛮血腥的味道。类似“坐活夜”习俗在其它民族民间习俗也曾经存在,但早就消失,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湖北利川大兴乡的鱼木寨仍然留存。其中的原因大概主要与鱼木寨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以及土家文化独特的生死文化观有关。土家人对生与死、悲与喜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辩证认识以及重死乐生的文化精神,可能直接导致这种用丧仪来祝寿的习俗流传得较其它地方更为久远。这种独特的文化习俗没能继续传承的原因则与“坐活夜”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当今社会的逐渐丧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鱼木寨中,还保存着不少传统的民族伦理道德,那种热情敦厚、和睦亲善的淳朴民风,至今仍遗韵动人。 凡是到过鱼木寨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村民那份待客的热情。如今居住在古寨门楼里的是一户普通农家,而这户人家却成为  相似文献   

4.
前言 在湖北省西南与四川省东部接壤相邻的万山丛中,矗立着一座天造地设的土家山寨——利川市谋道区大兴乡鱼木寨。虽然历史风云已涤荡了侵害少数民族生存的外部环境,而今土家人民不仅在行政区划上同时在命运归宿上与全国各民族浑然一体,但是这座雄山古寨仍卓然屹立,它的独特风貌、文化意蕴仍韵味无穷。 从远处看,鱼木寨东望荆楚西连巴蜀,与川鄂相浑融;但从近处看,鱼木寨又是一座孤山古寨。古寨的山体是一种可冲刷侵蚀而不易崩裂的褐色沙岩。大自然在几个地质年代里运用风刀雨剑把山体削成两级跌落的悬崖绝壁。使山寨孤峰挺立,自成天地。而刀削斧斫鱼木寨的历史见证—一环寨而过的鱼木河,现仍在山寨绝壁之下的深谷中流淌。只有在洪水季节,它那泵岩转石的巨大声威或在鸡头沟等处形成的千尺怒瀑,才表现出大自然创造鱼木寨的伟大神力。正是大自然永恒的耐心和枯海烂石的威力,才使鱼木寨四周危岩高耸,峭壁平滑溜光,垂直高度达数百米,斜草挂松无隙落根,野兔山羊无处位足,形成“猿僳欲渡愁攀援”的天然屏障。而深谷绝壁拱卫的鱼木山头,西高东低,红沙沃土,茂林修竹.面积约3平方公里,蕴藏着足以为数百人提供衣食之资的资源能力。而且鱼木山形如蝌蚪,其主体部分椭圆肥大,状如蝌蚪的身  相似文献   

5.
“56个民族56朵花,袁艺可是土家一朵花呀。”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曾这样称赞土家族的著名青年女歌手袁艺。 日前,袁艺演唱的土家族第一张个人音乐专辑,已由中国唱片总公司正式出版发行,人们在那甜美的歌声中不禁引发了对那片神秘、古老土地的向往。 如果说大作家沈从文诉诸笔端的是湘鄂西的水,写的是土家人的情;大画家黄永玉,用的色彩是湘鄂西的山,画的是土家人的骄傲。而从青年歌手袁艺的歌声中,人们对湘鄂西的山山水水,对土家人的习俗文化,对土家人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对鱼木寨历史渊源作了简要探索。丰富多彩的石刻文化,从内容和用途上,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建筑题刻,二是墓碑石刻,三是崖刻。对石刻文化形成并得以保存的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鱼木寨上壮丽的墓葬文化除了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情调以外,还表现出寨民们独特的生死观念。他们的生死观念无疑浸透了宗教意识,但又绝不止于宗教范畴。他们的生死观念带有扑朔迷离的种种意蕴。 鱼木寨本不是十分富有的村寨,但其墓葬文化却具有恢宏富丽的气势。寨上向广柏墓曾是一座颇具规模的陵寝。墓前石碑石刻构成一座庄重雄伟的石雕牌楼。陵墓四周复  相似文献   

8.
由于做土家第一寨——湖北利川鱼木寨课题研究,笔者邀请了湖北民族学院艺术学院两位美术老师为课题组成员,其中就有擅长作山水画的商守善老师。于是,我们有机会一起下乡做田野调查,有缘一路行走于鱼木寨、彭家寨等土家吊脚楼、  相似文献   

