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男女地位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女尊男卑、男尊女卑、男女平等.而整个封建王朝主要是处于男尊女卑时期,当然在整个大的男尊女卑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又有很多次小男女社会地位的博弈.先秦时期的“三从四德”、两汉时期的“三纲五常”、唐时期的“大有胡风”以及宋元明时期的“守节持义”就是四次博弈的结果.总体上看不管是女权对男权的斗争还是男权对女权的斗争其实在上都是为了压制对方的力量而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中国社会建构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性别制度。明清时期,男权性别制度发展到顶峰,女性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人身束缚和性别压迫,女性参与诉讼受到重重限制和阻碍。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秩序决定了女性在人格上从属于男性,女性的诉讼权利是有限的、不完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和空间区隔不鼓励女性走出家之“内”而参与诉讼这种家“外”之事。在“严男女之大防”的性别观念下,女性外出参讼,置身于陌生男性之间,面临着严重的贞节风险。男权社会对女性忠贞、敬顺的角色期待,也不允许女性抛头露面参与诉讼。明清社会性别制度对女性诉讼的限制和阻碍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一个缩影,强化并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再生缘》这部弹词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作者陈端生对男女地位、价值、才能、品格等多方面的思考,抨击了“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颠覆了“三纲”“五伦”等封建秩序,并对男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控诉,本文从以上三点分析探讨了陈端生的两性观,从而印证其激进、自由思想在当世便足以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4.
男女两性是人类这一整体的两面,既有统一性,也有矛盾性,单纯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女性的发展是不完全的。历史上对女性的种种文化限制是不公正的,但客观目的是男女的极化,过度强调了两性完成自己的性别职能,同时也使生理差异异化为社会等级差异。西南地区各民族虽然广受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但其男女有别也有自己的特点。生殖干预技术的出现及人均寿命在20世纪后半期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但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口形势其实已经在暗示着,我们必须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协调男女两性的角色。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前瞻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英语社会传统的化价值观对英语语言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词义的演变过程和词义从属关系上的歧视女性现象。这种因社会对男女性别不同的价值判断而导致的“男尊女卑”现象,并不是英语系统的问题,而是语言使用的问题,了解这一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角色观,都是将女性和“妻子——母亲”相提并论。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和女性的角色自认,都是如此。由此而形成“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和陈规旧习,将女性束缚在家庭的狭小活动范围之内,为女性能力的伸展设置了许多禁区,严重地影响着女性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伟大的社会变革要没有妇女的酵素是不可能的。”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在发生变化,社会对女性强化的目标在逐步改变。女性的角色自认也完全不同于过去。当代女性中,其典型的期望已不再是“贤妻良母”,而是把在受人尊重的领域内取得成就做为角色目标,把在社会广阔的领域内成才的女性做为角色模仿对象。这种选择,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与妇女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儒家的礼教观念即“法律的儒家化”。中国妇女的地位,尤其是在法律上的地位,决不能简单地、笼统地以“男尊女卑”的公式化的概念来理解。“男尊女卑”的确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大格局和基本原则,但要真正了解中国妇女的社会与法律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把握儒家“孝”的文化逻辑以及“长幼有序”的礼教观。在刑法的构成原理中,“孝”与“长幼有序”的“例外条规”冲淡甚至排除了“男尊女卑”原则的适用。因此,中国社会和法律上出现了一种可以名之为“母权”的现象,而妇女的地位就不能一概以“卑下”视之了。此为中国文化造成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8.
方相氏"黄金四目"的训诂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巫傩中的方相氏扮相特点“狂夫四人”与“黄金四目”释解是个谜,至今无定论。从古文字学角度考略可发现,“黄金四目”的“四”字原为“吅”之误,读“xuan”,义为“惊嘑(呼)也”,由此解开了“狂夫四人”与“黄金四目”意义的疑惑。方相氏角色"黄金四目"扮相的意义在于消解死魂灵对人的威胁力量,而转化为人类战胜疾病与自然灾难的新力量去驱疫逐祟,这种原始生民灵魂的扭曲与复活形态,是传承至今的原始巫傩灵魂与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这种习俗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布依族社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母权制社会的一种残留,是夫从妻居到妻从夫居的婚姻形式过渡的一种抗争,这种习俗还包含与体现了布依族人对"性"的看法,以及相关传统伦理思想,体现这个民族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家庭利益、男女间相互信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释 "所"     
从“所”的字形分析,它的本义应是名词“处所”,由此又引中为名词“意思”。后来由于名词的虚化,“所”虚化为虚 位代词,表指代作用,但不能单独使用,此外,“所”字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作疑问代词。  相似文献   

