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原因。在中西文化关系上 ,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中西互补论、新旧调和论、文化发展交替论三种观点。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淘洗筛选 ,整理刷新 ,以适应时代需要的主张。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有独到的见解 ,亦有偏颇谬误之处 ,应一分为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主义文化兴起的新情况;这三种文化之间既对立冲突又融合贯通;这三大文化形态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新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价值.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三大文化形态的不断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复杂的“保守”——五四文化保守主义的动机和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眷恋而生的"保守"决非是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唯一动机和内涵.实际上,其代表人物"保守"的动机和心态非常复杂,既有保存民族性的考虑,也有对新旧关系延续性的认识,还有对超越时空的文化"共性"的认同.此外,作为该思潮内涵之一的"治世"也可以理解为保守的动机之一.同样,作为一个发生在民国初期的文化思潮其内涵亦有多重,是融保守、治世与革新三种因素为一体的.正因为其代表人物保守的动机和心态复杂,思潮内涵丰富,因此在评价该思潮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以及缺憾时也就需要一种谨慎的多角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等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中国文化的生存和延续之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整理旧文化思路是寻找传统的现代价值,与新文化的时代氛围密切相连.主要表现为,他们用"周于用世"、印证参稽西方学说的准绳来对旧文化进行取舍,用"六经注我"的风格来创造性地诠释旧文化.其中"印证参稽西方学说"和"创造性诠释"又可细分为多种形式.他们整理旧文化的思路和方法蕴涵着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苦心,虽有时对上述方法运用不当,但对后来的新儒家有一定启发性,而且对当今文化转型中如何处理旧文化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和文化失衡{失范}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志士仁人们选择了文化民族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稻草。中国近代的文化民族主义自戊戌时期开始,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到了五四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达到了空前高涨,并一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使中国文化充满了活性。这一时期的文化民族主义主要包括文化保守主义和西化派,它们都从救亡图存出发,致力于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建,这个过程对全体国人来说是历史的转折,是值得全体国人学习和铭记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对待文化民族主义,我们要学会在学习与铭记中反思。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和建构现代民族文化身份是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纠缠始终的两大问题.五四时期,在世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作为对激进主义知识分子现代性单雏体认方式的否定性回应,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质疑进化论以暴露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局限性的同时,亦从这两个方面展开了对文化现代性的理论设想.在这一意义上,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中庸平和的主张背后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现代精神,它理应和激进主义合力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一股以接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的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正在中国兴起,其背景是国内政治氛围的改善和国际关于东亚伦理的讨论,内在原因是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及其普遍价值。新文化保守主义重在回答中西文化关系及其未来走向问题,出现了契合论、对治论、优越论三种类型。新文化保守主义在历史主题、主体心态、思想旨趣上有积极意义,而在树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等方面存在突出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起来的一股比较强大的文化思潮,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传承,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其产生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故而有必要对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由来及其主要主张进行归纳,并在归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刘黎红 《东方论坛》2006,(3):102-107
五四时期整理国故的潮流中有两股势力,一为以胡适、顾颉刚为代表的新文化人士,一为以梁启超、柳诒徵、顾实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人士。双方在整理国故的目的、方法和态度上有明显的不同。在目的上,前者更注重揭示国故真相,进而批判国故;后者更注重“保存国粹”、“扬我国光”、“翊进世运”。在方法和态度上,前者提倡训诂、考据的汉学风格,追求“为学术而作工夫”的研究态度;而后者却更注重阐发义理的宋学风格,倾向于“学问之非为学问,必有益于社会国家。”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鲁迅 ,在家庭中 ,作为长子、长兄 ,在教育部 ,作为分管文化工作的官员 ,其言行大多未逾传统文化规范。作为大学教师 ,他在教学和学术活动中的“反传统”,主要表现为 :敢于赞许文学中的创新和在研究中敢于发表创见。作为作家、思想家的鲁迅 ,则激烈地“反传统”,这是时代的需要 ,是文化急剧转型的必需 ,是创建新文化的必需。他的“反传统”内涵 ,在社会制度、封建等级观念、政教观念方面 ,主要是“破除”;在文艺等方面 ,则主要是冲破、超越、创新 ,并非完全断绝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王汝良 《东方论坛》2011,(3):111-116
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西方派之争和我国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在社会背景、民族激情、文化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同时,论战思想家个体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接受,时代语境间亦不乏主动或被动的渗透与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世纪回眸:论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文化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作为学术文化的历史合理性已浮出历史表面。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 ,针对新文化主流派的主张与号召 ,文化保守主义者高扬民族文化的价值理念 ,提出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 ,其代表为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 ,玄学派和学衡派 ,展示浓重的文化焦虑与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在"五四"时期的文化思想表现出鲜明的保守主义特征.他的保守主义思想核心是其"文化适应论".本文认为梁的保守主义思想虽然没有完全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但也与其时的复古主义完全不同,特别是他的"文化适应论",虽不乏简单化的特点,但却首次将中西文化分成三种不同的形态,坚持了文化发展的多元论,既没有落入当时盛极一时的"全盘西化论"的窠臼,也超越了民族文化本位的藩篱,表现了难能可贵的清醒视野,是对激烈反传统倾向的有力牵制.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时期的思想家群体中,张竞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他留学法国8年,广泛研究多种学科的理论,形成比较系统的关于性文化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节制生育、优生优育、性教育等方面。这些思想是五四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社会进步途径的一个方面,对于社会变迁和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检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保守主义是在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加剧的背景中凸现出来的政治文化思潮,是介于文化民族主义的传统派和激进主义的西化派中间的文化选择,“中体西用”和“中国文化本位”之类的理论与实践是其主要形式,干预政治发展是其主要内容,维持封建政治秩序和利益分配格局是其最后归宿。从总体上看,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一样,最终都成为延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 ,欧洲与亚洲之间、亚洲各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当时 ,调和东西文化是欧洲和亚洲许多学者的共同期待。在亚洲 ,反应最强烈的是印度、日本和中国。印度和日本学者的呼应大大刺激了中国思想界 ,促使部分中国学者极力想找到中国在世界文化建设中的位置 ,而欧洲思想界的波动 ,则成为中国文化调和论者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思想界"东方文化救世论"的流行,是促使醒狮派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要原因;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是刺激醒狮派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直接原因。在醒狮派看来,"传统"并不是一个绝对同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西化论全盘反传统的观点是不可理解的。醒狮派虽然接受西方现代性,但这种接受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融合。醒狮派指出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内在缺陷,并据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意义做出了合理的阐释,西化论对西方近代文化的被动承受是不能赞同的。总的来说,醒狮派对西方现代性持一种欲迎还拒的复杂心态。这种复杂心态是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普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90年代 ,保守主义成为中国知识界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但保守主义究竟何所指 ,各人的理解并不统一。与柏克的西方现代保守主义不同 ,中国的保守主义主要是一种文化上的保守主义 ,主张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尊崇权威和秩序 ,批判现代性 ,反对激进革命。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双峰对峙 ,是 2 0世纪中国文化论争的基本主题 ,任何全盘肯定或轻薄乃至敌视保守主义的做法 ,都是不可取的 ,应提倡一种历史的、辩证的研究态度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五四前后,社团众多。中共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党成立之前,大多曾参与过进步社团的活动,毛泽东是其中的伎校者。青年时代社团活动的丰富经历为日后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