9.
武陵土家先民崇虎。专家学者称之为虎文化。白虎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以极缓慢的几乎不为人所觉察的步子,由土家人的明堂退处深官——潜意识中,以至今天的土家人对虎文化感到陌生。笔者把数年来的观察所得辨析如下,求教于方家。一、来源于虎的尊称初到原容美土司地区(今鄂西鹤峰和五峰)的他族人,对当地人谈话中的“李儿、李儿嘎、廪、廪俺、完、完俺”等词语感到茫然。后经数年探索求教,方明白它们是土家崇虎的语言。土家语称虎为“李”,公虎称“李爸”、母虎称“李儿嘎”。田心桃同志撰写的《土家词语手册》中,则称虎为“利”,公虎称“李爸”,母虎称“利泥嘎”。彭英明、段超同  相似文献   

10.
鱼木寨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考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鱼木寨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1.保存了一个典型的军事寨堡;2.显示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其社会结构;3.是明清乡村社区文化的典型遗存;4.是多元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湖北利川鱼木寨及其周边地区有大量的墓葬石刻遗存,在这些墓碑石刻建筑艺术中,一方面,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等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形成既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艺术沉淀融合的结果,又反映出土家族一种独特的原始崇拜体象;在今天,发掘和研究土家族的碑刻艺术,对于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内涵,对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花鼓子"是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但对土家人的生活却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土家人对几大重要人生礼仪的庆贺,是土家族地区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的传统民间舞蹈"花鼓子"与土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土家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代表着土家族传统的喜俗文化,构成了民俗旅游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将对土家人构建和谐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毕兹卡"是土家语对土家族的自称,"毕兹卡"的具体翻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最传统的说法是"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土家语"毕兹卡"与汉语"本地人"没有对译关系,也就是说,土家语"毕兹卡"中没有汉语"本地人"对应词来对译。从语言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毕兹卡"是"男人哭嫁的民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清江中下游土家踩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踩生,又叫逢生、踏生,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生育习俗。作者通过对清江中下游的巴东、长阳土家踩生的田野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土家踩生是利用朕兆来占卜吉凶的奇特巫术,是土家族先民们在险恶的自然条件下,企图支配自然为人所用、相信人可以利用外在力量为自己造福的古老的巫术信仰和巫术活动的承传。踩生中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柔弱胜刚强"的观念,表现出土家族强烈的生命意识及其与道家阴阳观、老庄哲学思想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的传统情歌是“以歌为媒”,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文化形式。土家族情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族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土家族人通常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歌词中常常表现出土家人对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土家族情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即追求婚恋自由,反抗封建压迫;重情尚义,反对势利;安于农家生活,性情恬淡。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族源目前有各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巴人说,土著与巴人、汉人融合说,濮人说,乌蛮说.本文质疑上述几种说法,并提出土家族来源于"僰人"说.  相似文献   

18.
位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乌江汉葭题刻虽形制不一,年代各异,但其崇尚道德的主题却十分明显。其中育婴永守章程十条碑还规定了对蒙混诈冒等不道德行为的惩处措施,稳妥地解决了政府育婴专项资金的发放,为后世提供了历史的借鉴。乌江汉葭题刻的道德主题及其约束表现了汉民族传统文化对乌江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在土家族的民族认同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族源、文化等问题的争论和整合现象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民族认同当中,实践的偶然性往往大干理论的规范性,实践丰富了理论,理论又为新一轮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即以土家族的认同来说,随着土家族的人群越来越多,土家族的族源就已经从潘光旦的古代巴人说发展为多元说。而为了使族源说符合一个“民族”的规范,就出现了整合巴人说和多元说为一体的巴人主体说。在土家族当中存在着的文化差异现象,也伴随着土家族的认同进程而不断被弥合。这种整合的结果使得土家族的认同标准被不断宽泛化,标准宽泛化的结果可能将会导致新的认同实践的发生,而新的实践又必将引起新的理论上的整合。民族学就是因为这样的实践和整合而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活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