11.
元明清白话文献中的“国家祥瑞”一语,除了它的字面意思外,还有瑞雪的意思。但是它在今天所见的大型辞书《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里都未当作词条收录。事实上,当作瑞雪义的时候,“国家祥瑞”已经凝固成了一个词。此外,“国家祯祥”、“祥瑞”,也都有瑞雪的意思,上述辞书对前者未收录为词条,后者虽然收录而却未列这一义项。考释“国家祥瑞”可知其还有“瑞雪”一义。  相似文献   

12.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思想体系中最值得重视的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理解并不完全准确,评价上也有欠公允之处,而这又多是由于对“知行”缺乏深入地研究所致。本文力图在以客观态度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如下的观点:王阳明的“知”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知识,还有良知的意思;“行”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行为,还有情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世界有男女两性.作为社会一个最敏感的细胞——家庭,它的最基本的组成者男女两性角色上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上男女两性角色上的变化.所谓角色,又称社会角色,它是指“人们的社会身份”即“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那么,中国式的家庭男性,在昂首阔步了五千年的今天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它的演变轨迹又是怎样呢?一、角色模式由外向型转向多重型现代家庭从整体模式上说比之于传统家庭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形式单纯,内容复杂.现代家庭的结构大多是三口之家,家庭人员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清晰,不象传统家庭结构那么复杂、盘根错结.虽然现代家庭成员锐减,但家庭成员所充当角色的内涵比之传统家庭要丰富得多.传统家庭男性,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以“食色性也”证明古人承认性爱之本能 ,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判断仅施惠于男性 ,恰恰是对女性实行压制的权威性话语 ,助成中国几千年宗法伦理制下男女的不平等。文章以古籍中的“色”指女人着手 ,分析两性所受之不同对待 ,说明女性无权“好色”及在两性关系上的被动甚至被占有的地位 ,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15.
《女儿经》这本坏书,从头到尾都浸透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等孔孟之道的毒汁,是宣扬封建礼教,欺骗和毒害劳动妇女的害人经,是压迫奴役劳动妇女的吃人经。《女儿经》的全篇大肆宣扬男尊女卑思想,胡说什么“女有丈夫地有天,牝鸡司晨家必败”。意思是说;妇女要把丈夫比作天,要绝对顺从;妇女要管点儿事,参加社会政  相似文献   

16.
谈大学生角色适应中的"职业角色"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角色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在面临两次社会角色转变中出现的角色转变障碍问题及其角色调适对策。高等院校在重视提高大学生角色适应能力时应突出“职业角色”培养。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在今天,它已不再是男人和女人的代名词,也不是简单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代码,而是一种社会结构、一种社会关系,是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它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存在着时代局限性。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现代知识女性的价值取向和角色转换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其面临着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琼·W·斯科特从历史学角度将社会性别描述成一种“分析范畴”。强调社会性别提供了一种区分男女两性不同行为和社会角色的方法,为分析女性角色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力量之一。没有女性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是男女两性相互联系与整合的产物,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和谐发展,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和本质内涵。开设“女性与社会发展研究”专栏,既是适应当今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又是整合各种研究力量开展对女性与社会发展问题综合研究的实际推动。首期专栏刊出苏州大学妇女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朱永新、中心兼职主任谭颖和常务副主任顾莹惠、中心执行主任李兰芬、中心兼职副主任李蓁的四篇笔谈,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女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周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总体来说低于男子。这主要由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同时也反映在一些礼仪仪式中。在婚礼中周代的妇女在婚姻自主权、人格、财产等方面基本没有主动权。在丧祭仪式中女子往往处于配祭和从属的地位,所服丧服男女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丧期限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角度看,《诗.风》中有关“在水一方”式的隔河恋悲剧,表现的是“两合氏族”通婚过程中,同族男女在族内男女严格隔离政策下隔河相望、恋而不成的悲剧。这种同族男女隔河而恋的悲剧,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被严格禁止的,其结局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而造成恋爱者一定的压抑和忧愁心态,但从人类婚姻史和社会发展史来看,却是人类摆脱远古群婚制的必然产物,因而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