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真正将其称为聊斋学则始于1991年。在那个吉祥而美丽的秋天,国内外数十名学者汇聚山东淄博,系统而科学地总结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研讨。这次活动的名字被定为“国际首届聊斋学研讨会”,应它的呼唤,当时在全国各地推出了10余部研究专著和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在湖北武汉,就有华中理工大学盛瑞裕的聊斋学专著出版。这部名为《聊斋人物塑造艺术研究》(武汉出版社)的作品,从《聊斋志异》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探索“旷世奇才蒲松龄成功的奥秘”,论述科学而精当,得到了学术界的…  相似文献   

2.
黄翠容 《生存》2020,(15):0143-0144
高中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要求中指出,对《红楼梦》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影响力让一代代人为之着迷,尤其是第一回的内容,是进入“红楼”的关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成立“红楼小组”,通过自己阅读《红楼梦》并找出人物线索、根据时间线索探究来龙去脉、发掘人物关系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名著小说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3.
《促织》本事考辨张东敏如果说《聊斋志异》是一座琳琅满目的艺术宝库的话,那么,《促织》篇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耀目的珍珠。在这篇杰构中,蒲松龄仍象创作《聊斋》的其它篇什一样,依然运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把幽冥世界、神仙洞府现实化,把花妖孤魅、鸟兽虫鱼人格化...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诸多仿作中 ,《儿女英雄传》颇为独特。它无论在情节安排、人物刻画还是寄托理想等创新尝试方面 ,都打上了《红楼梦》的烙印。然而 ,这部仿作与原著相比 ,仍存在很多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异是作者文康因“有憾于《红楼》” ,遂使“英雄儿女之概 ,备于一身” ,塑造了何玉凤式侠义兼柔情的英雄。对于这种描写 ,前人从不同角度曾做过批评。《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与“崇武尚侠”的汉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而不能仅仅归结为时世或所谓“民族劣根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丈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作品,它具有许多无法重复的独特品格。要读懂《红楼梦》,必须认清宝玉其人的来历,宝玉身上,蕴藏了一部红楼的全部奥秘。“衔玉而诞”这一细节,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掘,人们常常只把这一细节视为作者的一种浪漫手法,忽视了它可能具有的重大内涵。其实.“街工而诞”这一细节是作者为了标示宝玉其人的身世之秘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具有网结全部情节的枢纽作用。可以说,搞不清这一细节的确切含义,我们就不能按照作者的思路去读作品,一部红楼也就如同天书,红楼之谜…  相似文献   

6.
论《聊斋志异》的史学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聊斋志异》(下称《聊斋》)是清初学者蒲松龄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就其文学成就来说,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堪称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峰颠之作。笔者认为,《聊斋》不仅是传奇志怪,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史学特点。1.在形式上有意仿史。中国史学著作的形式或曰体例,主要有两种,以《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和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在“二体”中,纪传体为后世所推重。被封建朝廷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全部是纪传体,它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蒲松龄学富五车,博通经史,《聊斋》在体例上就深受纪传体的影响。第一,《异史…  相似文献   

7.
众声喧哗的世界——《红楼梦》小说对话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从“仿格体”、“暗辩体”、“讽拟体”和“预示体”这四个方面对《红楼梦》的对话性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 ,小说《红楼梦》中呈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图景。在这个世界中 ,艺术化了的各类社会性话语和个人话语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联结在一起 ,产生了众声喧哗的效果 ,并与小说外的现实世界构成了内在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传统婚恋观管窥刘玮在肯定与认同《红楼梦》的民主主义倾向与反传统锋芒的大前提下,本文想从一个“小”问题出发,即从几位“红楼”少女如何处理两性关系问题着眼,管窥作家对儒家伦理观念(主要是女德规范)的承传。换言之,本文不涉及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整体评...  相似文献   

9.
严铭 《社科纵横》2013,(11):137-140
俞平伯先生很早就指出":《红楼》作者心目中固以《水浒传》为范本"。笔者认为《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确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本文试图从设计人物群体生存和活动的理想环境、表现人物群体的价值取向和风尚追求、安排人物悲剧命运的轮回观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述,说明《水浒传》在抒写群体人物的手法上对《红楼梦》有影响的迹象,也说明《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继承开新。  相似文献   

10.
新发现的林钧《题陈厚甫红楼梦填词》诗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发现的林钧《题陈厚甫红楼梦填词》诗发微王人恩在“红学”史上,以诗词曲赋的形式评论《红楼梦》者,有“题咏派”之称。如果我们稍加宽泛一点看,那些题咏以“红楼”故事而改编的戏剧、曲艺、绘画等的诗词歌赋,也完全可以归入题咏派之列。一粟编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